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价血拼年底,其他品牌跟不跟?

10 月 24 日特斯拉官方宣布了降价消息,调整了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在售 Model 3 及 Model Y 后轮驱动版售价,降价幅度分别达 1.4 万元和 2.8 万元。

特斯拉第三季度业绩未达预期,曾引起二级市场剧烈波动。市场此前曾预期年内降价,而且特斯拉CEO 马斯克也曾为降价 " 预热 "。业内分析认为,特斯拉罕见大幅度降价源于高度的行业竞争,此举或将开启国内新能源汽车年底档期的新一轮 " 内卷 "。

今年因为疫情等多方面影响,大多数车企销售数据都不如预期。销量靠前的特斯拉和比亚迪,原计划年销量为 150 万辆,完成度为 61% 和 78%,相对来说特斯拉已目前的形式来说完成任务难度不小。

以小鹏、理想、问界、埃安、零跑、蔚来、哪吒为主的第二梯队,年度销量目标均低于 25 万辆。但今年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大部分车企大概率完不成目标,甚至完不成一半的年初目标。

比亚迪、哪吒达标毫无压力,特斯拉尚需一搏

近日,据乘联会信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市场增速明显。其中,9 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 67.5 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 94.9%、6.2%;前三季度批发量为 434.1 万辆,同比增长 115.4%。

对于已经全部投身于新能源事业的比亚迪来说,完成今年的目标应该是胸有成竹,按照 9 月份 20.1 万辆月销量预测,剩余三个月完成剩余销量差额几乎没有悬念,大几率在 150 万辆年度目标基础上,实现 180 万辆甚至更高销量目标,今年最得意的车企非比亚迪莫属。

造车新势力方面,仅有哪吒汽车已完成 15 万辆的 74%,实现年销 15 万辆已成定局,作为一个主打性价比的新能源品牌,哪吒汽车能够完成目标一方面是由于产品定价合理,另一方面还是对自身实力以及市场有着充分的认知,完成目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广汽埃安作为自主品牌转型的代表,得益于对于技术的投入、高性价比、以及庞大的渠道体系,以完成 73% 的 25 万辆年销量,今年也是大概率能够完成目标的,和大多数自主品牌转型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比起来,埃安也要会非常满意。

2022 年特斯拉前三季度分别交付了 31 万辆、25.5 万辆、34.3 万辆新车,累计交付量达到 90.8 万辆,目标完成率已经超过了 60%,不过要想完成 150 万辆的年度目标,意味着特斯拉在第四季度需要交付近 60 万辆新车,即使 24 小时不停工生产难度也非常大。

本来希望在 " 金九银十 " 能有所作为的特斯拉,在销量上并没有达到预期。为了冲击年度销量目标,在 10 月 24 日上午,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中国大陆地区特斯拉在售 Model 3 及 Model Y 进行了官降。其中,Model 3 车型起售价下降 1.4 万元,调整至 26.59 万元;Model Y 起售价下调 2.8 万元,降至 28.89 万元(均为补贴后起售价)。Model Y 后驱版售价降至 30 万元以内,可以享受 2022 年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约 11088 元。

蔚小理遭遇 " 寒流 "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都在年初都定下了合理的目标,不过通过前三季度成绩来看,全年目标达成无望了。

前三季度,蔚来交付了 8.2 万辆,今年目标 15 万辆,第四季度需完成 6.8 万辆销量缺口,意味着月均销量至少要达到 2.3 万辆。利好消息是,随着新车 ET5 上市以来,订单量不错,如果得到产能上的支持,年底冲量存在可能。

十一假期后,蔚来推出了限时优惠政策,不过幅度并不太引人关注。其中包括:优惠 1.26 万元、0 元首付、ES8 全系限时 3 年免息政策。但是对于车价来说影响不太大,年底是否会推出幅度更大的优惠,还需观望。

小鹏汽车在前三季度销售 9.86 万辆,目前仅完成 25 万辆的 39%,这就比较尴尬了,即便是目前豪华 SUV 小鹏 G9 已上市,但完成今年目标已无可能,能做到超过 50% 都是不错的结果了。

从 8 月开始,小鹏汽车开始推出多项优惠促销政策,最高优惠金额达 2 万元。钛媒体采访部分经销商处获悉,目前店头还会有一些优惠信息,进店可以详谈。目前尚不清楚,小鹏汽车就此躺平还是年底冲击一波,如果发力那么价格层面还会有所松动。

前三季度,理想汽车完成 20 万辆的 44%。9 月 26 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透露,受供应链限制影响,理想汽车下调第三季度交付量预期,预计三季度交付量约 2.55 万辆,此前交付量预期为 2.7 万辆至 2.9 万辆,调整后较最低指引交付数下跌 5.6%。

另一方面,由于理想 ONE 宣布停产,目前在售车型优惠 2 万元,新上市的 L9 和 L8 目前没有价格上的优惠,基于理想产品之前的价格一直鲜有波动,到年底跟风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传统车企新能源表现参差不齐

