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员工靠「内推」年入百万?揭秘大厂内推“生意经”

可能是 " 金九银十 " 即将到来的缘故,最近我刷朋友圈会一直看到一些招聘信息。

我寻思我这些朋友也都不是做 HR 的呀,干嘛为公司招聘这么拼命呢?

直到我在脉脉上看到两条消息:在滴滴内推两个人入职,相当于白嫖一个月工资;还有在虾皮的同学靠内推实现财务自由 ?

由于好奇,我去调查了一下,发现大厂内推还真是一条 " 暴利 " 的生意!

01

「大厂内推」,一条暴利产业链

内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公司员工,把求职者的简历直接发给 HR 或部门负责人手中。(有些公司也会内推免笔试)

尤其是对于高速发展、大量缺人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内推可以提高招聘效率,节省招聘时间成本。

正因如此,不少互联网公司愿意付出大价钱鼓励员工内推。

为了赚到奖励,很多大厂员工会把内推当做一种 " 生意 " 去运营,甚至发展出了一条完整的 " 内推产业链 "……

1)各大平台精准引流

想内推成功,首先要有人。人从哪来呢?

光靠自己身边的熟人肯定是不够的,还要从各个社交平台上引流。

招聘求职平台:Boss 直聘

现在,有很多大厂员工,会在 Boss 直聘上直接发布内推岗位。

可能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这种招聘平台是要进行企业认证后,才能发布岗位的。

为什么他们作为员工也能发布呢?

这是因为,Boss 直聘是个例外 —— 它支持员工在平台直接发布职位。

我还特意尝试了一下,果然流程非常简单,通过企业邮箱验证即可;仅用了 2 分钟,我就拥有了发布岗位的权限(随后马上被赶来的 HR 无情封杀)。

因此,在 boss 直聘上,你可以找到大量的 " 内推 "、" 快速通道 " 岗位。

这样发布的岗位,可以直接挂在相关大厂旗下,而大厂又自带流量;所以,内推人员只需要等着求职者找上门来就可以了。

这也就是所谓的 " 躺着也把钱挣了 "。

与此同时,有些大厂员工还会把官网职位链接放在「岗位职责区」( Boss 直聘上显示职业详情的区域),就是这个位置:

如果内推人员发现简历不匹配,还会提出让求职者点进链接,查看「职位清单」(各大厂官网的全部求职岗位清单),是否有更合适的岗位,可以重新申请。

② 社交平台:公众号、小红书、知乎

除了招聘求职平台,公众号、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平台,也是不少人的 " 流量池 "。

比如字节的 " 内推王 ",算法工程师 @陈嘉闽,他的主要阵地就是公众号 @内推熊。

同时,他还做了 @校招实习熊(专注校招)和 @面经熊(专注大厂面经)两个矩阵号,用来互相引流。

靠着公众号,@陈嘉闽两年内推了 1100+ 人," 小赚 " 几十万,甚至他的照片都被放在字节官网秋招宣传片上。

字节 2020 秋招宣传片中的 @陈嘉闽

除了公众号,小红书作为 " 种草 " 社区,也是内推的重要阵地。在小红书搜索关键字 " 内推 ",会跳出非常多高赞笔记:

这些笔记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干货分享」和「公司推荐」,并带上自己的二维码;更直白的,会直接将内推链接做成二维码,放在封面上进行引流。

在知乎,大厂内推出现的频率就更加离谱了。只要是和有 BAT (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厂有关的问题,回答中总会冒出几个内推码。

在我搜集资料时发现,最离谱的是一个阅读 35W 的问题,78 个回答中只有 4 个回答没有内推码。

更有一个字节跳动员工只回答了一句 " 联系我 ",居然也有七个点赞。

③ 职场交流平台:脉脉等职场人社区

脉脉也有和 Boss 直聘类似的优势 ——员工发布的动态可以和所属企业的企业号联动,替自己引流。

只要你点进公司主页,该公司员工的动态也被囊括其中;同时员工的动态下方会挂有公司的 tag。因此,在脉脉上,我也看到了非常多内推消息:

相对于 Boss 直聘来说,脉脉的动态基本是以时间轴排列,更适合一些急招的岗位,用户可以看到最新的招聘信息,内推成功率更高。

2)用「服务」做留存,提高内推成功率

为啥做个内推,也要做留存呢?

当然是为了把大量人才 " 储蓄 " 起来,就算现在没有合适的岗位,说不定以后就有了呢。

① 用公众号沉淀流量

现在,大部分内推生意,都会用公众号来承接流量。

我对比了几个内推公众号的关注欢迎语,发现 @陈嘉闽能做好内推是有原因的 —— @内推熊的公众号欢迎语是最详细的,足足多达 6 个板块。

当我通过二维码添加到个人号后,我再一次被内容刷屏了。

其实 " 信息轰炸 " 一直是运营中的 " 禁忌 ",但据 @陈嘉闽所说,@内推熊一直是他一个人在运营。

而一次性推送多样信息,用户可以自取所需,大大降低了 @内推熊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成本。

② 群内提供服务

当我进入 @内推熊的群后,我发现,即使 @陈嘉闽只有一个人,他也会对社群做一些运营动作。

一方面,在他的社群里,每天都有「今日文章」及「内推职位信息」转发到群内。

另一方面,群里还会有 @陈嘉闽本人的 " 及时答疑 "。

即使是私聊提问,他也会提供相应的辅导和答疑,这也导致他将自己的大部分休息时间都放在了答疑上。(也算是赚个辛苦钱了)

