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2地“在封”,青年失业率16% 毕业生去哪

来源: 西部城事 2022-04-19 00:34: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891 bytes)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270178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

GDP 增速之外,投资、消费、工业、房地产等分列数据,传递的信息量都不小。

西部菌更看重的是另一个数据——就业。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285 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5%。3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8%,比上月上升 0.3 个百分点。

其中,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5.6%;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 6.3%。

16-24 岁、25-59 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 16.0%、5.2%;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0%。

285 万新增就业人口,恰好差不多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就业目标(1100 万)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就在这几天,"2022 应届毕业生 1076 万 创历史新高 "的数据引发不少关注。

那么,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 史上最多毕业生 " 到底何去何从?哪些城市将成为人才争夺的大赢家?

01

今年的就业压力到底有多大,从多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

一是,1076 万的高校毕业生,不仅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还是首次突破 1000 万。

去年,这一数字尚只有 909 万,2020 年更是仅有 874 万。也就是说,相比 2020 年,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足足多出了 200 万。

二是,前不久,教育部专门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今年 3 到 8 月期间,全国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主动走进企业,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其中,还特别提到,新建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的书记、校长,拜访用人单位原则上不少于 100 家。

教育部明确给高校一把手们下达这样的就业工作任务,应该还是头一遭。

此外,有报道显示,2021 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景气指数 CIER 降至 0.71,而 2020 年疫情爆发后,当年二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尚有 0.79。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是2020 年疫情暴发以来的就业形势新低点

上述信息和国统局给出的失业率数据,形成了一种呼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就业目标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 5.5% 以内。这比去年 "5.5% 左右 " 的要求其实更高了。

而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5%,刚好踩线达标。不过,3 月份的失业率已经升到 5.8%。

考虑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一般在二三季度集中释放,后续的失业率不排除继续上升。

02

相较于整体的失业率数据,16-24 岁群体,也即青年人口的失业率,更能直接反映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一季度,这个数据是16%。而 1-2 月尚只有 15.3%。它们均远高出平均失业率。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0%,它也比整体的失业率高出了 0.5 个百分单。

这个数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城市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从主要城市在校大学生数量就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他们的就业选择也主要是一二线城市。

但今年的特殊情况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城市的 " 暂停 ",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和选择困难。

尤为显著的变化是,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包括常住人口两千万、千万城市,都出现了 " 暂停 " 模式。这与 2020 年、2021 年有明显不同。而且可以很直接看到,城市 " 暂停 " 的门槛似乎变得更低了。

这一变化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还待观察。但不确定性,无疑是大大增强了。

而据财新不完全统计,截至 4 月 17 日,全国共计 22 个城市或地区正在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当然,实际受疫情影响而导致城市正常运转不畅的城市,远不止这些。比如,这 22 个城市就没有包括上海等。

此外,还可以发现一个新情况,那就是除了个别城市出台新的人才引进政策,今年的城市 " 抢人大战 " 明显不复往年那么热闹了。

按说,随着人口总量增长的放缓,城市对于人才的争夺应该更激烈。但事实上,并没那么突出。这背后,或不无疫情影响导致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

同时,更多的地方在出台稳就业政策。

除了疫情,还有一个因素值得注意,那就是随着教培、房地产、互联网等这几大行业出现新的变数,大城市的优质就业岗位,或也显得更紧张了。

前不久," 北京大学博士考街道办城管 "的消息让不少人惊掉下巴。可以想见,在当前的就业压力之下,就业市场中的 " 内卷 " 势必更严重。

03

但是,即便就业形势严峻,人和人才之于城市,却永远是刚需。

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 65 个城市出台楼市松绑政策。

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仅 4 月以来,就已经有衢州、秦皇岛、大连、绵阳、兰州、丽水、台州、安顺、苏州、南京、咸宁、荆门、黄石、宜昌、上海等 15 城松绑了购房政策,涉及限购、限贷、限售、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等内容。

这些楼市松绑动作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新增人口支撑,其效果显然不容高估。

而最新消息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

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接下来楼市的松绑力度还将继续加大。

但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城市购房门槛的变化,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青年人对城市的选择,实在不好说了。

04

那么,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到底会流向哪些城市?

西部菌认为有几点可能。

一,高校毕业生向一二线集中的趋势不会变。但具体如何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应该会更多了。

事实上,去年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量普遍放缓,就已经给出了信号。而在今年,随着一线城市也加入 " 暂停 " 行列之中,人口向一线城市集中的势头,或会继续降温。

二是,受疫情影响带来的不确定性,毕业生的跨省流动,或会继续减弱。追求 " 安稳 ",将成为更多毕业生的首要考量。公考人数的增多,就是注脚。

三是,一些二线城市或有希望留住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当然,前提是,就业机会、就业环境,也能够有相应的改善。

当然,高等教育资源强的二线城市,在这方面天然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四,不排除在整体就业不确定性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愿意 " 冒险 " 的大背景下,会出现一波高校毕业生 " 反向 " 流动的小高峰,即由一二线向三四线城市回流。

当然,上述变化即便发生,也可能是阶段性的。疫情的持续、反复,经济增速的趋缓,给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深,目前还有待观察。

但是,这几年的现实说明,很多东西一旦改变了,并不一定可以再回到过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