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两大功能: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吸收了储户的存款,然后放贷款给别人,赚取其中的利率差。所以也有一句话是:穷人才存钱,穷人的钱都给富人在用。
过去银行存款最高的利息是5.1%,那时候存款是比较好的投资方式,但现在的存款利息只有1.58%,存款大于5000万的大客户有可能能跟银行谈来2.1%的利息,这可能性还是比较小的。存钱没意义,通货膨胀导致财富大规模转移,越存越少;利率下行导致存钱收益太低,存钱也没用,远远赶不上资产价格上涨的速度,存钱也买不起高涨的资产。
如果不存钱,银行是怎么让我们跟他们发生链接的?信用卡,就建设银行来说,发卡量就超过3个亿,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的数量为6张,很多普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超前消费的欲望,就会选择用信用卡,在IPhone4S出来的时候,连外卖小哥都在使用,那么买手机的钱从哪里来呢?银行的利润就从这里来。这里多说一句:只要你还在坐地铁,就不会因为买一个真LV包被别人高看一眼。反之,如果你真的财务自由,就算你背一个假包,所有人都会觉得那是真的。奢侈品是富人的日用品,不是你用了就会变成富人。这是最典型的消费主义陷阱。
银行也会有基金或者期货给到有钱人进行选择,银行固收类理财基金,一般都在3.9-4.2%的利率,但今年很多没到期的客户,银行都让客户本金+利息1.58%提前兑换。期货这块,自从原油宝的事件之后,很多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了,原以为可以抄底了,结果后面还有底。
在传统观念里,银行是属于最安全的存钱好去处,然而现在的银行,是可以宣布破产的,如果你没有给你的钱买保险,银行破产,最多赔你50万。那有钱人的钱都在哪里?在股票里。二级市场的股票,要赚钱的话,需要大额资金进入并长期持有,但昨天大盘跌落3300点,以前周五割韭菜,昨天周一就开镰刀。所谓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随着国家对金融政策的开放,鼓励更多的中产会选择把钱直接投资到企业,把自有资金配置成有价值的公司股权。投资人的收益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型企业,比如老干妈,以利润作为回报给投资人;一种是上市型企业,如果在美国上市的回报是30倍,在中国上市的回报是70倍,但国内上市太麻烦了。比如:一家企业在上市前,你购买了这家企业的原始股,上市前的价格是2.5元/股,之后在纳斯达克迪拜主板上市,最低发行价为3美金/股,按照今天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约等于1美金:6.8元,上市后就有17.9元的差价。你购买的原始股(定增股)是没有封闭期的,上市后,即可抛售,你也可以长期持有,做资产传承,在迪拜的资产是不需要交税的。如果你是中产,有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你是否会把资金配置成有价值的公司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