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保险,遇到了风险却没有被保障到。两方也是公婆两方各有理。刚好可以探讨一下什么是保险?
保险的一个标准经济学或者官方认知是:大家众筹出一小部分钱,给小概率遭受损失的人,等于大家均摊了风险。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铮写的《把“资本主义”倒过来》里面对保险的认识,却区别于经济学教科书的保险的定义。
黄峥原文是这样说的:
本来,开写公众号的时候很想写一篇关于保险的文章,拟的题目叫“保险,资本主义的极致”。大致想说的是保险很有意思,也很体现资本主义。
富人有资本、钱多,因此抗风险能力强;穷人钱少抗风险能力弱。于是穷人需要向富人购买这种抗风险能力。虽说保险确实是很多人需要的,也给了他更稳定的生活,至少是一个更安定的心情。
但是终归来讲,保险这种产品进一步促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说它是资本主义的极致是因为它进一步放大了资本的力量。
“有钱=更安全”这种软性的虚的东西也通过保险变现了。
如此下去,如果市场是高度有效不受干扰的,法律是保障资本及其复利的合法性的,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富的人越富,穷的人越穷。”
总结一下,黄峥认为有钱人,抗风险能力强。没钱人,抗风险能力弱,有钱人把抗风险能力做成了产品卖给没钱的,没钱人花钱买产品获得了额外的抗风险能力,这就是保险。
实际上,在zb主义国家卖保险的都是大财团。保险产品的设计是紧紧围绕着概率的,这点和赌场挺像,都是尽可能少付多赚。保险行业有个高薪职业叫精算师,算的就是产品的概率。
对保险不同的思维认知影响了黄铮,所以他创造了反向保险的概念,进而创立了pdd。
个人觉得,无论是否赞同这种认知,咱国家让保的必须要保上,毕竟一个疫情就能看明白谁是真正为弱势群体利益着想的,其它的买不买,自己多思考思考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