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的鬼故事仿佛没有尽头

在暴跌中,各种利空消息都可能过度发酵。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正式进入文章前,我们先做个小调查: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咨询了 13 位大头的看法,包括经济学者、投资人、股市分析师、媒体人、互联网观察家等,答案是这样(他们各自的理由在文末会一一呈现):

我们很期待来自于你们的投票结果。

言归正传。

年初的时候,我们发了一篇推文《历史转折中的中概股》,探讨了中概股的未来前途,当时,已经有不少公司的股价出现了腰斩,甚至是脚踝斩。

没想到,仅仅三个月后,情况还能更加严重。截至上周五晚上收市,距历史最高价回撤超过 90% 的中概股已多达 31 只,其中既有精锐教育、雾芯科技这种小体量,也有爱奇艺、金山云这样的大明星。

至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美团等巨头,距离历史高点的回撤也颇为可观,而且跌起来势不可挡,谁来了都不好使。

查理 · 芒格抄底阿里巴巴,被套;段永平抄底腾讯,也被套。不管你是业界大咖还是投资宗师,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只要敢抄底中概股,就一定会被中概股 " 抄家 "。

然而,就在广大投资者多少有点觉得 " 服了 " 的时候,这一周市场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周一白天,港股中概股延续上周的跌势,美团跌 16%,腾讯跌 9%。

周一晚上,美股接力,知乎跌 30%,携程跌 22%,哔哩哔哩、爱奇艺、小鹏、理想都跌了 18% 左右,带头大哥阿里巴巴也跳空低开,收跌 10.32%

周二白天,港股接力,恒生指数单日跌去了 5.72%,腾讯、美团、阅文、中芯等全线下挫。

有人调侃,腾讯从tencent 跌成了fivecent," 鹅厂 " 跌成了 " 鸟厂 " ——把 " 我 " 整个人给跌没了。

由于衔接得太过丝滑,以至于一时间分不清到底是谁带动谁,仿佛形成了 " 跌如轮转 " 的永动循环。

关于中概股暴跌的原因,内外都有,仿佛说好了一样,要赶在一起来一顿 " 地狱级大杀 ":俄乌冲突、互联网反垄断、美国出台法案、美国要加息、国内疫情出现反复等等。

当多种利空因素形成合力后,中概股就形成了一种螺旋式加速,也是分不清谁造就了谁的那种:

越来越多的外资看到各种风险因素,担心情况恶化,决定减仓,引发下跌。

跌了之后,减仓的外资强化了原有的风险认知,认为果然有问题,继续减仓。

于是继续跌,诱发更多的人减仓。

而且,在暴跌中,各种利空消息都可能过度发酵。

比如,周一,摩根大通分析师 Alex Yao 将阿里巴巴评级从增持下调至减持,目标价从 180 美元下调至 65 美元,直接搞出了古玩市场砍价的感觉。

再比如,周二,摩根士丹利称受新冠疫情影响,对中国本季度经济增长状况十分不看好。

虽然有一些内资对未来没那么悲观,信心更足,最近几天也在尽力抄底,但和卖方的资金力量相比还是差了不少,因此无力阻止外资砸盘。

这种螺旋式加速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在货币政策不出现巨大转向的前提下,恐怕只能等情绪散尽、基本面出现好转了。

唏嘘的是,如今中概股居然已经沦落到了只能讨论 " 信心 " 的地步。

既然如此,对它们乃至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未来究竟是乐观还是悲观?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开放性的探讨,欢迎你将想法写在评论区。

接下来,先一起来看看这 13 位大头的看法吧。

秦 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中概股的走势:悲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悲观

中概股暴跌背后,既有俄乌之战带来的地缘政治危机、油价失控带来的通胀压力加剧的影响,更是由于中概股在美国面临的退市风险开始释放,形成阵发性的恐慌。

3 月 10 日,美国 SEC(证券交易委员会)官网公布了一份包含 5 家中概股公司的 " 预摘牌名单 ",中国证监会迅速反馈称,近一段时间,中国证监会和财政部持续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开展沟通对话,并取得积极进展。

根据彭博报道,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表示,正与中国监管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双方致力于达成一份合作协议,以便其能够检查在美注册的中国内地及部分从事内地业务的香港审计师事务所。有消息说,合作协议可能在 4 月达成。

然而,这些声音并没有让中概股的跌势止步。市场已经丧失了对公司基本面进行判别的兴趣,而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这一原本是为了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更有效监管的措施,视为中美博弈从贸易领域进入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坐标。不能不说,这是大国博弈的一种次生灾害。

