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毫无疑问," 救市 " 成为了中国 2022 年楼市的主旋律。
从年初到年中,从中央到地方,从银行到发改委,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成批的救市政策。
比如,提高公积金的使用力度
比如,降低房贷利率
比如,释放央行的流动性
比如,通过老人或者生二胎,扩大购买者的资格。
然而,这么多的救市政策中,这个月我比较担心的情况开始出现,并且有蔓延趋势。
——鼓励并且帮助原来不具有买房实力的购房者,加大高杠杆购房,但是无视以后的风险。
2
6 月 1 日山东德州齐河县发布救市政策。
首套首付可以做到 10%,首套降低了,同时二套也相应降低,可以做到 20%。
同时,该政策不是暗中执行,而是直接明发红头,以政府命令直接昭告天下。
我不太清楚,齐河县的领导意识到没有,在上面这个红头文件颁布的同时,他们打破了中国房地产历史的一个记录——中国官方从 1998 年商品房时代开始,从未允许过如此低的首付买房。
(不过,5 月 31 日齐河一成首付政策已经废除,据工作人员透漏,取消原因是银行方面不同意,觉得风险偏大)
实际上,这一轮救市中,降低首付比例的城市并不少。
多个城市 " 官宣 " 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 20%。
——安徽阜阳
据阜阳市房屋管理局网站消息,明确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降至 20%。
——宁夏银川
银川市通过调低首付比例降低购房者前期筹款压力,个人通过商业银行和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至 20%,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至 30%
——山东泰安
新规提出,购买首套房的,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 30% 降至 20%;
即使是经济比较强的南方城市,对购房首付进行调整的还有宿迁、常州、镇江、淮安等城市,将最低首付比例调降至 20%。
3
不过,玩的更花的当属珠海地方政府。
6 月 3 日,广东省珠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近日珠海市印发了《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支持服务 " 产业第一 " 工作方案》
除了提高贷款审批上限,加大人才引入支持力度等常规操作之外。
珠海市还创造性的提出 " 一人购房全家帮 " 的计划。
珠海市缴存职工可提取账户余额的 90% 帮助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购房支付首付款,也可按还贷提取逐月提取公积金用于帮助其直系亲属(配偶、父母、子女)偿还购房贷款。
说白了,就是原来从法律层面上是一对夫妻供养一套住房。
现在变成了,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上到爸爸妈妈,下到儿子姑娘,只要是有公积金都需要供养房屋。
当然,这也是首创,但是这种首创的思想则不应该归于珠海,而是另有其人。
2018 年央视的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中,这次,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 六个钱包 ":
不仅提倡啃父母的积蓄,还建议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羊毛,来付首付买房。
然而,还是这个樊老师,2015 年参加了央视节目《开讲啦》,在节目中明确表示:" 年轻人不该拿父母的积蓄买房。" 并指出 " 现在先不要买房,要更加努力奋斗,才能够回报父母。"
好了,你终于可以理解了,前一段网上一句调侃专家的梗——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因为,无论是六个钱包,还是六个核桃,两者没什么区别,都是把群众当需要补脑的智障。
不过,宋富贵想问樊老师一个问题——
六个钱包或许能凑出首付,但未来谁给这六个钱包背后的十二个老人养老呢?
同样,我也想问和珠海住建局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领导一个问题
六个钱包的公积金或许能凑出一套房屋的首付,或许能供养一套房子的月供,但是当出钱的孩子需要公积金买房的时候,他们又依靠什么钱呢?
4
我曾经多次说过,2020 年中国楼市现在的情况很像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美国楼市。
2001 年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连续 13 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 2001 年初的 6.5% 降低到了 2003 年 6 月的 1%,30 年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合约利率从 2000 年 5 月的 8.52% 下降到 2004 年 3 月的 5.45%。
然而,单纯的金融刺激效果不大,于是美国政府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中、低收入或收入不固定甚至是没有收入的人。
这些人或者是低端蓝领工人,或者是饭店端盘子的偷渡移民,甚至是夜总会的脱衣舞娘。
然而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房,没钱,没信用。
这些信用级别较低的人成了房地产市场消费的 " 新宠 ",也就促成了次级贷款大量发放。
然而,更要命的是银行贷款公司,为了收取更多手续费,他们盲目发展客户市场,忽视甚至是有意隐瞒客户的借款风险。
许多次级贷款公司针对次级信用贷款人推出了 " 零首付 "、" 零文件 " 的贷款方式,不查收入、不查资产,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
这些低信用或者无信用的贷款,有一个后来天下皆知的恶名——次级贷
可以说,美国政府为了消除 2000 年危机的影响,则又打开了 2008 年房地产金融危机的潘多拉魔盒。
4
在世界比较成功的住房保障体系中,居民按照实际的购买力是分级的。
较高收入者,进入商品房市场,他们可以买豪宅,可以买别墅,当然也可以买北京 20 万一个平方的超级学区房,一句话有钱可以任性,虽然经济不合理,但是对国民经济是安全的。
收入中等者,进入商品房刚需市场,依靠银行的力量购买 100 多平的刚需首套,然后用自己的工资还月供,这也是正常的经济逻辑。
然而,收入中低,甚至中下者呢?
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饭店里端盘子的小妹,工地里顶着日头的农民工。
实际上,这部分人的房屋保障是应该国家兜底的,按照不同层次,不同收入,可以推出廉租房、经适房、人才房、共有产权房等等。
在国家的帮助下,让他们可以用比较微薄的收入解决住房问题。
然而,齐河县、珠海市和樊纲老师的逻辑呢?
先别管那么多,降首付,加杠杆,让原来买不起房子的穷人,低收入群体全部去买商品房,甚至鼓励他们去买总价更高,月供压力更大的改善型住房。
至于,会不会出现美国 2008 年的问题?
至于,会不会出现房屋支出挤压正常生活开支问题?
至于,会不会出现低收入者还款风险的问题?
那是银行的问题,那是买房者个人的问题,那是国家的问题,地方行政者不会考虑。
关键的是先把房价拉起来,先把成交量拉起来,先把 GDP 拉起来。
然而,请不要忘记——在世界上,所有的危机,包括本次疫情,生活受到最大影响的一批人,收入水平最为脆弱,还款风险最大的人,都是靠 " 六个钱包 " 的穷人。
这或许就是中国楼市下一场危机的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