吉利汽车销量目标 165 万台,前三季度完成 98.96 万台,完成 60.00%,其 9 月份销量为 130528 辆,环比增长约 6%,同比增长约 26%。其中,新能源车型在过去一个月的增长势头最为迅猛,销量为 39227 台,环比增长 4.6%,市场渗透率达到了 30%。吉利品牌旗下纯电系列几何在 9 月份的销量为 18649 辆,环比增长约 6.6%。今年 1-9 月份,累计销量 104252 辆,同比增长高达 234%,已成为吉利品牌纯电市场的重要增长极。

极氪在今年 9 月共交付 8276 辆,距离目标还差 3.1 万辆,需要接下来每个月交付过万。极氪在今年 7 月对极氪 001 免费更换 8155 芯片之后,销量一下就上来了,不排除四季度大爆发的可能性。同时在换电领域,睿蓝汽车在 9 月份的销量为 4542 辆,环比增长约 3.7%。

吉利在新能源中高端领域均有布局,新能源产品占比很高,随着后期新能源品牌继续发力,相信今年吉利完成年度目标应该问题不大。

长安汽车销量目标 245 万台,前三季度完成 168.07 万台,完成 68.60%。自主板块也是可圈可点,其中自主品牌 1-9 月销量为 1323045 辆,同比减少 2.01%;自主乘用车销量 951470 辆,同比增加 2.46% 此外,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 9 月销量 30046 辆,同比增加 163.15%;1-9 月累计销量 156348 辆,同比增加 117.85%。

随着长安汽车产品谱系不断丰富,向智能化、新能源转型步伐将加速,自主乘用车产品结构改善和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深蓝与阿维塔两个品牌的不断发力,预计长安汽车全年销量有望完成目标。

奇瑞销量目标 150 万,前三季度完成 89.39 万台,完成 59.60%。今年前三季度,奇瑞集团累计销量 893930 辆,同比增长 37.3%,全年度实现了较大幅度的逆势上涨。在新能源板块,9 月份奇瑞集团共卖出 22185 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 135.8%,1-9 月份累计销售 188.539 辆,同比增长 190.7%。

这个成绩放在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领域的市占有率可以排到前三,就算放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里也能排在第九的位置,不过目前奇瑞旗下几乎没有一款能够走量的中高端新能源车型,未来如何打入中高端市场将是其要思考的。

长城汽车前三季度完成 80.23 万台,其中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达 9.69 万辆,从数据上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就目前趋势来看,年底长城汽车旗下车型销量会收获不错的涨幅。

提车周期减半,不必再苦等

订单流失对于车企来说是很头疼的问题,之前动辄几个月的交付周期是重要原因,如今随着供应链以及原材料价格的稳定,提车周期得到大幅缩减,这对于车企来说也算重大利好。

以特斯拉Model 3 基础版车型为例,上半年的交付时间平均达半年以上,如此长的交付时间让他开始考虑转购其他品牌车型。十一期间过后,特斯拉Model 3 的交付周期已缩短至 4-8 周时间。

中国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及车型逐渐丰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此前,由于较长的提车周期,不少 4S 店都遇到过消费者 " 跑单 " 的情况。" 十一 " 假期作为四季度最后冲量期的开始,保证车源和交付时间能够为车企锁定更多订单。

据了解,为能争抢更多销量,部分新能源车销售人员更直言能够为消费者寻找到现车。以小鹏汽车为例,今年上半年 P7 和 P5 两款车型平均交付周期为 2-3 个月,G3i 车型交付周期至少 5 个月。但 " 十一 " 期间,一位小鹏汽车展厅工作人员透露,如果消费者着急提车,P7 和 P5 的部分配置车型能够找到现车。" 虽然是订单生产,但也会出现消费者突然转购其他品牌车型或等待交付过程中出现无法购车的情况,这部分车辆到店后将作为现车继续销售。" 他表示。

比亚迪全面转型新能源后,车源紧张问题一直未能缓解,提车周期也在 3 个月左右甚至更多。十一假期后,据了解,比亚迪海豚车型提车周期已缩短至 2 个月以内,而比亚迪汉纯电版 2021 款车型店内仍有现车,2022 款车型提车周期仅需 1 个月。

总结:

距离年底还有 2 个月的时间,多方因素导致,只有为数不多的车企完成了年初的销售计划,并且和以往不同,应该很难通过降价的形式在年底进行冲刺了。特斯拉在成本控制上 " 功力深厚 " 能拿出不小的政策来进一步吸引消费者,反观其他车企是很难做到的。并且已经有不少企业调整了年度计划,也是综合特殊时期给予的合理评定结果。

年底降价热潮或许很难因特斯拉再次掀起,开始制定明年销售策略应该已成为各大车企当下考虑的重要问题。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