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动自行车快速翻转 三大族群推动需求


一个来自台湾的本土新创品牌「BESV」,在日本市场结合茑屋书店旗下SO-TWO打响知名度。左起SO-TWO社长增田宗禄、达方董事长苏开建。中央社记者韩婷婷摄

在法规及政策推动下,日本电动自行车销售量在2008年翻转超越机车,2017年厂商出货量已达68万台,预估2020年达到百万台,主要需求动能来自通勤、家庭主妇及银发族。

日本早在1930年代开始就有电动自行车,发展相对其他国家成熟,也因此成为近年全球各大品牌的重要「试点战场」,包括德国BOSCH都积极抢进。

台湾厂商由达方的BESV在2015年最早卡位,以全新品牌进军日本高阶电动自行车市场,台湾两大自行车品牌巨大及美利达则在2018年同步跟进。

根据日本市调机构统计,2000年开始,日本电动自行车逐步取代机车市场,由于市场接受度提升,销售量在2008年正式翻转,首度超越机车销售。 2015年高阶运动型E-bike(电动辅助自行车)正式登场,初期只有BESV及YAMAHA两大品牌,带动电动自行车在2016年起加速成长,至2019年激增至25家品牌厂商。

BESV日本社长泽山俊明表示,法规上加重机车的违规停车罚款,并放宽自行车的助动比(脚力跟马达的力道比例),是日本推动电动自行车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而包括外观、骑乘体验也都是消费者选购的重要关键。

他分析日本E-bike市场状态,目前10万日圆以下市场占22%,10万至12万间市场占有43%,12万至15万间占25%,15万以上则占10%。他说,台湾巨大、美利达是大家熟知的国际品牌,也是台湾之光,BESV对台湾消费者是较陌生的品牌,但在日本最高阶电动自行车的10%市场中,BESV占了20%市场。

泽山俊明表示,日本在少子化趋势下,战后婴儿潮年纪也来到约55岁左右,已进入高龄化世代。除了通勤族及家庭主妇为主力市场外,银发族有钱、有闲也是推动高阶E-bike快速成长的生力军。他看好未来在新法规及汽车代替的需求推动下,购买电动自行车的潜在需求仍很大,2017年日本电动脚踏车市场规模达68万台,预计2022年成长到100万台,已进入快速成长期。

BESV母公司达方电子,从一家IT产业零组件厂商跨足自行车产业,在日本市场结合茑屋书店旗下SO-TWO打响知名度,经过5年累积出的口碑拿下高阶市场20%的市占率。

达方董事长苏开建指出,自行车在日本是很重要的指标,消费者对品质要求高,是很难打入的市场。未来策略将以高阶市场的成功经验为基础,跨入主流大众市场,明年将以次品牌VOTANI推出15万日圆左右的车款,扩大市场占有率,再逐步延伸至中国、韩国及澳洲市场,希望朝向全球性品牌目标努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