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省最新GDP公开!四大悬念待解

来源: 西部城事 2022-04-29 02:14:4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691 bytes)

截至 4 月 28 日,全国 31 省市,只剩下西藏尚未公布一季度经济数据。

以下是具体数据:

制图:国是直通车

其中,新疆一季度 GDP397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0%,在目前公布的省市中高居第一。

吉林省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 2576.23 亿元,同比下降 7.9%,是目前公布的省市中唯一负增长的。

关于一季度各省市之间的总量、增速比较,西部菌就不再重复了。下面就主要谈谈一些个人的想法,仅供参考。

01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从 GDP 增速看,一季度增速在 6% 以上的省份有八个,分别是:

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山西、贵州、海南、新疆

除了福建、海南,其余全部来自中西部。

而增速低于 4.8% 的全国增速的有七个,分别是:

广东、江苏、河南、上海、辽宁、天津、吉林

其中,吉林是唯一的负增长省份。其次,这几年本就持续减速的天津,也仅有 0.1% 的增速。

上述七个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省市,仅有河南来自中西部。

所以,整体看来,中西部省市在一季度可谓表现最亮眼,尤其是中部的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增速更是集体开挂。

从它们的分布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即凭借后发优势的中西部内陆省份,在增速上又一次完胜了东部先发地区。

表面看来,确实如此。这也符合过去几年大家的观察。但西部菌想说的是,疫情时代,尤其是今年以来,这种差异的出现,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疫情。

比如,增速最低的吉林和天津,今年一季度都深受疫情影响。吉林长春更是在 4 月 28 日 0 时起,才逐步解除社会管控。

而中部地区,今年一季度,整体受疫情的影响都较小。

所以,不夸张地说,在目前的防疫策略下,抛开疫情这只黑天鹅谈经济表现,其实是没有多大现实意义的。

这实际上启示每个地方,能否平衡好防疫和发展的关系,其实是当下影响经济走势的最大不确定性因素。只要能够尽量降低疫情的影响,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所以,千万别低估防疫在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明确了这一点,也就产生了一个重要悬念——上海经济在二季度到底会不会出现负增长?

要知道,上海此轮疫情的影响,主要是在 4 月开始陆续释放。所以,一季度仍然录得 3.1% 的增长,更大的压力也就留给了第二季度。

02

外贸能否扛住压力?

今年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达 9.4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7%。这样的表现是不是还不错?

但是,对比之后,才发有更客观的评价。

去年全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21.4%;一季度为 29.2%。所以,不难看出,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实际已明显下滑。

而作为我国外贸第一省的广东,受香港及本地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增速仅有 0.6%,这直接导致广东 GDP 整体增速罕见地跑输全国大盘。二季度,随着疫情好转,广东的外贸增速应该会有所回升。

不过,压力又来到了长三角这一边。进入二季度,同样作为外贸重镇的长三角区域,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外贸表现恐不容乐观。

这两年疫情期间,包括四川、重庆等在内的内陆省市,在外贸上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比如,今年一季度,外贸增速 20% 以上的有浙江、四川、江西、黑龙江、海南、新疆、甘肃、宁夏。

其中,海南和宁夏增速更是在 60% 以上。这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的基数较小,另一方面也与 RCEP 生效实施有关。

不过,随着全球其他国家相继放松防疫,我们在过去两年的外贸优势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至少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看,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对应到各地,一些在过去两年保持了外贸高速增长的省份,有必要提前做好准备。

03

头部城市失宠?

在目前已经公布 GDP 数据的 12 强城市(南京暂未公布)中,GDP 跑赢全国大盘(4.8%)的仅有北京、重庆、成都、武汉、宁波。

来源:城市财经

如此多头部城市集体降速,首要原因还是离不开疫情这个大背景。典型如上海、天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大部分头部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也在明显下降。这里面的内在联系值得思考。

之前西部菌在《全国至少 22 地 " 在封 ",青年失业率 16%,1076 万毕业生去哪里》中说过,受疫情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毕业生的跨省流动,或会继续减弱。

此外,不排除在整体就业不确定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 " 冒险 " 的大背景下,会出现一波高校毕业生 " 反向 " 流动的小高峰,即由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回流。

而从今年一季度头部城市的整体经济表现以及防疫形势看,也不排除后续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逃离一线乃至二线城市。

在经济整体降速,疫情持续、反复的背景下,人口流向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继而又会对城市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

就在这几天,又有一些城市高调推出了抢人政策。

如被武汉重新反超的郑州,于近日宣布,从今年开始,将全面开展青年创新创业行动,力争 2022 年,新吸进 20 万名青年人才留郑来郑创业就业,利用 5 年左右时间,新增青年人才 100 万人。

而长沙,日前也发布了人才政策 " 升级版 45 条 ",拿出了更大的诚意来抢人才。

不得不说,在当下经济增长节奏和防疫形势都呈现出巨大不确定性的关口,一些城市高调抢人、抢企业,确实是不错的时机。

但在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也反映出,在人口即将进入负增长的时代,城市对于人口、人才的焦虑。

疫情和经济减速,对于人口流动的影响到底怎样,又是否仅仅是暂时的?现在恐怕没人能够下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城市抢人,会越来越难。

04

谁能笑到最后?

就眼下的现实来看,不管是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还是国际关系的云波诡谲,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逻辑,应该就是要学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稳定,并获得收益。

我们传统的评价区域发展的一些指标,比如区位、资源禀赋、治理能力等,在目前短期看,似乎都显得不管用了。

典型如上海等的 " 封城 ",资源型城市的重焕生机等,都让人大为意外。但现实,就这么发生了。

所以,西部菌认为,善于在 " 危机 " 中,在不确定性中抓住机遇的城市,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或是成为新的赢家。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过去高歌猛进、大河涨水小河满的发展阶段,多数地方其实都习惯了在顺风顺水中谋发展。

但在当前这样一个 " 黑天鹅 " 横飞的时代,在不确定性中,在逆境中抓住机会,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比如,内陆省份能否把这几年积累的外贸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优势、供应链优势等,就值得重视 。

再比如,一批资源型城省份和城市在这两年可以说又迎来了高光时刻,如果能利用好这波全球能源价格大涨的契机,把这种突然到来的窗口期转化为长期的发展潜力,就意味着有重新 " 翻盘 " 的机会。

此外,在总人口即将负增长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地方,也在步入人口增长放缓甚至人口加剧收缩的阶段。这个时候,如何重新厘定城市的发展方位,同样需要有未雨绸缪的考量。

总之,在各种不确定性的当下,区域竞争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复杂性。谁能笑到最后,走得更远,一切都有了新的可能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