中概股的下一步是什么?如果中国证监会和 SEC 能达成一致,中概股公司也愿意遵守 SEC 要求接受审计核查,它们仍然可以保持现状;要么就要考虑到其他交易所再上市,但最终也会将主要交易地转到美国之外。还有一种出路就是 " 私有化 " 退市。

中概股暴跌,标志着金融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当主权国家的风险和意识形态的 " 选边 " 因素都被纳入投资考虑,非理性大起大落就可能变成常态。中概股可能一下子就从黄金时代进入黑铁时代。

中概股的核心资产在中国,也是过去一二十年中国新经济的领航者。如果它们能在中国继续获得好的成长和发展,仍然是有价值的标的。所以当下的关键是,从政府到社会到监管机构,要旗帜鲜明地支持中概股在中国的发展。它们在中国不倒,就不会倒。

朱振鑫

《投资日日评》主讲老师

■ 巨丰金融研究院院长

中概股的走势:悲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乐观

中概股在海外上市既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符合中国利益,而且过去积累了诸多问题,现在随着中美金融竞争的加剧也逐渐暴露出来,很难调和。

对互联网行业乐观,但对互联网企业不乐观,甚至悲观。这个行业将继续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但由于其巨大的流量特性,已经越来越被定义为公共基础设施,未来盈利和变现会有很大问题,对行业中的企业会有很大的挑战。

匿 名

一级市场从业者

中概股的走势:悲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悲观

即便 3 月 15 日 PCAOB(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表态,和中国监管部门致力达成合作协议,但我觉得大趋势已然不太可能扭转。

鉴于中美两国在新时代可见的演进状态,竞争会是常态化的,中概股作为本来属于中间地带,享受了某种程度上时代红利的产物,新时代的底层逻辑已经变了,所以出现这几天的这种状况。

现在的话语体系下,中概股基本都是 2C 的互联网相关公司,属于两边都不待见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我国政府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认知和定性已经很明确,短期内也改不了。

薛洪言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中概股的走势:短期偏悲观,中长期乐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依旧乐观

持续暴跌不符合常识,跌到绝对的价值线也就跌不动了,所以不会持续太久,真正值得忧虑的是暴跌之后的走势,究竟是更长时间的阴跌调整还是暴力反弹。在我看来,受制于基本面的约束,中概股暴跌之后大概率迎来的是漫长的磨底阶段,投资者不宜抱着博反弹的心态参与中概股抄底。

此外,未来中国互联网在发展模式上需要经过较大的范式调整,意味着个别互联网巨头可能会掉队。

蔡凯龙

中泽嘉盟投资基金合伙人

■ 互联网金融千人会联合创始人

中概股的走势:悲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悲观

中短期看:

1.全球对高科技股市值的下调,对中概股、港股、中国互联网造成向下的压力。

2.俄乌战争的爆发,西方对俄罗斯史无前例的金融制裁,引发中概股投资人有了很强的规避中美政策风险的本能。

在此背景下,美国 SEC 发布 5 家中概股退市风险清单,堪比向已是惊弓之鸟的中概股投资人开了一枪。长期积累的市场恐慌全面爆发,进而促使资金大面积出逃,造成市场踩踏。随后连带港股市场科技股大幅下调,反过来影响中概股,最终造成一种螺旋式下降。

长期看:

1.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已用完,互联网公司上升空间天花板已现。

2.业务层面创新难有新出路,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局限性,意味着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不容乐观。

3.中美关系导致长期打压中概股,大机构都尽量避免持有中国资产。而目前中概股的状态,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中国互联网的状态。

洪 榕

财经大 V

■ 财富管理专家

中概股的走势:乐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谈不上乐观

由于港股走了 " 还债行情 ",以及逆全球化(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俄乌危机背后金融战与科技战的影响、美国搅局让资本回流美国),导致全球资源配置低效和浪费,直接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尤其会让新兴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

目前来说,无论是中概股,还是港股或 A 股,从跌幅来看是非常极端的。

利空因素的叠加,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最致命的流动性风险,这也是现阶段行情下跌的主要原因。

然而,因利空而下跌的指数,也会因利空消失而涨回来。极端中往往孕育着转机和极端交易的机会。目前中概股、港股都属于极端下跌,极可能是对坏消息极致反应的最后阶段,是一轮大反弹前的最后情绪释放。

