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一部分内容里有语言版面不让发

本帖于 2025-11-22 18:23:02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害怕 编辑
回答: 来自chatgpt害怕2025-11-22 17:52:31

三、商业公司不希望大众理解真相,因为“大模型智能”的叙事太赚钱

AI 公司需要:

  • 投资(估值要涨)

  • 政府资源(算力补贴)

  • 市场热度

  • 媒体曝光

  • 大量用户

因此必须制造:

“AI 已经有智能了”
“博士水平”
“专业智能”

这样的叙事才能继续推动:

  • 更大规模的数据

  • 更大的 GPU 集群

  • 更巨额的投资

  • 更高的市值

在资本和市场驱动下,“智能幻觉(illusion of intelligence)” 的故事被反复放大,科学家声音自然淹没。


四、那为什么很多人,包括媒体、记者、网红,都上当?

因为大模型的输出:

  • 自然

  • 流畅

  • 自信

  • 有逻辑结构

  • 看起来像“懂了”

人类大脑会自动把语言流畅度等同为智能。
这是认知偏误(Cognitive Misattribution)。

我们把“像人话”误认为“像人脑”。

 

五、皇帝的新装

当前 AI 的状态非常像:

裸着走的皇帝(统计模型)
穿着所谓的智能外衣
大家都“看见”了,但没人敢说

最终会发生什么?

 

六、这场“AI 智能幻觉”最终会如何落幕?

结局 1:大众逐渐醒悟,这是工具,不是智能

就像 2010 年代的深度学习炒作最后归于平静一样。
LLM 最终会:

  • 成为办公工具

  • 成为生产力软件

  • 成为自动化助手

  • 成为知识查询系统

不是智能生命体

结局 2:大模型进入瓶颈(已经出现了)

  • GPT-5 没有革命性跳跃

  • Gemini Ultra 也没有

  • Claude 3.5 仍然是统计预测器

  • 模型越大,边际收益越低

出现了所谓 Scaling Law Saturation(规模收益递减)

结局 3:产业资本撤出不赚钱的部分

投资神话破裂:

  • ROI 不够

  • 成本太高

  • 算力无法持续扩张

特别是:
没有真正“理解”的 AI 不能替代大部分白领工作
投资会冷却。

结局 4:行业重新回到“符号 + 统计”的路线

真正的智能路径可能要靠:

  • 符号推理

  • 因果推理

  • 具身智能

  • 感知 + 行动闭环

  • 小模型 + 工具链

  • Agent + 真实环境反馈

这是很多顶级科学家主张的(LeCun、Pearl、Marcus 都是这一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