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的房产中介:只要没被隔离,我就帮大家买菜

来源: 显微故事 2022-03-28 23:26: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846 bytes)

一时间,新鲜蔬菜成了沪上人民心中最炙手可热的 " 奢侈品 "。

" 美团零点供货,叮咚 6 点,盒马 7 点…… "、" 抢不到菜,准备对绿化带下手了 "、" 上海买菜图鉴 " ……三月份,各种 " 买菜 " 相关资讯一度抢占各个社交平台的热搜位置。

是上海青菜供应不足吗?不是的。

是生鲜电商平台都被隔离了吗?不是的。

蔬菜抢购困难的原因在于,每个上海人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封控,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被封控几天,更不知道哪天就把生鲜平台的配送员都给封控了。

据《财新》报道,三月中旬以来,上海市已有近 30% 的物流配送运力受到隔离管控影响,配送员、或仓储工作人员所在小区被封控。尽管许多生鲜电商平台临时调配运力进行跨区送菜,甚至号召员工利用私家车协助配送,依然很难在短期内缓解上海人的 " 青菜焦虑 "。

最近,# 上海数千名中介小哥帮送菜 # 新闻冲上热搜,本期显微故事就要讲述这样一群主动参与到送菜大军的人,他们不是生鲜电商平台的工作者,而是小区附近的房产经纪人,他们之中:

有的人每天 8 点穿上工作西装驱车前往山姆,采购近 30 户居民所需蔬菜,再在两小时内赶回小区,通知业主下来领取,期间分文不收;

有的人在疫情前没去过一次菜市场,但却在小区封控后第一时间请缨去菜场帮居民买生活物资,手把手教不会手机的老人网络支付;

有的人深夜收到了小区居民购药的紧急需求,冒雨驱车先后去了 3 家不同的药店,终于采购到居民所需要的 " 脑心通 ",避免了更大的健康风险;

还有的人自己被隔离在小区里,便号召活动自由的同事给老人送饭。

这些发生在小区里的故事,展示了上海疫情之下真实的一面,大家抱团取暖,共同等待着春天来临。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杨佳

编辑 | 石宁宇

三月中旬后,赵婷婷几乎每天都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清晨 5 点 58 分的闹钟,并把闹钟改名为 " 抢菜 "。

大部分时候,赵婷婷设定完闹钟后,会顺手将闹钟截图分享在自己的 " 名媛抢菜群 " 里。这个 68 人的微信群目前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分享每个人在不同生鲜平台的抢菜攻略、哪个时段哪个平台能够最快最多地 " 抢 " 到新鲜蔬菜。

自 2 月 28 日晚 9 时开始,上海部分小区受疫情影响开始执行 14 天封闭管理,随着确诊和无症状人数增加,被封闭的小区数量和范围也不断增加。

最开始,赵婷婷所住的长宁区北新泾某小区并不在 14 天管控的范围内,她也不那么紧张,就提前买了一些蔬菜水果和生活必备物资。

但随着疫情蔓延,小区居委会临时通知要执行 2 天封闭,紧接着又是 2 天、2 天……

赵婷婷独居,平时储备的青菜都是按需购买。接连几天临时通知封控,导致她储备的蔬菜很快就见底,就在她计划在生鲜平台再囤一点货时,忽然发现她所能喊得上名字的平台要么是显示有货但无人配送,要么是蔬菜早被哄抢而空。

" 美团零点供货,叮咚 6 点,盒马 7 点……掐着点登陆是根本抢不到菜的 ",赵婷婷表示。

图 | 居家办公后,赵婷婷最常做的事情就是 " 刷菜 "

在所有的生活物资里,蔬菜水果保质期最短,也最讲究时效,在一次次被居委会夜里 9 点通知继续封控后,蔬菜成为了所有上海人三月份最求而不得的 " 奢侈品 "。

和赵婷婷同在北新泾居住的互联网公司员工周琪,则放弃了生鲜平台抢菜的繁琐步骤,转为委托那些在 " 自由 " 区域活动的朋友跨区送菜给他。

" 其实大部分平台的蔬菜都很充足,缺少的是运力 ",周琪表示,很多骑手、配送员也住在封控区,导致这些平台要么无法接单,要么需要非常长时间才能送到。

为了买到蔬菜,赵婷婷甚至托关系加上了小区菜市场摊主的微信,结果对方告诉她,因为人力不足,如果要送菜上门需要加价 50 元。

据《财新》报道,疫情期间上海约有 30% 的配送员和仓储人员无法外出工作,目前在上海至少损失了 40% 至 50% 的运力。

遇到跨区配送的需求,一些平台为了缩减成本,必须定量起送,因而不少小区居民也自发组织了团购订菜群,好让平台能把蔬菜跨黄浦江运送到封控区。

图 | 小区里的团购

居住在松江九亭的广告从业者白芳表示,自小区封闭以后,她辗转了几个平台都难买到菜,最后不得不在业主群里以物换物。她先后在群里换过猫罐头、猫粮、洗衣粉,但就是没有办法换到蔬菜和鸡蛋。

