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爆雷的项目,发生在养老院?

一个典型的庞氏骗局,一场老有所依的梦。

ONE

人物

近 6000 名老人,为了入住长沙 " 最好 " 的养老院,每人投资了几万到几十万购买床位。然而,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在 9 月中旬审理了 " 长沙爱之心养老公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这家养老院明明只有 600 个床位,竟然卖给了 5792 个客户,非法集资超过 8 亿元。其中,有 6 亿元至今没有归还给受害者。

业务员让这些老人掏钱的理由是,只要现在交,以后想住养老院就有优惠;即便不住,也能当做理财产品,每年有 10% 的利息,远高于银行存款的盈利。

空口无凭,爱之心老年公寓在湘江之畔有两座气派的大楼,行政许可、土地许可等手续齐备,甚至已经有了上百名老人入住,他们对爱之心很满意。

虽然爱之心老年公寓是民营养老院,但是天心区政府的领导曾经多次来参观。快要被业务员说动想要掏钱的老年人,认为这就是政府为养老院的可信度做的背书。

爱之心老年公寓微信公众号文章截图

到底哪个环节,孳息了养老院的爆雷?

得从中国的养老机构的供需不平衡说起。

吴晓波频道晓报告曾经做过一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报告》,里面有这样一个数据,在中国,每 32 名老人才分得一张床,养老院床位的供给远远不足。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中国的养老院以国营为主,民营为辅。占比 8 成的国营养老院一床难求,于是,形式更灵活的民营养老院就被寄予厚望。

但民营养老院不能光靠财政局的一点补贴生存,它毕竟是营利机构。养老院前期投资大,回款周期慢,因此正规融资非常困难。

湖南省民政厅在今年对养老机构的调查中,发现 106 家养老机构,有 72% 都只能保本或亏损。布局养老社区的泰康集团的预判也跟现实差不多,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认为,养老社区投入高,之前的 5 — 8 年难以盈利,之后进入稳定状态,才可能达到 6% 的利润率。

这是摆在所有民营养老院经营者面前的难题:想做没有钱,做了不赚钱。

为了清扫民营养老院开办的阻碍,2017 年,我国颁布了《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 年年初,民政部也发布了通知,开办养老院不用民政审批,来登记备案就可以。

这意味着养老院的资金渠道放宽了,开办的流程简单了,这是一个基本态度。所以当某个大型养老院落户一座城的时候,政府官员三番五次来参观也很正常。民营养老院能缓解当地养老院紧张的局面,这原本应该是一件好事。

这当然不代表政府为之代言,但却没成想被一部分人刻意模糊解释,误导老人。

比如趁着融资渠道的放开,这些养老院就借势把手伸向老人,给他们承诺 10% 以上的年收益率。

钱从哪来?从不挣钱的民营养老机构来?显然,这是典型的需要用拉人头来维持的庞氏骗局。

民政局、警察局等各个部门都尝试管过,可执法的过程不是非黑即白。

《经济参考报》在今年 4 月报道过政府工作人员对养老机构管理的无奈。

比如,审批取消后,有很多民营养老院会先上车后补票,老人都住进来了,养老院却还没去民政登记过。这时候,民政局也不便强行驱散老人。

养老院的乱象,像一团找不到头的毛线球,令人无从下手。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模糊不清的状况,令老人对政府的态度有所误解,最终导致养老院非法集资案件在近年集中爆发。

图片与本文无关

2018 年,湖南省侦破了 45 起养老院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 35 亿元。上海、江西、四川等地,也频繁出现类似的案件。他们的套路和爱之心完全一样:忽悠—收钱—爆雷。

他们卷钱逃跑的样子和当年的蛋壳公寓很像,只是受害者却比背着贷款再继续寻找容身之所的年轻人更凄惨。

63 岁的曹迎林老人,投资了 17 万元。在今年 1 月的一天,他给患病的老伴喂完饭,走到资江一桥,一跃而下。

一名 70 岁的女环卫工李有才,月薪 1200 元。她投资了 10 万元,在得知养老院不能兑付后,突发心肌梗塞过世。儿子发现母亲存折上面的余额,最后只有十七块七。

难以想象他们怀着怎样的期待把钱投进了养老院。非法集资的养老院骗走的不只是钱,还有他们劳碌一生后老有所依的希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