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上海年轻中产,太难了

来源: 魔都财观 2022-03-18 01:06: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627 bytes)

最近我身边,很多算得上中产大厂的朋友联络多了起来,是因为居家隔离还是工作有变,我没好多过问。

现代人最后的体面,是各自留一线。

对话的内容大家应该也能猜到:无非就是创业、工作、股票、投资上的各种不顺。

很多人说,似乎做了一场梦,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难,太难了,这一轮似乎中产才是最难的," 一夜 " 入了冬,却没有太多余粮。

我们是一个房产号,今天不和大家讨论过多的宏观形势。

想借此机会,跟大家聊聊 " 上海中产在买房上的难 "。

说实话,从城市基本面和楼市的角度,上海已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稳健。

这一轮没有任何放松政策,却依旧能走出不错的行情。

但反观一些二三线城市,使出浑身解数解救楼市和土地财政,但见效甚微。

上海楼市为什么会这么稳?

原因之前说过,这些年的城市红利、楼市总量及流动、产业 / 人才的集聚、落户人口的大增。

才让这座国际化一线城市的房产,保持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可现在的上海中产,想买到好的房子,并不容易。

比如很多人会关注上海新房市场,因为有限价的存在,价差很诱人,买到就赚到,这点大家都有共识。

但是,在上海买新房有个很重要的门槛,不仅仅要看价格和预算,也要看你的分数。

积分制说到底,好的是市场一视同仁,不管你有钱没钱,就看分数和对城市的贡献。

但坏的是,一旦涉及到年限分这样的选项,年轻人根本就没优势,甚至中年。

远的就不说了,去年前几批不少像前滩、翠湖、老西门这样的超级顶流盘,都是套数不多且接近满分的,有钱又有分的 " 社保巨子 " 才有机会入围。

去年第六批和今年第一批,情况已经改观了,尤其是今年,新房套数大幅供应。

徐滨、森兰、北外滩、金桥几个板块的网红盘,都给足了供应诚意,不少项目的供应套数都超出了预期。

但是,分数仍旧不低。

拿第一批来说,33 个项目如下——

已触发或预估触发的有如下 12 个。

别说内中环了,现在外环还不错的项目,像金鼎首府、森兰名苑这样的分数,年轻人看都不够看。

如果裸分高,也许只能到宝山杨行、华漕、青浦新城找找机会。

年轻中产们千万别觉得惊讶,眼高于顶。

觉得看不上外环某某地段,要知道现在九亭奥园的新房,都能搞出一堆骚操作来筛选客户。

年轻中产,想买内中环其实机会并不多,大多只能看看不触发积分、带硬伤的房子。

想买外环的热门盘,没有多少话语权。

这是现实,千万别觉得扎心,接着往下看。

二手,也没有多容易。

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三价取低。

之前跟大家说过,上海的二手房,现在有七个价格:

真实售价(卖家到手价)、房源核验价、挂牌价(名存实亡)、网签价、银行评估价、涉税评估价、最低核税价。

其中涉税评估价是影响贷款的重点,这个价格由上海市房屋状况信息中心给出,是相关部门认为这套房应该以多少钱缴税的一个标准。

因为涉税评估价 < 银行评估价 < 网签价,所以,买一套房,贷款额度基本上就是按照涉税评估价来定的。

根据最近的实际交易案例反馈,银行给的贷款价格,基本上是真实售价的 5~7 折。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真实售价 1000 万,涉税评估价也就是贷款价打了六折,600 万。买家只能按照 600 万的总价去申请贷款。

这中间的缺口怎么办?自己想办法。

动辄多出几百万的现金,别说年轻中产,哪怕是个中小企业的老板,都有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身边的真实案例,去年一个留学归来且有些家底的海龟朋友,想在上海买房,发现留学归来一切都变了。

最近他就需要做出这个选择题——

分数不高,要么买带硬伤的新房,比如嘉盈峰这样地段总价还可以,但户型、朝向很差,物业费还巨贵的新房。

要么去外环外买个二手次新过度,但过度的心理预期和成本,对他而言太大了。

旁观者总是容易轻描淡写,但如果这是你,你会怎么选?

