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科技巨头行走在悬崖的边上!惠普从盛而衰,仅仅不到7年多。它衰落的速度如此之快,快得让所有人猝不及防,让所有人心惊肉跳,让所有人扼腕叹息!
马化腾说过:“巨人稍微没跟上形势,就可能倒下。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这话,就像是为惠普而说的!
股价累计下滑了45%!裁员9000人,员工缩水达16%!
血流成河!这家看似岌岌可危的公司是哪家?说起来也许你不信,这就是曾经如日中天的老牌科技企业——惠普(HP)!!
惠普盘中一度暴跌逾10.54%,最终收跌6.12%,市值一天蒸发14.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亿元),股价不仅创下两年半以来新低,还从2018年10月的高点累计下跌超过45%。
而在此前惠普即将履新的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洛雷斯则宣布:惠普公司计划未来三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裁员人数为7000~9000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6%,预计将在2022财年完成对裁员的筛选工作。

惠普今年第一财季净利润为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6.5%,比前年同期暴跌64.3%。
说起惠普,中国人不会陌生。这曾经是一个多牛掰的公司啊。从1938年创立至今,创造出无数影响人类文明的产品。在漫长的岁月中,与惠普同时代的公司大部分都消失了,而惠普则历久弥新。
在乔布斯眼里,硅谷最伟大的公司不是苹果,而是惠普!曾经一度,惠普在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打印机上,都独占鳌头。在乔布斯去世的2011年,惠普公司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8位。
然而,仅仅7年多时间过去了,惠普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已经跌到了190位,不及戴尔公司的93位!今天,惠普决定裁员16%,更证明这家老牌科技公司,出了大问题了!
01
用538美元,从车库起家
1939年1月,一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好友戴维·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靠从导师特曼手里“忽悠”来的538美元,在一个车库里创建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惠普公司。
他们生产的第一个产品是休利特的硕士论文《可变频率振荡器的研究》中提到的阻容式声频振荡器,而他们的第一个客户则是大名鼎鼎的迪斯尼,用他们的产品来实现幻想曲中蜜蜂的环绕声音效果。

二战爆发后,休利特应征入伍,担任美军通讯官,帕卡德则留在大本营转型开发各种军用仪器。
等休利特复原回来以后,惠普已经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而曾经借钱给他们的导师特曼已经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校长。
因为看到了惠普的成功,他做了一个改变IT历史的决定,宣布从斯坦福大学持有的土地中,划拨579英亩建立“斯坦福研究区”,这就是日后的硅谷。
惠普可谓硅谷第一个IT巨人,因为在惠普之前,没有人会把公司建在车库里,而在其之后,因为其榜样的作用,车库文化成为一种潮流。许多年轻人白手起家,在车库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公司,这其中就包括苹果和谷歌。
惠普当年创业的车库,也被美国政府定为硅谷的诞生地。
作为硅谷第一个明星企业,1942年惠普就建立起了第一座自己的大楼。接下来几年惠普则开启了疯狂发展之路,除了收购大量的公司巩固电子医疗仪器和分析仪器以及打印业务外,1968年,惠普还发布了世界第一台台式科学计算器HP 9100A。1972年,惠普发布HP3000微电脑,正式进军计算机领域,并快速成为计算机领域的巨头。
除了仪器和电子产品外,惠普在网络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1982年,英国惠普公司开发出的电子邮件系统是基于微电脑的第一套商用广域网。
不过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对惠普最深的了解还是它的电脑产品,就好比20年前曾让业内惊叹的产品:HP OminBook 300“超便携式”个人电脑,成为首个可以横跨美国飞行旅行中有足够电力保证连续运行的笔记本电脑。
1985年,惠普进入中国,成为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惠普上世界90年代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此后数年发展至巅峰,成为世界上仅次于IBM的第二大计算机和仪器制造商。
快速发展中惠普的产品线也延展至电脑、智能手机、扫描仪、打印机与耗材、投影机等,收入主要来自于笔记本电脑,打印耗材和台式电脑三大支柱业务。12岁时曾在惠普实习的乔布斯曾说过:我过去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建立一家像惠普一样同时具有创造力并基业长青的公司。
之后随着IT公司的不断崛起,惠普却遇到了来自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的挑战。
以个人电脑为例,竞争激烈的拉锯战不断上演,2007-2012年惠普出货量称霸全球,但随后4年被联想取代,2017年惠普又夺回了第一的宝座,次年再度被联想反超。不过即便是后来被联想超越,惠普在出货量上仍稳居全球前三。
2018财年惠普营收为58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3%;营业利润为40.64亿美元,同比增长15.5%,高于营收的同比增长率;净利润为5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9%。
在起起伏伏中,惠普虽然还维持着看似不错的营收和利润,但早已与其“硅谷第一”的名头不甚相符。
02
裁员5.5万人
实际上,惠普从2012年就颓势尽显了。2012年5月,惠普的二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31%,开始大裁员。
当时惠普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客户对电脑的需求减少。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个人电脑开始被智能手机取代,惠普的电脑业务自然而然受到了威胁。
一开始,裁员人数最高2.7万人,后来又提高到了2.9万人。2013年底,惠普再次修改裁员计划,把原定人数增加到3.4万人。2014年5月,惠普再次增加裁员人数,宣布额外裁员最多1.6万人。
2015年,惠普把公司分拆成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分拆后,一家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从事个人电脑和打印机业务;另一家HP Inc,负责向大型企业出售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存储设备、软件和服务等业务。同时,裁员数量又增加5000人,大裁员的总人数达到5.5万人。
分拆的本意是为了更快发展。结果却事与愿违。
惠普自2007年超越戴尔,成为全球第一PC制造商。连续7年稳坐头把交椅后,2015年被联想公司超越,从此就再也没能追上联想。与此同时,惠普的打印业务也每况愈下。
惠普的策略是低价卖出打印机硬件,主要靠卖耗材实现盈利。可是近年来,随着办公数字化推进,需要打印的场合变少。同时,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第三方提供的价格更低的油墨。这对惠普来说,是一个大挑战。
财报显示,2016-2018财年,惠普打印业务的运营收益占净收入的比重连年下滑,从17.2%降到16%。
03
频繁更换CEO
业绩不佳,也和惠普的高管震荡有关。
1999年女CEO卡莉·菲奥莉娜开始执掌惠普。她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哲学专业,后来在马里兰大学读了MBA,之后进入AT&T工作,从最底层的“管理培训生”做起。用10年时间卡莉做到了AT&T的高级副总裁,也是该公司第一位女性高级副总裁。
此时惠普董事会已经决定要分拆惠普,因为看重卡莉在1995年参与拆分了AT&T这一点,聘请她担任CEO,她又成了惠普史上第一位女CEO。
一上任卡莉就把仪器部门从惠普分拆出来,成立安捷伦公司并单独上市。这件事虽然是惠普董事会的决定,但看上去却是卡莉卖掉了惠普赖以起家的仪器部门,因而被广为诟病,好比孙悟空卖掉了花果山、如来佛卖掉了雷音寺、宋江卖掉了梁山泊,她成了“忘本”之人。

