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财规划 别因忌讳而忽略保险

●尽管死亡和身患残障是忌讳话题,但若不做出必要的经济准备,家庭財务就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达拉斯的「理財启迪」公司创办人兰德尔认为,风险管理应是任何理財计画的基础,「是在投资前就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对多数人来说,最简便和最节省的风险管理方式,就是购买保险產品,如残障险、寿险和长期照顾险。

但保险產品的复杂,人们对寿险等多有顾忌,导致了许多人在发生意外时,却没有必要的保险。认证理財师茅乐说﹕「人们对死亡和残障字眼有天生的排斥情绪,但这又是现实问题,理应高度重视。」

★残障险。茅乐认为,在各类险种中,残障险可能最易引起误解,「残障险受许多变化因素的影响,而且费用高」。但无论如何都不应忽视残障险,许多研究显示,25到65岁的人群中,患残障的机率要比死亡高很多。

许多员工是靠公司提供残障险,但茅乐认为,公司的残障险並不足以弥补收入的损失。残障险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或许是「任何职业都理赔」,而不是「本身职业的理赔」。

「任何职业都理赔」的残障险,是指一个人適合做的任何工作,在无力而为时都可获赔。而「本身职业的理赔」,是仅指在不能做目前的工作时,才可获得理赔。

布隆资產管理公司的瑞亚希说,多数人没有合適的残障险种,如果公司不给员工买,有合適残障险的人就会更少。他说,对有工作的人而言,尤其还是家庭收入的唯一来源,残障险就像寿险一样重要,因为家庭的收入必须得到保障。

公司提供的残障险通常只保收入损失的60%,部分公司的残障险可能只提供短期福利,而且不是立即生效,因此就要考虑买补充残障险。瑞亚希认为,除非家庭財產的保证无虞,否则至少在62岁前都应买残障险。

★寿险。並不是每个人都愿买寿险,兰德尔说﹕「许多人对买寿险持反抗心理。」但人们应考虑万一出现意外,家人失去收入来源后怎么办,「寿险本身不是问题,而是意外发生后的补救问题」。

寿险的种类繁多,如定期险、全险和终生险等。兰德尔认为,买合適的寿险最重要,「我签发过许多寿险支票,但没一个受益人问是什么险种,他们只关心『支票里有多少钱』。」

买寿险时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家有多少流动资金、收入水平、年龄和財务目標等。

除身后补偿外,寿险还可作为退休储蓄工具,部分寿险提取时可免税。但有的理財师並不认同寿险此种用途,瑞亚希说﹕「寿险只应用在发生灾难时,若用作退休储蓄就会有麻烦,因为作为储蓄的寿险费用高,可选择的基金也有限。」

茅乐也认为,寿险的免税好处无法与个人退休帐户相比,所以,准备把寿险作为储蓄方式的人在买寿险时,还是考虑退休帐户为宜。

有些老年人为了省税,认为去世时的大笔花费可由保险理赔负担。但专家指出,遗產税实际上与保险的关係並不太大。如今,遗產税已隨著通货膨胀率而提高到500万元起徵,因此如果遗產並不多,就无需考虑省税。

★长期照顾险。人的寿命在逐步提高,准备更长时间的医疗费也日显重要,如到府服务和请人照料生活等,因为这些费用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並不承担。

到府照顾服务的中位费用,全国目前是4万元,入住私人疗养院的费用平均是8万4000元。因此,买长期照顾险是许多人解决將来请人照顾花费的最佳渠道。专家认为,50多岁的人最適合买长期照顾险,60 岁后买费用就会提高。

长期照顾险的每年保费从1000到4000元不等,专家指出,想买长期照顾险的人要尽早行动,尤其是女性。长期照顾险的费用过去男女一直相同,但妇女的寿命比男子长,她们就需要更多的长期照顾,所以保费也相应提高。

(David)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