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发布了一篇《警惕资本外逃》的研究报告,认为 " 外国投资者可能正大举撤离 "," 中概股从美股市场铩羽而归的命运或可能无可逆转 "。
去年,洪灏接受凤凰网访谈时还认为,外资正看好中国市场历史性的机会:
" 现在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机会,谁不想分一杯羹?外资已经进来了,已经看到这个机会已经提前布局。"
洪灏当时敢这么说,还是有底气的。
2020 年在疫情冲击下,全球 FDI(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 42% 至 8590 亿美元,为 15 年以来低点。但中国的 FDI 逆势上扬,达到 1630 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
当时中国也宣布一系列资本开放政策,放宽了外资在金融领域的持股比例,可以控股证券、保险,可以有基金公司。因此,不少国际资本纷纷加大投资中国的力度。全球资管规模排名第一的贝莱德认为,2020 年将是战略性配置中国资产元年,并在当年 8 月设立了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
实业领域,诸如埃克森美孚、戴姆勒、宝马、丰田、LG 等跨国公司纷纷加码投资中国市场。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建成后,也考虑在中国设立第二工厂。
时隔一年,洪灏的观点却已发生根本变化,他在最新的文章中指出:
" 自 2021 年 2 月以来,资本账户下的证券投资项目首次录得大规模资本外流,此次流出规模甚至超出 2020 年 3 月所见的规模。资本账户这般势如破竹的外流态势应已经引人瞩目。这也表明外国投资者可能正大举撤离。"
洪灏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来自于 2022 年 2 月以来,资本账户下的证券投资项目首次录得大规模资本外流,此次流出规模甚至超出 2020 年 3 月所见的规模:
另一个数据是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已降至去年 4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洪灏认为这是中国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前奏:
" 银行代客结售汇的差额在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平盘。因此,它是中国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之一,并影响市场流动性。我们将结售汇差额的变化与上证的走势作比。这些变量之间的密切关系,即使对于肉眼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资本流出态势,洪灏用 " 势如破竹 " 来形容。他的结论是," 中国市场出现了自 2020 年 3 月疫情全面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市场信心遭受重挫,这将继续拖累股市表现。"
从沪港通、深港通的数据来看,1-2 月份累计净流入 207.54 亿元,但是 3 月份一下子就流出 400 亿元。实际上北向资金在 2 月底就开始出逃了。
而这个时候,正是俄乌战争打响之后,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施加最严厉的制裁之时,包括踢出 SWIFT。在两个星期前的推文《股灾背后,是如何理解国际形势的认知问题》中就已指出,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恐慌,是与俄乌战场密切相关的。这种从俄乌战场上的认知又折射到中国社会、经济的现实场景中,进一步放大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悲观情绪。因此 3 月以来资金出逃更为恐慌,以至于股市连续大跌,到现在也没缓过劲来。
外资对中国市场看法的改变,可以从贝莱德最近的举措看出端倪。表面上,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都积极看好中国市场,称 " 中国股票在全球配置中非常具有价值 ",但实际操作上却在抛售中国资产。港交所股权披露资料显示,中国铁塔遭贝莱德于 3 月 22 日在场內以每股平均价 0.8917 港元减持 2.96 亿股,涉资约 2.64 亿港元。
3 月 24 日,贝莱德董事长兼 CEO 拉里 - 芬克(Larry Fink)在给股东的一封长信中警告,乌克兰战争将重塑世界经济,并促使企业撤出全球供应链,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胀。
芬克表示,无法准确预测这场战争将走向何方。不过这场战争以及随后俄罗斯与全球经济的脱钩将促使世界各国重新思考自己的产业链安排和对他国的依赖关系。
芬克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中国,但是他的论述很明显可以作为外资撤出中国的主要考虑。芬克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企业更多地在陆上或近岸开展业务,并从一些国家更快地撤出。其他国家——如墨西哥、巴西、美国或东南亚的制造中心——可能会受益。
" 这种脱钩将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挑战,包括更高的成本和利润压力。虽然今天公司和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很强劲,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应对这些困难的缓冲,但供应链的大规模重新定位本质上会导致通货膨胀。"
芬克称,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包括消费者需求从服务转向家居用品、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瓶颈等疫情的经济影响,已经使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四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在欧盟、加拿大和英国,通货膨胀率都在 5% 以上。可是工资没有跟上步伐,消费者在面临实际工资下降、能源费用上升以及杂货店付款金额增加时感受到了负担,对于低薪工人来说尤其如此。
芬克还认为,各国央行正在权衡以多快的速度加息,它们面临几十年来从未面临过的两难境地,地缘政治冲突和由此产生的能源冲击加剧了这种困境。中央银行必须选择是忍受更高的通胀还是放缓经济活动和就业以迅速降低通胀。
在通胀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也越来越强烈,中美利差将会收窄到 40 个基点以下的 " 不舒适区 ",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和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承压。
最近十年来,外资每次大幅撤退,都会引起人民币大幅贬值,冲击中国经济。2015 年人民币汇改,放开管制汇率,结果在人民币贬值情况下资金外逃,消耗外汇储备 1 万亿美元。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也是导致外资流出,人民币汇率贬值。
从上表来看,人民币正进入新的一轮贬值周期。贬值速度与深度,还是取决于外资对于中国市场的信心,但其性质与前两次有很大不同,搞不好的话,这些外资一段时间内不会回来了。
人民币贬值情况下,短期内可能有利出口,但是对我国原材料、能源、粮食进口却非常不利。这两年原材料价格猛涨,已经让中下游企业吃不消了。
看来,还得坚持一下,熬过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