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崇明岛,真的会被开除上海户籍吗?

来源: 网易上流 2021-04-30 03:58:3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091 bytes)

在上海,有这样一句话,去了东方明珠塔,会被开除上海户籍,而和东方明珠塔有同样威慑力量的是——但凡踏上了崇明岛,你也会被开除上海户籍。

外地人可能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分别,但若是说给一个地道上海人,他一定会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来源:博主 @G 僧东

电视剧《流金岁月》热播之后,一度引发新老上海人之争。在电视剧中,两位女主角作为老上海人自带光环,而代表大浦东的新上海人聚集地——浦东三林地区,则遭到了严重的贬低。其中在女主角蒋南孙的爸爸口中,浦东三林被称之为 " 偏远 ",甚至称之为 " 乡下 "。

可是爷(ya)叔,您可知道按照上海规划,浦东三林地区属于上海市外环线以内的地区,也就是市中心区。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连浦东都被这样嫌弃,再看看三林上面的崇明岛,分明更加偏远了。

在老一辈上海人心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更不要说距离更远的崇明了。

然而崇明真的这么被人嫌弃吗?

事实上,上海人嘴里说着不要,到了五一、周末这样的假期,还不是乐呵呵地开着车去了崇明,哪怕路上要堵上几个小时 ……

在面积上,崇明岛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屿,被誉为 " 长江门户、东海瀛洲 ",岛上地势平坦,既有森林公园,又有天然负氧离子,还有农场,一直就是上海的 " 后花园"。

虽然上海 " 后花园 " 的争夺有昆山、苏州、杭州等多位江浙沪优质选手,但耐不住崇明岛依然是最近的那一个,况且,崇明有着自己的独特。

很多上海本地人说起去崇明岛旅游,也都以为这个崇明岛,就是完全属于上海的崇明岛。其实,崇明岛不光是上海的,还是江苏的。

这得从崇明岛的形成讲起。和海南岛相比,超级沙洲崇明岛是一个快速变化中的岛屿。因受长江水流影响,从古代开始,崇明岛一直由致密的泥沙堆积而成,并且一直在变化中。

从崇明的前身——东、西两沙于唐初露出水面,696 年(唐万岁通天元年)开始有人居住。约在五代初设镇,民国期间,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解放后划到了江苏南通,直到 1958 年改划到上海市,2016 年,改崇明县为崇明区。

△ 1958 年,崇明正式划归上海 | 来源:上观新闻

可见,上海人不怎么认同崇明岛也是有历史缘由的,1958 年才划过来的,历史短,认同度低也算正常。

1958 年崇明划归上海时,启隆镇和海永镇还被称为兴隆沙、永隆沙,而两个沙洲还没与崇明岛相连,是长江中独立的沙洲,没有随着崇明划归上海。而到了今天,这两个地方是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启隆镇和南通市海门区海永镇,位于崇明岛北端。

也无怪于上海人说,踏上崇明岛就开除户籍,毕竟,在崇明岛上,收到一条 " 南通欢迎您 " 的短信是常规操作。

而崇明长期交通不便,早年只能搭船往返,单程三小时,一来一去就得花上一天时间,直到近几年长江大桥开通后交通才便利一些。

这也导致海永镇和启隆镇的居民,要想去机构办事,需要跨江到对岸的海门、启东,而不是去距离更近的崇明,岛上车牌常年是上海和南通共存。

上海人去崇明,多半也是冲着崇明的偏远,正因为偏远,崇明长期以来生态那是一等一的好。

早在 2001 年,当时的崇明县成为上海市第一个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崇明岛的旅游资源属于乡村田园旅游,有许多特色民宿建在那里,吸引了追求田园诗意生活的中产阶级,和大批网红地打卡的年轻人。

这里也是某书胜地,无论冬夏,都有络绎不绝的人,来打卡易烊千玺同款杂志照拍摄地江堤,以及雪糕人雕塑、茜茜公主号游轮、网红玻璃屋等。

岛上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坐落于崇明的中北部,是崇明最出名的景点之一,常年吸引着上海拖家带口的中产阶级来这里踏青遛娃。

东滩是岛上另一个知名景点,位于崇明岛的最东端,这里有一望无际的芦苇布满滩涂,情侣可以走在木栈道上看一看落日余晖,每当秋冬候鸟迁徙的季节,站在园内的观鸟台上观远处群鸟或飞翔或栖息,随手一拍都是杂志大片。

