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一种 " 老人鞋穿搭 " 火了。
各路时尚博主们,通过搭配,让这种平平无奇、甚至略带土气的鞋,在年轻人身上重燃活力。
小妹被种草,也决定买一双来试试。
拿到手里的那双 " 一脚蹬 ",明明看上去那么朴素,却又那么百搭。关键是它的鞋身仿佛写着两个大字——舒服。
尤其在穿上它的那一刻,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 " 云朵般的柔软 "。于是我穿着它下楼遛弯儿。
可绕小区走了几圈,我的脚掌能清楚地感觉到地面上小石子的存在;脚踝也酸酸的,仿佛没有支撑感。
想起我那一天可以走上八千步的母亲,如果每天穿着这双鞋散步,我不禁感到怀疑——
这 " 老人鞋 ",当真适合老人穿吗?
什么是 " 老人鞋 "?
" 老人鞋 ",顾名思义,就是专为老年人设计,适合老年人穿着的鞋子。
这个描述,可能让人马上想到宽松肥大、有点 " 丑 " 的旅游鞋。
不过在网上一搜,会发现 " 老人鞋 " 的样式并没有那么单一,设计也未必土气。
虽然有类似 " 旅游鞋 " 的,但其他款式也很多,各种保健功效也让人眼花缭乱。
外观和运动鞋很像、适合走路,有鞋带的,是 " 老人鞋 "。
看上去朴素、轻盈,像一只弯弯小船的休闲鞋,是 " 老人鞋 "。
设计上比较花俏、轻薄透气,像老北京布鞋的平底鞋,也是 " 老人鞋 "。
甚至一些看上去不那么舒适的皮鞋、带小高跟和尖头的硬底鞋,竟然也可以被归入 " 老人鞋 " 行列。
而这些 " 老人鞋 ",许多都卖得超级火;购物平台上,很多产品都是销量以十万计的爆款。
根据面向对象和使用场景的不同,它还有许多别名——爸爸鞋、妈妈鞋、奶奶鞋、健步鞋、广场舞鞋。
价格,则是从十几元到上千元都有。
" 老人鞋 " 市场火热的背后,是快速上涨的需求。
根据 2021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 数据,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 亿人。与 2010 年相比,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5.44%。
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为 1.9 亿。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老年人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CCTV-2《对话》
针对老年人的产品,成了人人争抢的 " 香饽饽 "。
许多品牌,铺天盖地投放了诸如 " 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 "" 老年人摔一跤可不得了 "" 买我们的产品,就是有孝心的子女 " 等广告,收获了不少关注。
有的商家抓住老人爱看电视、尤其爱看养生节目的特点,赞助了某收视率很高的养生栏目。
有的商家在各大卫视、老人看电视的黄金时间集中投放广告,并请长辈们熟悉的明星代言,用 " 专业老人鞋 " 的宣传语获得更多曝光度。
在线下,许多大型商场、超市店铺、步行街附近,老人鞋的广告也随处可见。
有商家甚至打出 " 治颈椎病 "" 降血压 " 的宣传语 / 微博 @头条新闻
配合着线上短视频、图文种草等新媒体平台的花式营销,年轻人被各种花里胡哨的宣传 " 冲昏了头脑 ",顺手给老人卖一双 " 老人鞋 " 就非常合理了。
不知不觉中,许多人都觉得,老年人就该穿 " 老人鞋 "。
而在老人鞋的众多卖点中," 安全 "" 防滑 "成了吸引众多消费者的最大特点——
只要买了老人鞋,就能把摔跤、跌倒的风险,彻底扼杀在萌芽状态吗?
老年人摔倒,全是因为鞋子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有超过 30 万人死于跌倒,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一半。
在中国,据统计,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为 20.8%;1990 年以来,老年人群中因跌倒造成的死亡例数逐年增长,且女性发生概率高于男性。
跌倒,已经成为 65 岁以上老年人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
1990 年— 2019 年老年人群跌倒死亡例数变化情况 图源 [ 2 ]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因为伴随着衰老的,是骨骼退化、肌肉力量下降、肌腱和韧带变得松弛。
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足关节松弛,足弓失去柔韧性,逐渐塌陷扁平,是难以避免的问题。
CCTV-1《生活圈》
足底脂肪垫萎缩也很常见,导致崴脚频发,脚踝常常扭伤。
也有些老人的血液容易在下肢静脉淤滞,造成足部肿胀;脚趾畸形、灰指甲、痛风性关节炎也是常见的问题。
种种问题,导致老人的步态稳定性下降,容易走路 " 颤颤巍巍 ",又增加了跌倒风险。
同时,身体其他器官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同步退化,像神经系统和视听觉系统、心理和认知功能等等,都不如青壮年人。
换句话说,老年人即将跌倒、想要避免时,大脑反应和动作灵敏度都可能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果老人在长期服药,那么跌倒的风险又会被推高。
研究表明,丙戊酸钠片等精神类药物,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奥美沙坦片等心血管药物,都有影响人的视觉听觉和平衡能力的可能。
另外,有研究显示:没有配偶、自认为健康状况不好、患慢性病、有抑郁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使用辅助工具等等因素,都可能成为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
跌倒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生的概率高,危险系数也高。
不像年轻人跌倒,大多拍拍屁股就能起来;老年人跌倒了,很容易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
首先,跌倒很容易引起骨折,也是骨折致残的首要原因。
其次,12%~42% 发生跌倒的老年人经常合并跌倒损伤,主要包括软组织损伤、颅脑损伤、关节错位等。
根据统计,曾经跌倒过的老年人中,有 50% 会再次跌倒,加重损伤。
而在严重时,跌倒更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死亡:85 岁以上的老人,因跌倒住院的存活率只有 50%;有 10% 的老人在出院前已经死亡。
可见 " 跌倒 ",对于老年人来说伤害力有多大。
有许多老年人因为不慎跌倒发生悲剧的新闻
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众多 " 老人鞋 " 商家都把防滑、防摔作为产品性能的亮点。
可是,老年人摔倒,全都是因为鞋子吗?或者说,一双 " 柔软 "" 防滑 " 的鞋子,能多大程度防止跌倒?