尽管卡莉对于管理和经营有深刻的认知,但她缺乏技术背景。此前惠普的任何一位CEO都是内部工程师做起,精于技术逻辑。在卡莉掌舵下,惠普的业绩并不好看:工作站领域,遇到了如日中天的SUN公司,惠普敌不过,直接退出市场;个人电脑领域,戴尔的领先优势越来越大;打印机领域,佳能和爱普生逐渐逼近……
2001年,为了抢占个人电脑市场,卡莉决定收购与之业务基本相似的大型PC制造商康柏,砝码押在了利润更大,且康柏更具优势的服务器市场,一旦收购成功,惠普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C公司,市场份额上就能压倒戴尔。
2001年9月4日,惠普以25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康柏,收购完成当天惠普股价下跌20%。结果一个星期后“9·11事件”发生,美国经济急转直下,惠普的业绩也顺流直下。赔钱的投资者们把卡莉告上了法庭。
2003年,美国经济逐渐复苏,但是惠普依旧不见好转。2005年,手握惠普主权的董事会股东们开出2000万美元的退休金,要求卡莉主动辞职。她辞职当天惠普股价上涨了12%。
但惠普董事会并没有吸取空降型CEO的教训,又让专注于某一行业“小公司”出身的NCR原CEO马克·赫德成为了继任CEO。他将注意力放在高成长业务——企业服务、移动和打印成像业务上,将非一流的IT服务业务统统砍掉,以此来给惠普“瘦身”。
2010年8月,赫德因“性丑闻”被惠普董事会开除。赫德的下台直接引发了惠普股价短时间内大跌近10%,市值缩水高达100亿美元。2011年,惠普董事会通过向SAP前高管李艾科支付了460万美元“安家费”,将其请上了惠普CEO的位置。
他上任后对惠普PC业务进行评估后采取全部或部分分拆,以加大惠普向软件和服务转型的力度,重点发展软件和云计算服务。但最终个人PC业务部门不仅无法为公司带来任何的额外收益,还让公司每年多花10亿美元。
至此,市场对惠普的信心难以提振,业绩预期持续下调、股价又遭遇腰斩这一系列后果,让李艾科在短短11个月任职后便被解雇,成为了惠普历史上任期最短的CEO,他在职期间惠普的市值蒸发300亿美元。
2011年9月,梅格·惠特曼正式取代李艾科成为惠普公司CEO。
惠特曼行事风格大刀阔斧,以“无情裁员”著称,主导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从2012年开始,在连番折腾下惠普颓势尽显。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减缓了个人电脑的销售,5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惠普二季度净利润大幅下滑31%,公司开始大裁员。

