押错宝了?本田新能源的“滑铁卢”

来源: 钛媒体 2022-11-16 22:45:4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680 bytes)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探客出行,作者 | 廖鸿杰,编辑 | 蛋总

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正遭遇 " 滑铁卢 "。

11 月 3 日,本田中国公布在华的最新销售数据,2022 年 10 月本田在华的单月销量同比下降 28.49%。

11 月 5 日,本田中国借助进博会舞台全球首发本田 e:N2 Concept(简称 "e:N2")车型。同时高调地喊出,计划到 2027 年在华投放 10 款纯电车型。

本次进博会首秀的 e:N2 车型既是本田 e:N 纯电品牌的第二款车型,也是本田在新能源市场 " 出师不利 " 之后的又一次尝试。

图 / 本田中国官网

昔日凭借着优秀的发动机性能,外加亲民的产品价格,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本田也被亲切地称为 " 买发动机送车 " 的品牌。可如今,本田在华销量的持续下降,产品价格也被一再下压,入局新能源又是一路坎坷 ……

曾经如日中天的本田眼下正面临着产品、销量、口碑的多重压力,再次高调进军新能源纯电市场也是迫不得的无奈之举。

01 本田在华的 " 滑铁卢 "

日系车在华的 " 量价齐跌 " 已是大势所趋。从最新的 10 月销量数据来看,日系车的下行趋势似乎比想象中要更快,尤其是三大日系车品牌中表现 " 较为平稳 " 的本田汽车。

11 月 3 日,本田中国公告:2022 年 10 月,本田在华的终端汽车销量为 10.61 万台,同比下降 28.49%,相比于 9 月已出现的 16.78% 同比下降,降幅扩大了 11.71 个百分点。

而 2022 年前十个月,本田在华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 115.65 万台,同比下降 7.94%,相比于前九个月出现的 5.18% 同比下降,前十个月的累计降幅再扩大 2.76% 个百分点。

无论是 10 月单月,还是前十个月累计的销量,本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行趋势,且降幅在明显地扩大。

本田销量的下行,并非因某一家合资车企出现的问题,从 9 月东风本田(简称:东本)的同比大跌到 10 月广汽本田(简称:广本)的同比大跌,本田在中国市场的两大合作车企均无一幸免。

可见,这一问题还是出现在本田自身品牌上,而非合作的合资车企上。

「探客出行」查阅广汽集团的 10 月产销数据发现:2022 年 10 月广本单月销量约 6.36 万台,同比下降 15.69%,降幅比 9 月扩大 11.51 个百分点;前十个月累计销量约 63.65 万台,同比增长 1.98%,较前九个月累计增速收窄 2.43 个百分点。

而另一方面,据东风汽车集团公布的 10 月产销数据显示:2022 年 10 月东本单月销量约 5.18 万台,同比下降 21.82%,降幅比 9 月收窄 11.10 个百分点;前十个月累计销量约 56.37 万台,同比下降 6.42%,较前九个月的累计降幅扩大 1.91 个百分点。

本以为 9 月东本出现的 32.92% 同比大降是一次偶然,没曾想 10 月除了东本在延续上月的同比下降外,广本也出现了 15.69% 的同比下降。

对于本田在华销量的 " 加速 " 下行,如果将其背后的缘由都归根于对燃油车的保守,那么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这又该如何去解释?