" 生鲜是最紧俏的东西,拿什么都不给换 ",白芳无奈地说道。

一些生鲜平台针对运力不足的情况,自发组织了员工加入到送菜大军,利用私家车进行跨区配送,还有些平台对外招募共享员工,号召社会力量协助平台一起配送。

但对于大部分普通群众来说,即便运力增加,他们在获取新鲜蔬菜的路上还是困难重重。那些不善于使用手机的老人、在上海缺少朋友的沪漂年轻人,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除了线下采买以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买到蔬菜。

他们也不敢随意喊亲戚朋友帮忙跨区买菜。" 如今疫情形势那么复杂,如果朋友在往返的路上被传染,随后被隔离,我也付不起这个责任 ",赵婷婷说道。

为了解决小区居民的切实困难,有一批小区附近的房产经纪人开始套上马甲,穿梭在各个小区、菜场之间。

在浦东崴廉公寓附近工作的经纪人付常胜就是其中一员。

3 月 14 日,付常胜所在的门店,因所处的浦东高行板块被列入高风险区,周围的小区封控。当天晚上,就有人在工作群里询问那些居住在被封控小区里的同事是否需要协助。

作为动迁小区,崴廉公寓居住的多是老人和年轻的租户,前者不懂如何网上购物,全是定期去线下采购或者等子女送,后者工作忙碌很少在家吃饭,许多居民家里都没有储备物资。

被隔离的同事第一时间回复," 缺物资,整个小区都缺,能帮忙尽量帮忙 "。没有被隔离的付常胜第一时间加入到了中介志愿送菜的团队里。

从那天以后,付常胜每天 8 点穿上工作西装后就驱车前往山姆超市。10 点前,他需要采购完 30 名住户委托他买的所有生鲜,随后返回小区逐个通知业主下来取菜。如果速度快的话,当天下午他还要再去一次山姆,帮助下一个小区的居民采购。

图 | 付常胜和同事的采购

最近一次,付常胜采购了的 20 多单,光菜钱就付了 3000 多元,他花了半个小时,才将菜全部拎回车上," 但是听到大家说谢谢的时候,又觉得值了。"

图 | 付常胜单次采购的山姆购物单

24 岁的房产经纪人连雷雯也十分理解付常胜的感受。

疫情后,连雷雯第一时间申请帮封闭区的居民买菜。之前因为工作繁忙,连雷雯从未来过家附近的菜市场,这导致她接第一单买菜需求就闹了笑话。

业主要买 5 条鱼,连雷雯立马前往市场采购。水产店老板熟练地捞完鱼,往地上一摔,然后刮鳞、去内脏,全过程把连雷雯吓得不轻," 难道买鱼不都是直接拎活鱼回去吗?怎么还要摔地上摔晕它?"

帮小区业主买菜,对连雷雯来说也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消耗,她还经常遇到不懂手机操作的老人,拿到菜以后不会面对面付款,连雷雯只能先把菜放一边,手把手地教老人如何绑定银行卡、打开二维码和摄像头进行中支付。

图 | 送菜中的房屋经纪人

但连雷雯觉得尽管辛苦,自己确实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了有需要的人," 在大城市生活,每一个人都不容易,有条件就尽量互相帮助。"

除了蔬菜,慢性病药品也是隔离时最难采购的物品。许多封控区的居民无法正常进医院开药,只能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求助。

微博网友 @shpq 杨在封控期间创办了《上海地区隔离人群紧急互助表格》的在线文档,从文档中可得知许多特殊药品无法通过平台代购,此外受疫情影响,部分封控区域无法接收快递,也无法从异地采购药品。

房产经纪人赵斌就遇到几次居民紧急求购药品的信息。

3 月 18 日中午,赵斌看到上海嘉定南苑公益微信群中一位南苑五村的住户求购 " 脑心通 ",该药主要用于中风所致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心悸气短等。

赵斌心想,求助人的状况一定很危急,二话不说,冒着暴雨驱车先后赶往了三个不同的药店,最终帮居民买到了该药品。

图 | 赵斌辗转多家药店买到药,业主表达感谢

从 3 月中旬开始,上海多个房产中介公司的员工开始自发给居民送蔬菜,同时还帮忙打印小孩作业和给老人买药,缓解社区基层人员的物资配送压力。

据了解,仅上海链家已有近 500 多家链家门店支援社区,超过 3000 名经纪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服务了逾 5 万户家庭。

