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过百亿!为什么很多公募明星做私募会翻车

来源: 私募工厂 2020-10-18 23:00:4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115 bytes)

  最近这些年公转私的明星基金经理挺多的,从最开始的王亚伟到陈光明,再到今年的余海丰、于洋,当然今年最受人瞩目的算是原公募冠军林鹏,厂长之前也写过这些大佬的分析《公募冠军奔私后首发私募产品!林鹏、余海丰、于洋,奔私的大佬们值得买吗?》,林鹏成立和谐汇一之后,传言说旗下产品预约已超百亿,前两天林鹏直播的时候也表达自己了对公转私翻车的看法,厂长今天正好也给大家梳理一下。

预约过百亿!林鹏:为什么很多公募明星,做私募会翻车?
做公募时最痛苦的事

对于林鹏的经历,其实前面厂长也和大家聊过,这边再简单介绍下:1998年进入东方证券,做了12年投研,从2010年开始在东方资管做专户投资,然后2014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在6年的公募基金经理经历中,林鹏最痛苦的事:是投资组合涨得比别人少。

第一次痛苦就是2015年3月-6月,市场处在疯狂阶段,各种题材股飙涨,别人管的产品天天大涨,林鹏管的基金却只能慢慢向上爬。

2015年6月9日上证指数见顶5124点,那一天全部主动股票型基金年内平均涨幅是120%,东方红睿丰的年内收益是70%,排名在后四分之一。不过,一个月之后,东方红睿丰排名就到了前四分之一。

从业绩看,厂长觉得今年林鹏可能也不是很快乐,林鹏掌管的基金表现一般,比如东方红睿丰混合LOF,截至5月离职时,收益并没有跑赢同类平均。

预约过百亿!林鹏:为什么很多公募明星,做私募会翻车?
主要还是因为重仓的很多都是低估值蓝筹白马股,而今年至今为止都是以成长股的行情为主。

可以说痛苦一方面来源于公募仓位、投资组合的限制,另一方面和林鹏的投资理念也有比较大的关系,他坚持价值投资做大概率的事,做优秀企业长期陪伴者,坚持自下向上的方式选股方式,喜欢逆向投资。

从公募到私募,会有哪些不同?

其实从公募到私募,在投资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在研究上要找到低估的好公司,并且在投资管理组合管理上追求一个稳健低波动的投资组合。

但在具体策略上,私募偏绝对收益,而公募偏相对收益。

毕竟公募基金赚的主要是管理费,只要基金规模越大,公募赚的钱也就更多,在仓位以及投资组合上都有诸多限制;而私募除了管理费以外,基金管理公司还能赚后端20%的收益分成,这导致私募更偏绝对收益。

在私募基金投资当中,基金经理可以有更多工具加以应用,帮助减小组合风险,降低在特定风险之下的暴露,并且在市场极端的时刻,有很多的手段去进行止盈,或者降低组合仓位。

私募投资更侧重绝对收益组合的构建,林鹏表示自己的私募会给绝对收益类的股票分配更大的权重。

林鹏定义为绝对收益的品种,既要有一定的收益率,更重要的是要有非常高的确定性。

这一类型的投资标的,将会在未来的投资组合中有非常重要的权重,这是和公募基金不一样的,所以林鹏觉得在私募投资中,之前的痛苦应该不会再有。

公募到私募,基金经理翻车的三个原因

关于过去公转私的明星基金经理无法延续之前的辉煌业绩,林鹏觉得可能因为以下三个原因造成:

1、他有比较辉煌的从业经历,是否是偶然的,或者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而在转到私募之后,时代发生了改变,时间推移了,市场或者说投资者结构改变了,或者市场更成熟了,原先的投资方法就不适用。

比如说,以前市场比较多的是个股炒作,基于资产重组的投资模式,或者是基于板块轮动的投资模式。

但现在随着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成熟,市场容量扩大,海外资金引入,整个的投资者结构以及投资理念发生了变化,可能过往的投资成功,难以适用到后面的思路当中。

2、那些对于大盘判断非常准,擅长行业轮动的基金经理,可能到私募当中,能力就比较难以复制。

3、原先在一些非常大的平台当基金经理,离开了原先的投研平台之后,在自己创业过程当中,投研平台的研究质量没能跟上,这也可能对它的投资业绩产生影响。

林鹏认为大多数选股有非常强研究功底的基金经理,无论是在公募还是后期到私募,相对而言都能够延续业绩一致性。

林鹏自身的投资优势

厂长根据最新直播和过往专访等梳理,发现林鹏有三大投资优势:

1、防守反击的投资理念

1998年林鹏刚进入东方证券从业时,A股正处于熊市,在这个时期,这市场上除了资产重组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的投资机会,这也导致了林鹏对于投资的理解、以及收益率的预期都是非常谨慎和保守的。

