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滴滴围攻哈啰,共享单车要重燃战火?

曾经在资本市场掀起巨浪的共享单车企业,几乎灭了个干净。目前,由哈啰、美团、青桔组成的新格局逐渐清晰,行业终于进入2.0时代。

不过,随着平台竞争加剧,下沉市场也被进一步挖掘。

相关数据显示,国内70%共享单车都投放在一线城市,当市场饱和后,五环外必然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新一轮单车战斗,正在慢慢打响。

美团滴滴围攻哈啰,共享单车要重燃战火?
布局下沉,争抢蛋糕

今年开始,巨头们都在不断加码电单车。

全面盈利后的第二年,王兴有了足够弹药,再也按捺不住对出行版图的野心,小黄车大规模出现在大街小巷。

4月底,美团内部发起百日战役,向富士达、新日等下单百万台共享电单车。

8月,滴滴青桔紧跟其后,在北京推出3款新品,其中2种都是电单车。

要知道,小蓝车已深耕共享电单车赛道3年,市场份额一度达到70%,如今两大巨头突然围攻,势必会争抢哈啰手中的蛋糕。

美团滴滴围攻哈啰,共享单车要重燃战火?
事实上,共享电单车并不是新生意。早在彩虹大战时便已入局,2018年一级市场钱荒来袭,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玩家无奈退出市场。

当年政策影响是原因之一。

2017年,北京等一线城市相继发布文件,对共享电单车表态暂不发展或不鼓励发展,随后郑州、杭州等二线主要城市干脆直接叫停。

直到2019年4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开始执行,市场才重燃希望。

因此,共享电单车不能像普通单车一样在大城市随意投放。也就是说,它的战争只能在下沉市场展开。

先烧钱,再挣钱

早年间的单车大战,品牌们拼速度和规模,纷纷降低成本导致车辆报废率奇高,最终变成废铜烂铁被运往单车坟场。

电单车显然不能这么操作,这就使得同等技术条件下,造车成本短时间内无法大幅降低。

同时,市面上电动车电池主要以铅酸电池与锂电池为主,前者寿命为1~2年,后者虽有4~5年但价格更高。

可见,电单车高昂的造价和电池更换成本,都是厂商的前期投入,稍有不慎便会沦为不可承受之重。

美团滴滴围攻哈啰,共享单车要重燃战火?
不过,电单车客单价相对更高,且有涨价空间。

全球电动车网曾对成本进行核算:每辆车3000元左右,计费方式为每15分钟2元,平均每辆车日均使用时长为60分钟。

也就是说,如果运营顺利,8个月即可回本,再保守一些也能在10~12个月内回本。

宁波市公路运输中心也公开过一组数据:宁波街头现有近28万辆共享单车或电单车,截至2019年底,单车日均周转量约3.5万次,周转率为13.29%;电单车的日均周转量达5.6万次,周转率为340%。

由此可见,即使单辆车运营寿命不长,巨头们也能在期间赚到数倍收益。

美团滴滴围攻哈啰,共享单车要重燃战火?
共享单车经过残酷血战后,一二线城市的投放量早已接近饱和,很难再回归到大规模铺车时代。同时,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用户在用车习惯上也更青睐电单车,下沉市场混战无可避免。

这场混战,都不能输

事实上,对三位大佬来说,这场战斗都不能输。

哈啰被阿里收购,一方面担起布局出行领域重任,还要借助共享单车入口的庞大流量,将用户引入自己的生态中。

美团吞并摩拜,想借机完善本地生活服务,实现平台生态闭环。

滴滴则希望借助青桔,从四轮发展到两轮,进一步扩展护城河,提升业务壁垒。

美团滴滴围攻哈啰,共享单车要重燃战火?
毫无疑问,2.0时代的角逐已经超越此前共享单车领域,更像是三大单车企业背后的巨头在相互博弈。

随着各家业务重合范围不断增加,这一场新风暴或许还会越来越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