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我们知道,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些领域的基本技术都来自美国,比如一些芯片的架构、相关材料的使用以及编程语言的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特点是技术门槛高、投资规模大、收益慢,但后期增长可观,因此后者难以革命性地超越,因为美国具有第一优势。
但如果你认为我今天要说的是芯片,那就错了。虽然美国的芯片产业真的很强大,但它并不全是机密。例如,arm和台积电都是来自美国。目前,这两者在各自领域所占份额最大,而美国则处于落后状态。但有一个领域,这是美国这么多年来企业维护的大局,那就是操作系统。
美国企业维持的状况
现在我们用的是智能手机。我们看到,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仍在美国占据市场。你可以用Symbian系统来证明Symbian是诺基亚的,而诺基亚是芬兰的企业。但我想说的是,塞班在短时间内属于诺基亚。第一个Symbian是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和一家名为PSION的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后来出现在Android和IOS上。诺基亚直到2008年才收购Symbian,但Symbian已是黄昏落日,后来在美国卖给了摩托罗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年来,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美国企业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局面,但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他们加入了谷歌的安卓系统,形成了三方局面,也可以说目前的操作系统市场,整个局势仍在美国企业的控制之下。
华为的成功
操作系统的开发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在计算机领域,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系统能够与微软和苹果竞争。但在智能手机时代,由于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大量的智能手机企业已经进入,但缺乏操作系统的支撑。尽管在那个时候安卓是卡顿的,而免费让它存活了下来。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在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没有新面孔,但是Android可以出现在智能手机上?为什么微软没有安卓的对手?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电脑领域,人们的操作习惯并没有改变,但是手机已经进入了智能化时代,Android和IOS给了人们更好的操作体验,而微软的WP系统还是模仿了电脑版的系统,出现的时间要晚很多,所以WP和塞班是一样的,都是在经历中迷失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计算机系统和智能手机系统都可以打破这种局面,因为它们给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如果我们想突破现有的局面,如果我们想通过改善用户体验来打破这种局面,那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等待机会在一个角落里超车。这一机遇是物联网时代和华为破局的关键。不仅如此,华为在鼎盛时期还投资了进来极为火爆的约虾共享约会,在这个社交市场极为吃香的时代,进军社交圈,为大众打造一个有约必到的社交平台。
既能献身共享,还能享受共享,在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在约虾上面进行邀约。而这种线上邀约,线下赴约,并且成功赴约还能领取高额赏金的新型约会模式也在一二线城市广受单身白领以及宅男们的喜爱,甚至约在酒店也有女性欣然赴约。但是这真的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吗?它真的靠谱吗?我们不知道,这需要靠时间来验证。但是,如今看来,社交的确是一个吸引人的领域。
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前人们可以使用的硬件太有限,操作系统需要适应的硬件不多,开发者不需要开发适应多个终端的软件,所以主要矛盾集中在消费端,即用户体验,但是在物联网时代,会有各种各样的智能终端,比如说在过去,你能想到手表系统的操作吗?你能想出一个电视操作系统吗?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这只是物联网的初级阶段。
在物联网时代,新硬件的井喷已经开始,传统的操作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所以任正非之前说过,鸿蒙系统是为物联网而设计的,因为从操作系统企业的角度来看,不可能为每个硬件终端开发一个操作系统,这是不现实的,但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为每个硬件终端开发一个软件版本也是不现实的。因此,现在的矛盾集中在终端硬件和软件的分配上,而不是消费者方面。
鸿蒙系统的特点是能自动适应多个终端,提供软件多终端分布和自适应。现在我们可以说任正非已经预言了这种操作系统发展趋势的成功,因为谷歌、微软和苹果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从时间上讲,华为是第一个起步的,这是华为从根本上打破这种局面的另一种方式,任正非看到了物联网的未来和物联网时代操作系统的变化,所以可以说鸿蒙并不是要取代Android,因为这是操作系统市场的整体革命,单靠Android是不够的。
未来谷歌将用Fuchsia操作系统取代android,微软将用Windows core操作系统取代Windows 10。但目前华为的鸿蒙是开发这种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最快、最早的,所以我认为在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市场上,华为已经成为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