截至 2022 年 3 月 27 日 0 — 24 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50 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3450 例。

尽管眼下上海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但小区里各行各业志愿者加入的 " 大白军团 ",小区外由房屋中介等不同群体加入的送菜大军,依然在努力奔走着,希望尽早帮助这座城市恢复往日的节奏。

就在付常胜奔波于不同区域送菜的这段时间,他亲眼目睹越来越多的小区被封控,那些和自己一起送菜的同事也越来越少。

大多隔离政策来得临时而突然。就在 3 月 27 日晚,上海又发布通告,宣布全市 28 日 5 时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 " 封控 "。

付常胜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和他一起志愿送菜的中介团队从原来的 14 人逐渐减少到 2 人——被隔离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人索要承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效率之下,每一分钟时间都弥足珍贵。

付常胜和其他同事们确定了一套 " 接力工作流程 ":被隔离在家的同事负责统计和回复群里居民的需求,汇总后提交给付常胜和其他 " 自由 " 的同事,由他们次日采买后送到小区门口,再由小区内的同事通知领取。

这种 " 接力赛 " 一般的志愿助力成为了房产经纪人团队中,心照不宣的默契。

" 情况都来得很突然,但帮助大家这件事不能说断就断 ",98 年的实习经纪人罗发祥说道。

罗发祥回忆,前段时间他所负责的区域有个老人发了一则求助,对方原本由单位派送一日三餐,但小区封闭后,送餐中断,老人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

罗发祥第一时间跑到小区附近的商店、餐馆,打算帮老人采购一些生活物资,打包餐食。但大多商户也停止营业,罗发祥吃了 " 闭门羹 "。

情急之下,他在公益群又求助了其他同事,很快有一个处于封闭区的同事回应,家中还有些速冻水饺,可以帮老人做一点,只要有人帮忙送过去就行。

就这样,隔离区的志愿者负责做饭," 自由 " 的同事承担配送工作,几个人接力之下,供应了老人正常的一日三餐。

实际上,不少房产中介早就开始积极服务社区。作为行业参与者,贝壳一贯坚持 " 社区友好 " 的理念,不仅引导合作门店积极组织社区内公益活动,定期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每年高考期间,经纪门店还将变身为高考服务站,给考生或家长提供免费文具或饮用水,平时也会为社区居民提供应急打印复印、应急雨具等免费便民服务。

一来二去,房产经纪人成了小区业主们 " 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们对小区地形、配套、路线的了然于心,一旦有急事,许多业主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找物业,而是找房产经纪人。

" 我们和业主熟悉,信任感高,他们不找我们找谁?" 连雷雯这么解释业主对他们的委托,在这行久了,她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不像一名经纪人,更像是业主们的朋友。

连雷雯大学毕业后就加入房产经纪行业。这里不仅仅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她也靠这里租到了沪漂的第一套公寓,通过工作和不少业主成为了朋友,彼此经常相约一起吃饭、逛街。

也正是因为这份熟悉,才让付常胜、连雷雯等人有办法在疫情后第一时间组成物资运输志愿团队,即便是只剩下两个人能自由采购,依然能保障管辖范围内几百户居民的物资充沛。

图 | 付常胜所在公益群里,业主发出的感谢

付常胜从没告诉家人,自己加入了志愿者买菜团队,他害怕家人担心自己。

毕竟,在偌大的城市里跨区奔走、自己垫付高昂的油费,还要冒着被暴露的风险,怎么看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罗发祥身处最严重的区域,一边做志愿者,一边告诉电话那头的家人," 哎呀,我所在的地方安全,我也没出门 "。赵斌则随时在待命,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去买东西。

在这场自下而上的互助运动中,几乎每个房屋经纪人在结束采访时都会说一句话," 我们不做,谁做?"

" 这种邻里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 "。

付常胜还记得自己 8 年前投身中介这个行业时,行业不规范、整个行业缺乏安全感。这些不信任感,不仅让从业者受挫,也让居民们受挫。

城市生活,仿佛变成了钢铁森林,囚禁着每一个付费的居民。

" 但是现在这个行业不一样了 "。

连雷雯、罗发祥、赵斌在做志愿者时,遇到了许多暖心的瞬间:有业主要给他们发红包,被婉拒后直接点咖啡、买点心的,有在群里表示感谢的,还有主动找来要委托房子的……这些变化背后,是中介和居民的关系在发生变化。

房租服务,作为衣、食、住、行作为生活的基础中重要的一环,从来都不应该是冷漠而冰冷的,中介和居民,也不应该是对立的。

在这些关系回暖背后,则是不少房产经纪行业参与者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

某种程度上来说,房产经纪人已经不止步于门店、而成了社区的参与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