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跌了,2 月 11 日,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以下跌 3.91% 报收 2.46 港元,跌破了 2 月 9 日的收盘价。
在 2 月 9 日晚,保利协鑫能源曾发布公告称," 董事会启动一项可行性研究,对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可能性进行讨论和计划,包括上市方式、时间及任何发售计划。" 显然,这一消息并没有被港股市场解读为利好。
自去年 11 月 1 日复牌至今 ,保利协鑫能源的股价已经跌去了 1.14 港元。
相对于同行,保利协鑫能源的市值目前为 667 亿港元(约合 544 亿元人民币),而通威股份(600438.SH)的市值为 1706 亿元、大全能源(688303.SH)是 994 亿元。
尽管颗粒硅技术一直被保利协鑫能源引以为豪,在 2 月 11 日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该公司也表示 " 确定以颗粒硅为战略核心 " 的发展战略,但是颗粒硅在行业中渗透率还不高的现实情况不能忽视。
行业渗透率有待提高
资料显示,保利协鑫能源的实际控制人是亿万富豪朱共山,也被称为 " 一代硅王 "。
2009 年,朱共山以 97 亿身家成胡润新能源富豪榜首富。2019 年 8 月,朱共山获 2019 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 1281 名。
2021 年 4 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朱共山以 38 亿美元财富位列榜单第 775 位。
在朱共山的带领下,保利协鑫能源 2007 年 11 月在港股上市,成为协鑫集团旗下四大上市公司之一。
伴随着光伏行业 2021 年景气度的提升,保利协鑫能源也结束了连亏三年的窘境,去年归母净利润达 50 亿元。
对于业绩的 " 扭亏为盈 ",保利协鑫能源认为主要得益于 " 颗粒硅利润优势已初步体现,在原材料工业硅及硅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颗粒硅毛利率高于棒状硅毛利率约 15 个百分点以上 "。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保利协鑫能源 2021 年 50 亿元的业绩低于此前机构的预期,光大证券与西部证券对其 2021 年业绩预测分别是 52.86 亿元和 56.91 亿元。
" 这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颗粒硅在下游客户的应用推广还没有大规模展开,二是颗粒硅的产能受限。"2 月 11 日,江苏某私募基金人士告诉时代财经,颗粒硅相较于传统的改良西门子法技术生产的棒状硅而言,还需要一个行业接受的过程," 下游硅片企业的接受程度、转换成本、应用效果等都是需要时间验证的。"
同日,保利协鑫能源在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 2 月底该公司 3 万吨颗粒硅产能将达产," 下游已有 11 家单晶生产企业在使用,包括全部头部硅片企业,使用效果反馈十分积极。公司自身示范项目和部分客户,均已实现 100% 颗粒硅原生多晶硅料投放比例。"
西部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到 2022 年末,保利协鑫能源的颗粒硅产能将达到 26 万吨," 颗粒硅产能规模的扩大助力公司具备规模优势,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
集邦咨询表示,2022 年,全国硅料有效产能预计为 80 万吨至 86 万吨,新增产能 20 万吨至 30 万吨,全年硅料供需将处于结构性紧平衡状态。
以此推算,即使保利协鑫能源的 26 万吨颗粒硅全部销售给下游硅片企业,其行业渗透率也仅为 30%。
" 即使达到 26 万吨产能,能否全部销售还是个问题,因为它的行业渗透率还不是很高。" 上述江苏某私募基金人士告诉时代财经,此前颗粒硅存在氢跳、金属等问题," 目前是否能够达到太阳能硅料特级国标要求,还不是很清楚。"
在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保利协鑫能源表示,公司通过投料方式、热场控制、气流控制、设备大型化、脱氢等工艺调整,已经化解了氢跳问题化解,不会干扰下游客户的生产," 金属方面,公司已采用比行业通行标准更严格的检查标准,金属杂质含量其实相对西门子更具优势。"
机构关注度还不够
有消息称,去年年底,高瓴资本入股保利协鑫能源,并拿下保利协鑫能源几乎一半份额的配售新股。按 2.49 港元 / 股配售价格计算,总计获得 10 亿股配售新股,合计出资约 24.9 亿港元。照此计算,高瓴获得保利协鑫能源接近 4% 的股权。