本田中国官方数据显示:搭载了本田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在 2022 年前十个月的累计销量约 16.86 万台,相比上年同期 19.08 万台的累计销量,也出现了 11.60 的同比下降。

而这个混合动力,正是燃油车大户本田引以为傲的重推产品,也是本田以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迈出的第一步尝试。

02 本田造的 " 中国车 "

正当本田在华的销量数据出现 " 加速 " 下行的时候,本田又高调地推出了纯电计划。

2022 年 11 月 5 日,在第五届中国进出口博览会上,本田汽车旗下 e:N 品牌的第二款概念车 e:N2 在上海迎来全球首秀。

本田中国官方口径表示:"e:N2 以不被定义的先锋美学设计及创新的五感交互,开创 EV 新流派 "同时宣称,这款全新概念车是在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前沿的中国市场,按照中国消费者需求,由中国年轻团队研发打造的一款新产品。

在产品上,e:N2 延续了 e:N1 基于 "e:NArchitecture F" 纯电架构下的 " 动-智-美 " 造车理念。并以 " 车随意动 "、" 感知交互 " 和 " 前瞻设计 " 取代了上一代 e:N1 车型的 " 人车一体 "、" 舒适便捷 " 和 " 未来科技 "。

这款立足中国市场,为中国汽车消费者量身打造的产品,更是承载了本田进入新能源赛道的历史重任。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极具 " 中国特色 " 的本田车,若不是因这次进博会 e:N2 的高调亮相,似乎早已经被市场所忽略。e:N 品牌不但没有借机 " 隐退 ",反而高调地推出 e:N2 车型,且没有出现大幅度调整,更让人深感意外。

是继续破罐子破摔,还是坚定的造车信念,抑或是临阵磨枪的无可奈何?

2021 年 10 月,本田中国发布了面向新能源的全新纯电动车品牌 e:N。2022 年 4 月,e:N 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 e:N1 正式亮相,东本和广本两个合资车企分别以 e:NS1 和 e:NP1 的区分命名方式,并行推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按照本田中国官网所描述的:e:N 品牌及首款车型的上市,将开启本田中国电动化事业的新篇章。

而从东本 e:NS1 于 4 月上市发销售算起,至今已有半年之久。

不知是本田对新篇章有所 " 误解 ",还是中国市场对本田有所 " 偏见 "。e:N 品牌的中国之路,不仅没有本田所期待的这么美好,更是糟糕到了让人直呼 " 没谱 " 的地步。

「探客出行」从懂车帝获悉:2022 年 5 月开始交付的东本 e:NS1 车型,在 10 月的销量仅有 297 台,自交付以来近六个月的累计销量为 2432 台,平均每月销量约 405 台。

而从 2022 年 6 月开始交付的广本 e:NP1 车型,在 10 月的销量为 629 台,交付以来五个月累计销量为 1908 台,平均月销量甚至不到 382 台。

综合广本 e:NP1 和东本 e:NS1 的销量表现来看:本田 e:N1 车型,在 2022 年 10 月的销量为 926 台。自 4 月发布以来,近半年的累计销量仅 4340 台,平均月销量不到 800 台。

对比本田 10 月在华销量 10.61 万台的总销量,e:N 品牌首款车型在 10 月的销量占比仅有 0.87%。若不是战略转型的需要,这种数据对于本田这样的世界级车企品牌几乎是不被容忍的。

与此同时,这一 " 糟糕 " 的销量背后,还有本田 e:N1(含:广本 e:NP1 和东本 e:NS1)在北京的全系 2 万元的降价作为支撑。如不进行 " 以价换量 " 这份销售成绩单还将被大打折扣。

如此看来,本田纯电品牌的首款车型,算是一款 " 败笔 " 之作。

03 敷衍的造车心态

至于 e:N 品牌的首款车型 " 翻车 " 的根本原因,产品没有什么竞争力这是一点,但在我们看来,更关键的一点是:本田对待新能源的 " 敷衍 " 态度,让消费者感到 " 寒心 "。

作为一家跨国汽车品牌,本田也算是三大日系车中,第一个发现新能源的市场机遇,也是较早开始在新能源和电动化领域进行探索的日系车企,并且先于丰田近一年时间推出旗下的独立电动车品牌。

