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正在“毁掉”年轻人?众所周知,我国房价过高似乎已经成为了全民的“共识”,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来计算,目前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达到了31.6左右,这意味着,普通人至少要花31年才能买一套房。
可以说,绝大多数百姓眼中,购房是件“难事”,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表示,我国的高房价正在“毁掉”年轻人的想象力和爱情。不过实际上并没有这么“恐怖”,毕竟国家也在调控房价,而且住房贷款的申请也比较容易。
所以说,买房这件事并不“恐怖”,要说真正毁掉年轻人的,是近些年来,互联网催生的一些“新兴行业”,这些行业才是“掏空”年轻人的“主力”。
网民数量激增,催生新兴行业
自网络时代以来,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的网络用户,人们称之为“网民”。而近些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展,网民的数量正在“激增”。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末,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9.89亿,其中在过去短短10个月内,这个数量增长了8540万,可见网络的普及率正在逐渐上升。而在近10亿网民中,短视频用户就占比88.3%,达到了8.73亿。
这就说明,短视频成为了网络时代下的“热门产物”,而以短视频为基础,也催生出了许多互联网新兴行业,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直播行业。报告中显示,我国网络直播的用户也占据总体网民的62.4%,约为6.17亿。
在这庞大的用户群体中,绝大多数的用户都是年轻人,包括许多青少年在内。其实“刷”短视频,看直播无可厚非,这是网络时代的趋势,也能够让人们学到知识、开拓眼界。只不过,短视频行业充斥“乱象”,一旦沉迷,那就是真的是在“掏空”年轻人了。
“软色情”充斥,“掏空”年轻人
根据多个官方部门联合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约有38.28%的人选择在空闲时间玩手机上网,而在其中,人们最“热衷”的娱乐项目正是刷短视频,换句话来说,在我国有不少人都“沉迷”在短视频其中。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但是正是由于发展的“高速”,才会导致行业内“乱象频出”。要知道,在短视频行业中,一直奉行“流量为王”的宗旨,而为了争取流量,在内容方面就存在“隐患”。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软色情”的充斥。什么是“软色情”,通俗的解释其实就是一种“擦边球”方式,在许多网络直播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表演“另类才艺”、“诱惑打赏”、“衣着不整”等都会“带坏”许多青少年的三观。
同时,还有直播带货的乱象也不在少数,以次充好等现象已经算得上是“诈骗”,相信前段时间热门的“糖水燕窝”事件大家也都有耳闻,长期以此,用户作为消费者,权益被受到了“侵犯”。
当然,还有不少吸睛、炫富等低俗、奢靡的内容充斥,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而对于其他用户来说,“沉迷”于不良内容中定然是在“浪费时间”,逐渐的就“掏空”了年轻人。
不过,并不是说短视频就是“危害”,真正危害的是这些不良内容,其实网络短视频本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而“掏空”年轻人的反而是这些“乱象”,对此,官媒也曾公开“点名”。
官媒“点名”乱象,监管逐渐完善
2021年4月,央视栏目曝光出许多短视频平台的一些乱象,包括了上文所说的低俗、奢靡等情况,而对于这些现象,官媒表示,正是这些现象的出现,才会导致整个行业变得“乌烟瘴气”。
由此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发展的迅速,导致行业监管不够完善。再加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几乎“零门槛”的行业,内容“鱼龙混杂”,整个行业亟需“整治”。
现如今,许多平台对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视,某平台针对此现象,也发布了相关的“规定”,2021年3月,该平台就对一些“违规”的直播间、账户进行了“封禁”,其中,“封禁”的直播间数量更是达到了33个。
而在4月,该平台也下架了16427条不良内容视频,更是处罚了900个“违规”主播,可以看出,目前,各大平台都在“发力”,努力完善对于自家平台的内容管理。
同时,针对这种情况,国家也在完善相应的监管条例,相信在不断地改善之下,短视频行业的“不良之风”应该能够得到治理。
总的来说,短视频的好处真的很多,“缺点”也不少,但这完全取决于人们如何“利用”,很多人都是利用碎片时间观看优质内容,以此提升自我;反观那些过于“沉迷”的人,浪费时间不说,三观还有可能被“带歪”。
所以说,“掏空”年轻人的说是短视频,也不是短视频,而是短视频中的不良内容,希望在监管逐渐完善的同时,人们也能对于短视频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如何“控制”自我,防止“沉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