高瓴资本是看中了颗粒硅前景,还是赌对了回归 A 股的事情?一旦保利协鑫能源回 A 成功,A 股将上演硅料龙头企业 " 神仙打架 " 的景象,高瓴资本也可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时代财经在采访中了解到,颗粒硅技术并非保利协鑫能源首创,美国的 REC 公司和 MEMC 公司此前均已经进行了规模化生产颗粒硅,但此后二者都经营不佳,各自所拥有的技术分别被协鑫和陕西天宏硅业获得。
目前,市场生产颗粒硅的企业并不多,依旧只有保利协鑫能源、陕西天宏硅业等几家。
国泰君安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2020 年采用硅西门子法生产出的棒状硅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97.2%,预计未来仍将是主流生产工艺。
不过,保利协鑫能源表示,颗粒硅相对于西门子法有不少特点,包括 " 单位产能投资成本较西门子法降低 30% 以上;同等条件下综合生产成本预计降低 30% 左右;不会受到环境污染,品质更优;流动性好,可完美替代单晶复投料;更低的碳足迹 " 等。
不过,尽管有高瓴资本的入股,从目前券商的研究覆盖来看,保利协鑫能源被关注的还不够。
时代财经注意到,自去年至今,持续关注保利协鑫能源或者颗粒硅的卖方机构很少,仅有光大证券、西部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天风证券、浙商证券等几家。
最新的一份保利协鑫能源的研报出自西部证券,而这份《聚焦多晶硅业务,颗粒硅技术实现稳产——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首次覆盖报告》的时间还是去年 12 月 21 日的。

图片来源:西部证券研报截图
因此,在上述江苏私募基金人士看来,保利协鑫能源未来需要加大投资者关系管理," 多与卖方研究员、买方机构接触,加大路演与调研力度,让更多的投资者能够知道和了解颗粒硅。"
估值略有偏低
在保利协鑫能源的股吧,股民们对于其计划回归 A 股也是议论纷纷,有股民质疑," 不是不回 A 吗?" 也有股民疑惑," 这是要大涨了?"

图片来源:保利协鑫能源股吧截图
尽管保利协鑫能源在 2 月 9 日晚披露了 " 在中国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 " 的可行性研究,但是保利协鑫能源在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公司董事会层面确定了以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为前提下,可以就公司 A 股上市的可能性进行讨论,会后公司会聘请相关中介机构开始论证可能的方案,关于上市地点和方式,需要根据中介机构出具方案,再由公司股东决定。"
2 月 10 日,保利协鑫能源高开低走,以 2.70 港元开盘,最终报收 2.56 港元,涨幅仅为 2.81%。2 月 11 日更惨,保利协鑫能源直接以 2.51 港元低开,盘中震荡下跌,最终以下跌 3.91% 报收 2.46 港元,而这一价格已经跌破了 2 月 9 日 2.49 港元的收盘价,说明港股市场并没有把 " 计划回境内上市 " 的消息解读为利好。
实际上,与 A 股的同行们相比,保利协鑫能源的市值偏低,例如 2 月 11 日收盘,通威股份的市值为 1706 亿、大全能源是 994 亿,而保利协鑫能源仅有 667 亿港元(约合 544 亿人民币)。
西部证券给予保利协鑫能源 2022 年 13 倍 PE 的目标估值,对应目标价为 4.45 港元,首次覆盖给予 " 买入 " 评级。
某券商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告诉时代财经,国内外的颗粒硅技术商业化运营历史不长,商业化前景有待观察,再加上港股因素,导致保利协鑫能源的估值略有偏低 " 通威股份的动态市盈率目前是 22 倍,大全能源是 16 倍,假设给予协鑫 16 倍估值,以去年 50 亿净利润计算,也有 800 亿市值,远高于目前 667 亿港元。"
2 月 11 日,保利协鑫能源在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港股估值相对 A 股较低。" 公司也在积极调整沟通方式,增加公司透明度,增进资本市场互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资本市场关注,同时也希望依托国内市场实现更合理的估值。"
因此,保利协鑫能源回归 A 股,实现 "A+H" 两地上市也被视作进行价值重估、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