有骨科医生结合临床诊断案例,给出了答案:" 鞋子在老年人防跌倒方面,并不起关键作用。"
因为从门诊病历来看,鞋子问题造成的跌倒骨折,数量非常少。
不仅如此,很多老人鞋主打的 " 鞋底柔软 " 特点,反而会让老人走路 " 像踩在棉花上 ",更加不稳。
而鞋底过度 " 防滑 ",也有可能因为和地面摩擦力太大,成为导致老年人摔跤的危险因素。
老年人需要 " 老人鞋 " 吗?
既然鞋子跟 " 防止跌倒 " 关系并不太大,那老年人还有必要在选择鞋子上多下功夫吗?
先说答案,很有必要。
但比起过度依赖号称 " 专为老年人设计 " 的 " 老人鞋 ",挑选一双 " 合适 " 的鞋子似乎更重要。
毕竟某些厂商打着 " 老人鞋 " 的旗号制鞋卖鞋,首先想的却不是怎样提高鞋子的质量,而是怎样节约成本。
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偷工减料,结果是导致市面上一大批老人鞋,压根没有他们宣称的 " 防滑 "" 减震 " 等功能。
今年年初,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市面上的一批老人鞋进行了质量安全风险检测。
结果显示,其采集的 30 批次老人鞋,不仅在防滑性能、减震性能、鞋底硬度方面均不合格,还可能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这就导致,老人依旧容易跌倒、崴脚,脚踝和膝关节所受压力依然很大,足弓塌陷的情况还可能会加重。
此外,一些质量不达标的老人鞋,还会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2021 年,广州市消委会、佛山市消委会曾对 40 个老人鞋样品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 丝丝愫 " 等八个品牌的老人鞋样品邻苯二甲酸酯超标,其中 " 丝丝愫 " 超标 302 倍。
而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 2B 类致癌物,它在极低的暴露浓度下,就能诱发人体肝癌细胞的炎性反应,从而增加肝癌发生的风险。
也就是说,盲目给长辈买 " 老人鞋 ",可能不仅仅交了智商税,还无意中增加了安全隐患。
话说回来,到底应该怎样为老人选择靠谱的鞋子呢?
首先,具体到个体,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不同,需要 " 因脚选鞋 "。
针对老人行动不灵活、脚部不适的具体情况,需要对鞋子形状、用料、鞋底进行考察。
比如,如果老人有脚癣、灰指甲,就不适合太紧绷、让脚部不透气的鞋子,进一步导致细菌滋生,最好选择宽松、透气的鞋子。
如果老人手脚不便,腰椎不好,就需要避免长靴或需要系带的鞋子,可以选择方便穿脱的 " 一脚蹬 "。
如果老人足弓塌陷或扁平足的情况严重,可以重点选择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子,或自行购买 " 足弓垫 " 来改善。
其次,最好亲自上手,触摸感受一下鞋子的整体质量。
用手来回试探鞋腔,感受是否平整顺滑。
顺便检查一下前掌部是否过薄、容易硌脚;后根的回弹性能如何,跟高是否足够(2-3cm 为宜),避免厚度不够引起的走路疼痛。
专家建议鞋跟高度在 2.5~3 厘米左右 /CCTV-1《在线大名医》
还要捏一捏鞋子的后跟前部包头,看看是否有一定的硬度。
后跟较硬,能防止踝关节受力倾斜导致的意外崴脚、扭伤;前部包头,也有一定硬度,也可以防止脚趾被意外砸伤。
另外,还需要对折一下鞋底、两手对拧一下鞋子,检查鞋身整体的柔韧度。过软没办法给足部充足的支撑,过硬则有磨脚的风险。
最重要的,相中某款鞋子后,要让老人亲身试穿一下,确定脚与鞋之间留 1cm 左右的距离,再多走几步,以免买到不跟脚的鞋子。
这么看来,很多人被广告中的 " 柔软 "" 舒适 " 等词语吸引,给爸妈买的老人鞋,就有鞋底过薄和鞋帮过软的问题了。
最后,最好在购买前查询一下品牌的口碑,有没有相关的负面新闻报道,毕竟爆出过产品质量问题的品牌不在少数。
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毕竟是给老人买鞋,让他们穿得安全、穿得健康和舒心,我们就没有白花这份心思。
总不能让不合格的 " 老人鞋 ",利用我们的这份孝心,坑了爸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