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裁员正在席卷银行!金饭碗,也不香了?

来源: 经济学博士 2022-01-05 00:55: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193 bytes)

没有永远的 " 金饭碗 "。

1

银行人,掀起 " 离职潮 "

离开——

你也许很难想象,有一天这竟然会成为银行从业者频繁讨论的一个词汇。

一个我们眼中高工资、高福利、有面子、朝九晚五的行业,还有人想离开?

这个问题,我在一个名为 " 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吗 " 的微博超话中找到了答案。这个 2018 年 7 月 5 日组建的话题里,已经有 5.8 万篇帖子,3.2 亿阅读。

三年半时间里,无数银行人或曾经的银行人,在这里发帖、打卡、逗留。围绕着银行这个主体,他们讲述着自己果断离开的坚毅和想要逃离的渴望。

为什么他们都想离开?从多如牛毛的答案中,我找出了几个故事,也许可以基本还原他们心里的挣扎。

第一个主人公叫赵倩(化名)。她在两年前提交了辞职,起因是辞职前几天,一名怀孕的女同事身体不舒服,想请假回家休息,领导没有批准。结果第二天,这位女同事流产了。

第二个。毕业于重点大学的王欢(化名),2012 年开始就职于建设银行太原某支行,但从去年以来,已连续多月只拿到 2600 多元工资。

王欢记得,刚进银行那会," 柜员月入过万不是梦,逢年过节还有各种超市卡、消费卡,年收入 10 万多 "。王欢身边,撑不下去的同事都离职了。

第三个。李阳(化名),做了 4 年的客户经理。刚成为客户经理的时候,他身上一年的存款任务就是 2500 万,转正后,任务翻了一倍。

近些年,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他所在银行设定的 KPI 芝麻开花节节高,基层员工身上背的 KPI 越来越多。除了拉存款,还要拉贷款、办信用卡、基金销售、保险销售、网银开户 ……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银行不仅设有金融产品的目标,还包括端午卖粽子,中秋卖月饼,夏天卖电器,冬天卖酒水 …… 李阳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进的到底是银行还是超市?

这些人的经历,可能颠覆了你对银行的美好想象,但这些都是媒体报道的真实案例。一位 95 后离职柜员,甚至发文控诉银行的 "12 宗罪 ":

业务流程极度繁琐、考核制度违背人性、防员工胜过防外贼、任务规定不切实际、工作性质消耗人脉、工作没有价值感和成就感、经常被客户秀下限、晋升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愿意被驯化成办业务的机器、对身体摧残严重、一线干久了心理变态、官僚主义太重。

在这些吐槽声中,年轻人正在排着队" 逃离 " 银行。

2

" 金饭碗 ",还香吗?

无数人想要 " 逃离 " 银行的同时,一波人却在排着队等着进去。

2020 年,各家银行的招聘试题就一度 " 难 " 上了热搜。很多网友做完试题,感觉像参加了一场 " 低配版的最强大脑 "。

中国银行的试题里,有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三层矩阵、高等数学、不定积分、原子量子数、太阳系天体运动原理、计算机题、洛朗级数展示,甚至还有线性代数等。

对很多文科生来说,看着一大堆理科术语,简直就像是 " 天方夜谭 "。很多网友感慨,这不像是招银行员工,更像是中科院招储备院士。

高难度的试题背后,是残酷的竞争。根据某教育机构提供的数据,银行总体报录比常年维持在 13:1 左右,且逐年升高。以中国人民银行一家为例,近三年公开招聘人数约在 4500 人左右,但 2018 年总报考人数达 23.6 万,2019 年上涨到 29 万人,2020 年则突破 30 万人,最热的岗位报录比高达 52:1,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如此火热的行情之下,教育培训机构甚至推出了 " 银行考前密训班 ",报价去到了近 6000 元。

银行,越来越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挤着进去。说起来,如今数着日历想逃离的人,当年也正是门口排着队翘首以盼的人。

大家眼里都是同一个目标:捧上这个金饭碗。

银行确实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风光。2003 年到 2013 年,国内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从 63.05 亿元飙升为 11356 亿,增长了 180 倍!