另外一点就是林鹏入行的时候,先是到了东方证券的研究所,给他分配研究的行业是家电和电子元器件,林鹏主要还是研究家电行业为主。

在98年到08年的差不多将近有10年的这样的一个时间,中国家电行业是挺几乎都是处在过渡经济,并且行业整体的利润率水平都是比较低的这样一个状况。

而在林鹏研究的过程当中,他看到了这些优秀公司的崛起,也看到了在崛起的过程当中持续不断的给股东带来的这样一个很好的回报。

在那个时代,家电行业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行业增速不是特别快,公司质量很优秀,但是业绩的增长弹性不足,给市场普遍的感觉就是这些家电的公司是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

这样的经历导致林鹏并不追求非常高波动的投资回报,更倾向追求一个非常稳定且确定性很高的这样一个投资,并且非常在意企业的质量和品德。

2、已经有过4年私募专户经验

与一般的公转私基金经理不同,林鹏早在2010年2014年就已经有过4年私募专户投资经验。

两只专户产品管理规模在3-4亿,而家电行业是林鹏的主要研究方向,所以林鹏当时的投资组合的股票风格相对分散,重仓持有熟悉的家电股,例如格力、美的这种,作为打底的资产,三年多下来,给组合贡献利润最高的也的确是家电股。

另外,也会持有一些估值较高、但潜在成长性也比较高、比较契合市场风格的公司,这部分的仓位相对比较轻,也始终能为组合贡献收益。

他的投资组合往往都是一堆平淡无奇的股票,但每一只股票质地都不错,不会出大问题,也比较抗跌,而且每年都有一两只股票表现很出众。最终组合表现为回撤较小,总体收益率也不差。

3、全面的投研能力,团队能力

林鹏的投研能力特别强,能力圈覆盖成长、消费、周期板块。

在成长板块的成功案例中,林鹏曾经在海康威视被市场看成是硬件公司时,通过调研确定公司实际比大多数软件公司更有技术含量,因此觉得海康威视被低估并且重仓买入持有,截止到今年二季度末,海康威视都还是东方红睿丰混合LOF的第一重仓股。

还有一只成长股是立讯精密,林鹏也是在2018年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市场看空苹果产业链,所有的舆论环境对公司都很不利,股价也不断下跌,他反而大举买入立讯精密,等到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的情绪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边际上钝化,苹果产业链公司大举反弹,该公司股价大幅上涨,成为林鹏团队有史以来赚钱最多的股票。

这样的逆向投资也反应了林鹏的投资哲学:要追求非共识的正确。

在消费板块的格力、美的、安踏以及周期板块的海螺水泥也都是林鹏投资过的经典成功案例。

林鹏也是为数不多做到了知行合一的基金经理,找到优秀的企业并且长期陪伴企业成长,赚企业增值的钱,而不是通过短线交易、内幕消息参与零和博弈来获得投资回报。

这样的人自然也伴随着吸引力,成立自己的私募和谐汇一之后,林鹏也吸引了不少资深大佬陆续加盟团队。

目前公司的投研团队有15人,7人投研经历超10年,团队配置均衡,以老带新,取长补短。

其中核心创始人除了林鹏以外,还有原弘毅远方基金总经理助理兼首席投资官;曾在交银施罗德基金担任多年研究部总经理的张鸿羽和东方证券的老同事梁爽。

这两位都是业内一线公司的明星投资经理,张鸿羽拥有近20年的投研经验,一直专注于传媒、消费电子、通讯、家电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梁爽具有近17年投研经验,管理自营实盘资产超过12年,可追溯的任职期间年化收益率达到23.95%。

未来的3-5年是A股的机会

在谈到后市发展时,林鹏认为在未来的3~5年的时间段内,A股市场总体来说是面临非常好的机会。

首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多中国。他表示很多数据可以证明我们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在看多中国的基础之下,我们可以去做价值投资,因为只有一个发展的社会、成长的经济体,才具备了价值投资的条件。

其次最高管理层对于中国证券市场重视程度是空前的。这种重视程度并不是指管理层想要让市场发展为一个快牛,希望指数不停上涨,而是指管理层现在能够投入非常大的资源,去保障这个市场的稳定发展。

对于目前A股的估值,林鹏表示A股已处在历史估值中上位,不过,目前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普遍都是历史最高。相对而言,A股的估值水平并不高,这是当前的一个结论。

但是我们这个市场的估值的分化程度确实最大的,有一批公司、一批行业的估值水平非常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行业、一些公司估值非常低,这种分化达到了历史极值。林鹏认为凡事皆有周期,这种极值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均值回归的力量,而均值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和谐汇一会把更多精力放在估值合理、甚至估值偏低的所谓传统经济以及旧经济行业,也就是专注在传统行业的低估值细分领域龙头。

对于新经济行业,公司会关注寻找那些有品牌溢价的,有消费消费者粘性的,有定制化特点的,并且是轻资产类型的科技公司,基本上就是对标苹果。

在当下这个时候,无论是对于所谓旧经济的投资,还是新经济的回抽,新经济的投资都不再会有明显的偏好。甚至从风险收益匹配的角度来说,传统经济领域可能相对风险低一些,收益也并不见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