同时,我还在脉脉上了解到,有些内推群内居然还会提供「免费优化简历」服务,也是很拼:

③ 精细化调整内推岗位比例

除了沉淀和社群服务,@内推熊 还会做精细化运营,定期对自己的用户进行问卷调查。

这套问卷调查,其实就是他用来了解 " 用户画像 " 和 " 用户需求 " 的工具,方便据此调整「内推职位比例」,提升内推成功率。

同时,这个调研还可以帮助 @面经熊(专门发面经干货的账号)调整选题,提升公众号数据和用户好感度。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程序员的 @陈嘉闽同学为自己的 " 内推事业 ",专门写了一个脚本,来实现全自动下载和上传简历,提高 " 副业效率 "。

真 · 大佬

总结一下,成熟的 " 大厂内推产业链 " 完全可以用运营的思路去做,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02

" 大厂内推产业链 ",能赚多少钱?

在文章开头我们提到,有虾皮员工表示 " 有人靠内推实现财富自由 "。

但是,做内推生意,到底能赚多少钱呢?

1) 内推赚的钱

为了了解内情,我特意问了一个在字节上班的朋友。

她告诉我,内推简历进入面试,就有一波奖金;入职之后,还有一波(内推实习生没有奖金):

不过,她并不清楚内推奖金的具体金额。于是,我找到了 B 站 @UP 主 " 我是雨蒙蒙 " 的视频:

从她采访 @陈嘉闽同学的信息中,我们知道在去年 11 月份,@陈嘉闽已经内推 600 人,单靠奖金赚了 30W +。

也就是说,内推入职一个人,平均能赚 500 元。

因为早期,@内推熊做的更多的是成功率较高的实习内推,如今已经将重点往社招方面发展,收入还会继续上涨。

来源:内推熊

在今年 6 月 11 日,@陈嘉闽已经内推 1167 人;仅仅过了一个月的 7 月 11 日时,内推入职 1300+ 人,入职人数增长了 100+ 。

他在视频中自述,单靠内推奖金,两年内他已经赚到了达到了近百万。

真 · 凡尔赛

而我们根据他的往期数据推算估计,很可能他两年间靠内推奖金已经赚到了 70W - 80W 左右。

@陈嘉闽还透露,除了常规奖励,字节还会经常举办一些花里胡哨的 " 内推活动 ",他自己就通过 " 闪电内推 ",直接拿走了 12W 元的奖金。

来源:内推熊

而且,字节内推的活动还会 " 蹭热点 "!

七夕节即将到来,于是字节跳动举办了内推活动:

在活动期间内推入职 10 人即可获得 5000 元现金奖金、 1000 元京东购物卡和蓝牙耳机。

甚至还有 " 情侣 " 拼团战(虽然我并不理解内推中的拼团是什么意思)。

图源:脉脉

2) 广告赚的钱

除了大厂内部的「内推奖金」,不少人还能靠公众号 / 社群接广告赚钱。

根据 @西瓜数据上抓取的数据,@陈嘉闽的两个公众号 @内推熊和 @面经熊,平均每月分别能接 8/9 篇广告。

通过 @陈嘉闽同学的报价,我得知,@面经熊的投放价格在 1300 元一篇。

如今 @陈嘉闽的私域用户约在 4-5w 人,如果有甲方爸爸狠心投放的话,一次投放的价格大致在 1.2w 元。

我问了下在投放行业的「行内人」,这个社群的用户单价,已经算是很高的了:

根据他的口述整理的 " 投放价格表 "

根据观察,@陈嘉闽一个月大概能接 5-6 个朋友圈社群广告,预计月收入在 5w 元到 7w 元 之间。

也就是说,在过去一个月,他光靠接广告,就达到了月入 10w 的水平。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再过两年,@陈嘉闽靠内推奖金加广告营收赚的钱,估计能有 200w - 250w 元 / 年。

单单靠副业,两年后他就能在北京朝阳区买一套房了。

信息来源:安居客

3) 外推赚的钱

在招聘行业,还有一个名词叫 " 外部推荐 "。

所谓外推,就是外部人员将简历直接给到 HR 手中。

一般来说,外推其实只有大厂才有(才用得起)。

像米哈游、雷霆游戏等公司都有高金额外部推荐奖金。像这种外部推荐,只要有一个入职就有上万元奖金。

" 外部推荐 " 能否成功赚到钱的关键点有两个:

第一是需要有大量的人脉,第二需要被外推的公司是 " 大厂 ",能否会花大价钱作为奖金。

像 @内推熊拥有 40000+ 私域用户和大量的甲方资源,如果走外推这条路,也将会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03

结语

看完这些年入百万的大佬,我现在的心情是:

不过,虽然内推很现在很火热,但是市面的付费就业班、付费内推让你 " 保拿 offer",大家一定不要相信。

因为在任何行业,这都是不被允许的。

部分大厂还会有专职调查此事的部门:阿里有专门的廉政部,字节也有调查员工贪污腐败的部门。

甚至,现在市面上还出现了 " 付费内推 " 的骗局,我们之前在《" 我花 5 万买到了大厂 offer"》里也扒过。

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防止被骗!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