然而,本田在新能源市场中给消费者展示出来的态度却是,既想分得一杯羹,又不用心打磨产品,还总想着得到市场的认可 ……

在推出 e:N 独立品牌前,本田就曾选择一款热销燃油车来试水新能源市场。在燃油车的基础上外加一组电池包,一款既省钱、又省时、还省力,且售价近乎翻倍的 " 油改电 " 混动车型就这样被 " 草率 " 地推向了市场。

这是本田入局新能源市场的尝试。2021 年 2 月,东本的 CR-V 混动改版车型正式上市,随即 2021 年 10 月,广本的皓影混动改版车型也被推向市场。

本想借助本田的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对本田品牌的认可去 " 薅羊毛 "。没想到,这一 " 油改电 " 的操作,不仅玩砸了本田的品牌形象,还让人被扣以 " 智商税 " 的帽子。

「探客出行」从懂车帝数据获悉,目前本田品牌在华市场的在售新能源(能上绿牌)车型共有四款,除了新上市的两款 e:N 品牌车型外,另外两款就是通过东本和广本的 " 油改电 " 插混车型。

数据显示:自 2021 年 11 月到 2022 年 10 月的这过去一年时间里,东本 CR-V PHEV 车型的累计销量 1.13 万台,平均月销约 945 台;广本皓影 PHEV 车型的累计销量为 4651 台,平均月销量不到 388 台。

对比之下,东本 CR-V 燃油车在 10 月的销量约 1.64 万台,已经是 1.45 倍于 CR-V PHEV 过去一年的累计销量,而近一年的累计销量为 21.15 万台。广本皓影的燃油车在 10 月的销量约 1.06 万台,更是 2.28 倍于皓影 PHEV 过去一年的累计销量,而近一年的累计销量为 12.46 万台。

而在这一 " 惨淡 " 的销量背后,产品价格也必然会被大打折扣。

懂车帝数据显示:广本皓影 PHEV 北京地区在售的三款车型均为 2022 年新款,即便如此也出现了全系 5 万元的降价优惠,最高降幅超 18%。而东本 CR-V PHEV 车型因上市早于广本半年,在售的 2021 年款车型更是出现了全系 6.81-7.00 万元的降价,最高降幅更是达到了近 25%。

降价都换不来销量,本田的 " 油改电 " 彻底让消费者丧失了对本田新能源车的信任,或许这才是 e:N 品牌出师不利的关键。

最后,熟悉合资品牌车型的人可能都会知道,同一个外资品牌在和国内车企合作时,都喜欢将同一套技术分别放在不同的合资车企生产线上,然后在外观上做一些差异化改动,以两款或多款产品的方式推向市场。

如此一来,既节省了产品的研发支出,又平衡了各合作车企间的利益分配。

例如,东本的 CR-V 和广本的皓影其实是同一款车型,或者叫做兄弟车型。这都是基于同一个平台,同一套动力系统,包括车身尺寸都是极为接近的 …… 以本田在华的两个合资公司,做出的两条产品线。无论二者在市场上如何去竞争,只要有一方能大卖,最终的受益者都是本田。

这种 " 套娃 " 的游戏,也并非只是本田一个品牌在玩,同样在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上也经常出现。

04 结语

在经历过 " 油改电 " 的一番 " 魔改 " 后,本田深知中国的消费市场不是好糊弄的。

e:N 品牌的 " 问世 ",不但在产品上进行了一次深度打磨,同时在新车售价上也作出了大让步。然而,丢掉了初步的信任,再加上表现平平甚至远不如国内新能源的车型,本田走过的这一段弯路算是自讨苦吃。

十年前,中国汽车市场几乎被几个合资品牌所垄断,自主品牌因技术跟不上,也只能做合资不愿涉足的中低端入门级车型。对于汽车稍有挑剔的消费者,除了几个合资品牌还真没得选。

如今,自主品牌的四面开花,互联网造车更是百花齐放。汽车市场的主动权已转向了消费者," 非你不可 " 的短缺年代早已经过去。

傲慢的大牌合资车企是该重新审视新时代的汽车消费群体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