都说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体身上,就是一座大山。

对现在的上海年轻中产来说,确实没赶上最好的年代。

和普通人相比,你们有很好的起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毕业后进入外企或大厂,拿着一份相当不错的薪水,噢对了,也许还有股票期权。

但你们也很痛苦。

正因为起点不低,但又不像 " 真二代 " 那样 " 生在了终点 ",所以你们也很怕 " 阶级坠落 ",很怕 " 消费滑坡 "。

人的欲望本身就是沟壑不是吗,想填的越多,付出的就越多。尤其是在这个颇为动荡的当下。

你们也当然知道哪些是好地段,哪些才是好房子,但房价真的都不便宜了。

晚出生了几年,错过了最好的红利期和机会,对你们来说异常痛苦。

明知道哪些房子能涨,但新房买不了,二手房买不起,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有钱人越来越有钱。

翠湖的二手都 30 万成交了,甚至外面还在传更高的成交价,但这和 99% 的人都没有关系。

现在楼市里的价值逻辑很明显,越涨越买,越稀缺越买。

鹤岗几万元一套的房子无人问津,上海一套两千万的房子挤破头。

明明只要是个房子,就有居住属性,甚至鹤岗房子的居住属性,可能并不比上海的差。

因为有预期,有稀缺占有,有错失恐惧。人就是喜欢买涨不买跌。

听完上面这些,也许年轻中产会焦虑、会怒骂。

但别着急,也许这是机会呢?

上海的年轻中产,你们也用不着焦虑。

首先是楼市买房的角度。

现在的社保巨子过于豪横,有钱又有分,百汇园、瑞虹新城、复兴珑御、翠湖天地、碧云尊邸、云锦东方等等这些地段无敌、品质高的豪宅,都是被他们抢光的。

再次一点的,森兰名苑、金鼎首府、蟠龙天地有倒挂预期的新房,也被他们抢占了。

年轻人才想过去分杯羹?想都不要想。

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

尤其是在共同富裕、楼市倾斜人才、倾斜首套刚需信号的背景下,新房的补丁一定会来的。

甚至可能会出台 " 人才加分 ",杭州南京都有先例。

最后,分层摇号并行也终会来的。

拿杭州南京的分层举个例,比如说一个新房开盘,30% 拿出来倾斜无房户,20% 倾斜人才。这两批先摇,摇完有剩的,拿出来放到剩下 50% 的池子里,所有人再一起摇。

至于二手,在这个大背景下,三价取低的紧箍咒也早晚会松下。一二手的价差,也早晚会拉平。

这些都是你们的机会,时间点可能会晚,但早晚会来。

从财富的角度看,更广阔的天地,其实也在你们手里。

时代是在变化的,而获取财富的方式也一直在变化。

90 年代是靠下海经商,2000 年后是干外贸,2010 年以后靠的是互联网,2017 年后自媒体网红、直播带货又开始掀桌子。

每一次制度或者生活方式的剧变,都会带来社会财富的变化,总是有一些人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带来的机会。

拼积累,可能你们拼不过老一辈,但拼上升空间,你们是没有上限的。

但是,千万要记住,这个时代只有一种创富方式是不变的,始终贯穿着社会发展。

就是储蓄创造财富,而不是通过消费创造财富。

储蓄积累资本,资本生出财富,财富又变成新的储蓄,随着资本回报率越来越高,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在物欲横流、追求享乐被美化成 " 消费升级 " 的当下,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个时代是鼓励储蓄 + 投资这套打法的。

但年轻中产们,前提是你要有正确的投资方法。

降低物欲、保持现金流、学习投资、找到时代红利,你们在另一个时代的十字路口。

不光是买房,未来星辰大海,也是属于你们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