与此同时,现在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野蛮发展之后的理性回归,风险释放之后将重回正常发展态势,但期待继续暴利肯定不现实的。当然,未来元宇宙将为互联网企业带来二次腾飞的机会,但这需要时间。

马红漫

■ 知名财经评论家

■ 上海交通大学企业竞争力研究所所长

中概股的走势:保持乐观的心态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不能简单用乐观 / 悲观形容

对股票的长期乐观或悲观,关键看价格、估值是否偏低。经过这段非理性下跌后,中概股的整体估值非常便宜了。甚至一些中概股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比之前一级市场的估值还要便宜。

再加上,中概股公司基本上都在细分领域拥有比较强势的市场地位。当然,对中概股乐观有个前提:有足够多的耐心去持有,等待政策的优化,等待这些公司的利润持续增长。

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不能简单用乐观或悲观来形容。在 C 端应用层面,互联网公司有既有优势,也积聚了大量数据的优势。

展望未来,市场对其机遇冠之以所谓 " 元宇宙 " 这样一个称号。我认为不只是元宇宙的概念,本质是伴随核心硬件的不断升级,未来的应用前景和场景将会发生巨大的颠覆,并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其中包括硬件技术的提升,以及技术在消费互联网的应用,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我认为应该给予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优势的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能抓住下一轮机遇,继续打造竞争优势地位。

李成东

海豚社创始人

中概股的走势:没有判断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没有判断

中概股暴跌不正常,但也有正常因素在里面。整体市场比较悲观,一二级市场都很悲观。

三重打击之下,市场悲观情绪过重:

1. 动荡的外部国际环境。主要是地缘政治,中美关系紧张之下,担心中概股公司受牵连。外资撤离,很容易导致暴跌。

2. 动荡的政策监管。目前看,政策监管没有完全退出,对未来政策预期也不好。在政府明确表态对互联网企业和资本的支持态度之前,估计比较难好起来。中央政府不表态,国家资本也不敢下场救市。

3. 疫情影响下消费萎靡,整体消费预期不乐观。

宗 宁

科技自媒体

中概股的走势:悲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悲观

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确实走到了瓶颈期,一个重要特征是纷纷进入金融领域放贷。模式创新也乏善可陈,以前还能把线下服务往网上搬,提升线下体验和效率,而信息流就只能走沉溺上瘾消耗用户时间的路线。

各大公司纷纷内卷,各种 App 更是提供了很多没有意义的创新服务。所以这一轮暴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要把锅甩给监管。如果不是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它也不会出手。毕竟有些已经涉及到了金融安全、地理信息、用户特征等多方位的国家安全问题。

可以说,互联网行业的风口过去了,这个行业变成了基础设施,没有暴利,没有高薪,没有资本。互联网行业是资本驱动,没有烧钱补贴,就是很贵的服务,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可以爆发增长的业务了。

韩 云

股市分析师

■ 资深投资人

中概股的走势:悲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乐观

这一次中概股的下跌,更多来自基本面的原因。首先是地缘政治因素,其次是国内外政策对中概股而言都极其被动。铁幕拉下,冷战雏形已经形成。金融冷战遭殃的必然是中概股。

因此中概股从整体上来说,没有投资价值。只有回到 A 股市场,重新开始定位和运营,才有涅槃重生的机会。

对于中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一直会有未来,不容置疑。只是未来运营方向、运营体系会有很大变化。

郭施亮

财经作家

中概股的走势:不悲观,风险逐渐释放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谨慎乐观,困难是短期的

中概股最大风险是政策不确定风险,如果行业按照公用事业股进行估值定价,那么中概股投资逻辑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这个行业保持谨慎观望态度。

不过,随着市场估值快速挤压,中概股整体估值大幅下降,逐渐出现一些估值优势,短期阵痛,中长期走向仍需取决于政策监管环境变化以及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谈判落实情况。现在需要监管措施有明确清晰的态度,并提前制定出完善的监管清单与整改最后期限,消除政策不明朗预期,这也是中概股见底的重要政策信号。

大 白

《东西情报站》主讲人

中概股的走势:没有判断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未来:还行

中概股现在压根不是基本面问题,所以何来悲观乐观。在美中概股现在是制度性风险,在港中概股现在是流动性危机,都跟互联网行业会怎么样没关系。

中国互联网能发展,但要受些约束,经营本身问题不大。

程 郡

涌泉资本创始人

中概股的走势:乐观

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乐观

行业和公司基本面都没啥问题,目前的下跌主要是市场情绪悲观导致的,中长期来看,现在是底部区域。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