△来源:雪梨酱

崇明由于是沙洲,土壤肥沃,在这里农作物都能长很好,一些在其他地方种不出来的果蔬,在这都可以种出来。岛上还有农场,撸鸭撸猪撸羊都是正经事,在某书的滤镜下,这里大概就是魔都的《小森林》、上海小奈良。

△来源:小红书

当然,网红俩字一出,势必就有人不平了—— " 就一点田,不就是农家乐?"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去崇明岛,这里也变成了一个褒贬不一的旅游岛。节假日堵车严重,游客多导致旅游体验不好,都成为崇明人心中的痛。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都是崇明是 " 上海的后花园 ",但崇明人似乎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上海人,被问到哪里人时,永远只有统一答案:" 我是崇明人"。而只有别人问 " 崇明在哪里 " 时,才会说上一句 " 在上海 "。

崇明人哪怕坐船去市里,也不会说去市区,而是 " 去上海 "。

崇明人眼里的崇明是这样的:左手江苏,右手上海,天都是灰的,只有头顶上这块崇明的天是蓝的。

那么,只好说一句,崇明是世界的。

事实上,这种现象广泛存在在上海各郊县,不知是不是挨着江苏散装惯了(bu shi)。

同属于崇明的横沙岛,横沙人却不怎么承认,一到外头,还是说自己是横沙人。尽管崇明有三个岛,但似乎各有各的认同,都觉得自己是岛上人,但又都不觉得自己是崇明人。

虽然在外地人听来,上海话和崇明话似乎差别不大,反正都听不太懂。

实际上四面环水的崇明,保持了自己语言的独立性,方言和启东话类似,和上海话差异甚大。在声调上,崇明方言有 8 个调类,上海话则只有 5 个调类,相较于上海话,崇明方言保留了较多的古浊塞擦音。不少上海人会将崇明话称为 " 沙地话 "。不过这也算正常,毕竟同是上海的金山话、奉贤话等等,也是互相听不懂。

崇明话的一些词汇还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崇明话里的 " 种地 " 是 " 种花地 "," 中饭 " 是 " 点心 "。" 污垢 " 是 " 黑漆 ",事情 " 没有进展 " 是 " 蟹沫无声 "," 游泳 " 说成 " 汰冷水浴 "。一字一句之间,都是生活。

不过崇明话是真的难懂,上海人都不太能听懂,而对于外地人,则时常发生空耳效应。湖南人张艺兴曾在节目中,愣是把 " 桩子 " 听成了 " 藏獒 "," 当地人 " 听成了 " 当你粮 ",一路鸡同鸭讲。

除了独特的语言,崇明岛上还有人均必打卡的食物,比如崇明糕,这可是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放炮仗,吃年糕 ",寓意着 " 节节高,年年高 " 的好口彩,对崇明人而言,没有崇明糕,简直就不能算是过年。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崇明糕又大又厚,香甜软糯,不过必须趁着尚未完全冷却变硬的时候将它切成小块存放。不然,等它变得冰冷坚硬的时候,用尽全力也很难切开。崇明印糕里那些软糯香甜的馅儿,一口咬下去,里面馅料的甜味就会在嘴里弥漫开来。

崇明人一般会将崇明糕切成小条形状,咬上一口,松软有嚼劲,淡淡的米香、核桃香和红枣的甜味配合到恰到好处。质朴粗旷的外表下,却依然是江南水乡的细腻秀美。

此外还有崇明圆子、鱼烧鱼、崇明四白(白扁豆、白山羊、白米虾、老白酒)等等,崇明岛特定的水土条件孕育了崇明特色的土特产。

尽管在外人看来,崇明也许没有那么发达,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四通八达的宽阔柏油路,但是崇明却有着郁郁葱葱的树,蓝蓝的天和海,作为邻近大都市的的宝藏桃花源,它治愈了大都市里的打工社畜,也承载着崇明人的乡愁。

 

△来源:网易云音乐

最后分享一首《崇明岛》,从音乐里感受安静的崇明吧。

" 就算有一天阿拉真个一无所有

阿拉还可以一道去崇明

侬看我就一点也勿吓

就算我真个一无所有

我还可以去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