水涨自然船高,2019 年各大上市银行人均薪酬情况显示,平安银行的人均薪酬达到 60.02 万,浙商银行的人均薪酬也达到 59.6 万,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等的人均薪酬也超过 50 万元。

要知道,那一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也只不过 9 万块钱左右。从平均薪酬来看,银行绝对算是超级高薪。

除此之外,在老一辈银行人的记忆里,各种福利补贴更是拿到手软。交通补、通讯补、餐补、住房补、年终奖 …… 平均一个月多 3000 元,很简单。

高薪、稳定、有面子、福利好 …… 过去的这些年,银行就像一块闪闪发光的金色招牌,吸引着无数年轻人扑上前去。

3

" 离职潮 " 背后的真相

如今的银行门口,排着两个长长的队伍,一个拼了命想进去,一个绞尽脑汁想出来。这种割裂的现实背后,银行正迎来一场大变局。

银保监会金融许可证信息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12 月 24 日,年内以来商业银行机构共有2459 家银行网点终止营业。仅 12 月 24 日一天,就有 29 家商业银行网点选择关门。

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也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中国银行业的网点数量已连续三年出现下滑,去年关门的网点也逼近 3000 家。

网点的关停背后,是离柜业务率的走高。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离柜率达到 89.77%,相较 2018 年的 88.67% 提高 1.1 个百分点。

而在 2013 年,银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只有 63.23%。

换句话说,需要去线下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普及的网络业务。

除此之外,渐增的不良率和暴跌的净利润增速,也一度让商业银行的压力增大。2016 年,一段山西长治漳泽农商银行公开暴打员工屁股进行 " 业绩考核 " 的视频曾在网上流传。这背后,正是银行业绩考核压力越来越大的缩影。

网点大瘦身和业绩困境,直接体现在了银行员工的数量变化上。对比2021 年的半年报与 2020 年年报,仅 2021 上半年,四大行的人员就减少了 22325 人:

工行由 440000 人减少至 430000 人;

农行由 459000 减少至 454081 人;

中行由 309084 人减少至 305594 人;

建行由 349671 人减少至 345755 人。

而且,这个数据还不包括那些银行外包的员工。无数人逃离的背面,其实是残酷的裁员。

更关键的是,随着银行数字化变革的深入,智能机器人将取代大堂经理,ATM 机正在沦为虚设,90% 以上业务,用一个手机就可以搞定 …… 银行需要的员工,可能会越来越少。

这样的趋势不止发生在中国。

2021 年初,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就曾宣布,将加快向数字化转型,业务重心向网上银行和无现金支付倾斜。为此,公司计划到 2024 年,将在德国的分行从目前的 790 家缩减至 450 家,这也就意味着将裁员 1 万人左右,约占其德国员工总数三分之一。

更早的 2020 年,彭博社数据显示,当年全球有50 多家银行宣布裁员,计划裁员人数 77780 人,创下 2015 年以来最高。

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更是大胆预测:

2030 年银行及其服务可能 " 消失 ",类似于 Siri 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

曾经的" 金饭碗 ",真的有可能迎来破碎瓦解的一天。

4

尾声

尽管银行业的未来趋势已经显现,但人们对 " 金饭碗 " 的向往却不曾消减。

银行招聘考试越来越难的题目,越排越长的报名队伍,越来越卷的银行人 …… 都在说明这一点。

面对这种执念,我突然想起财经作家吴晓波记录过的两个真实故事——

当时铁西区很多工人家庭全家下岗,生活无着,妻子被迫去洗浴场做皮肉生意。傍晚时分,丈夫用破自行车驮她至场外,妻子入内,十几位大老爷们儿就在外面吸闷烟,午夜下班,再用车默默驮回。沈阳当地人称之 " 忍者神龟 "。

一户家庭夫妻下岗,生活艰辛,一日,读中学的儿子回家,说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要求穿运动鞋。家里实在拿不出买鞋的钱,吃饭期间,妻子开始抱怨丈夫没有本事,丈夫埋头吃饭,一语不发,妻子抱怨不止,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的沈阳。那里曾是中国最著名的机械装备基地,有着全国最大的工人居住区。在国企改革的大潮下,这里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下岗重灾区。

这些工人没有料到," 铁饭碗 " 真的有破碎的一天。

执念就是用来打破的。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