在相关的重组计划里,改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削减开支,人员的“瘦身”显然是最直接的方式。一开始,裁员人数最高2.7万人,后来又提高到了2.9万人。2013年底,惠普再次修改裁员计划,把原定人数增加到3.4万人。
在惠特曼看来,通过裁减员工的方式,惠普能“更容易地”开展运营工作,同时还能削减成本。此前预计,裁员3.4万人将可节省30亿美元到40亿美元的成本支出。
裁员的步伐却仍然没有停止。“惠普必须大力关注成本结构的持续改善”,惠特曼声称。她说,不断扩大裁员规模的原因并非对惠普实现营收增长的能力缺乏信心,只是因为她发现公司需要在更多的领域中进行精简。
所以,2014年5月,惠普又宣布了新一轮裁员计划,公司将继续裁减1.1万到1.6万名员工。毫无疑问,裁员作为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尽早实现公司目标的手段,能够快速收到成效。
但曾经的IT时代巨头惠普,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希望通过瘦身来巩固自己“软实力”并打开当时已经热度颇高的云计算市场的做法,也彻底暴露了PC行业的无奈。
2015年,惠普酝酿进行业务分拆,当年9月,为缩减投资组合的规模,公司宣布将在新组建的惠普公司(HP Inc)内进行裁员,三年内计划裁减最多3.3万名员工。当年11月公司正式一分为二:
一个是专注生产打印机和PC个人电脑的惠普公司(HP Inc),另一个是着力发展服务器、存储、软件服务和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惠普企业(HPE),分别由惠特曼和戴恩·韦斯勒担任CEO,拆分后两家公司将独立上市。
惠特曼于2018年2月辞去惠普公司(HP Inc)CEO,戴恩·韦斯勒(Dion Weisler)担任惠普公司CEO。另一家公司的CEO后来由安东尼奥内里(Antonio Neri)接任。
2019年11月起,恩里克·洛雷斯(Enrique Lores)接替辞职的韦斯勒,成为惠普新任CEO。多年的裁员、重组之后,摆在惠普面前的依然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
04
被时代抛弃
惠普出的问题,还和其错过时代风口,战略眼光欠缺有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惠普的老三样:笔记本电脑、台式机、打印耗材,这些原来惠普引以为豪的产品,现在遭到了极大冲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电脑是很好理解的,它相当大一部分功能,已经被智能手机所替代。据统计,2018年PC出货量为2.594亿台,同比减少1.3%;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更是同比下降4.6%,连续第七年下降。
打印是当前惠普的现金奶牛和最大的盈利点。不幸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近几年来,惠普打印耗材业务也在摇摇欲坠。
为什么打印耗材卖不动了?想想,以前大家看文件和图片,大都依赖于打印机打印出来。现在,大家有了手机、ipad,有了微信、Facebook,不用打印,在手机上看也一样。

这就导致了用户打印数量越来越少,对墨盒的需求也越来越小。
不仅PC机、打印机的整体蛋糕缩小,在存量蛋糕里,惠普的份额也被对手不断蚕食、鲸吞,丢盔卸甲。
可以被复制,这是极其可怕的。在PC机方面,不仅小米做了电脑,华为也做了电脑,海信、海尔这两个电视厂商都做过电脑,惠普的电脑业务,已经没有什么独创性可言了。
特别是联在PC机上的优势,已经击垮了惠普,成为了全球不折不扣的老大。在2019第二季度中,联想市场份额为25%,高于第二名惠普近3个百分点,对后者的优势继续扩大。
在打印耗材业务,欧洲、中东和亚洲地区的很多公司,也在不断制造能在惠普打印机上使用的墨盒,这些公司产品的性价比,比惠普来得高,这也给惠普造成了极大冲击,导致其业务迅速萎缩。

其实,原本惠普是有时间窗口,去积极转型的。但是,由于对核心技术研发重视不够,也由于行动迟缓,惠普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像一只庞大而笨拙的恐龙,错失行业转向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音乐播放器与游戏端游的大潮,在短短几年间由盛而衰!
的确,在这个快速变幻的时代,任何行业里都只剩两种人:快速行动的人和死人。看着惠普这个昔日电脑霸主在短短几年间,走过的这条由盛而衰的抛物线, 正应了那句话:时代抛弃你,真的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在这样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江湖里,惶者生存都可能不够,或者只有被迫害妄想狂才能生存。每个企业家,必须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肾上腺素喷涌;必须只有忧患、只有担心、只有死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