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是魔鬼还是天使

AI的魔鬼与天使:当股市与实体经济重新绑在一起

长期以来,人们常以一句话区分金融与现实:“股市不是经济。”然而,到了2025年,这句话的有效性正在被人工智能(AI)的浪潮所削弱。AI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盈利逻辑,也在重构宏观经济的增长来源,令股市与经济之间的联系重新紧密交织。AI无处不在。当人类被深度融入AI的世界时,AI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或者,AI啥时候是魔鬼,什么时候又会成为天使?这将是人类不得不面临和必须慎重面对的问题。

一、AI让经济避免衰退:虚拟资本推动真实增长

过去一年,美国经济展现出异常的韧性。制造业活动温和回升、就业保持稳健,而最重要的推力来自企业在AI领域的巨额投资。AI相关的资本开支,已成为推动GDP增长的关键动力之一。据一项估算,2025年前两个季度,仅“AI-敏感投资”(包含大规模数据中心、算力基础设施等)就累积增长约 1 600 亿美元(约合当前美元)——这相当于推动美国实际GDP增长约 1.0 个百分点。另一份预测显示,到2025年,全球AI投资或将达到约 2 000 亿美元,其中美国约占 1 000 亿美元。虽然规模还未达到历史上如电气化或 PC 普及时期那样,但增长速度极快。

这种现象并非首次出现。历史上,每一次颠覆性技术革命——无论是铁路、电气化,还是互联网——都曾在早期投资周期中,为经济注入超额动能。但AI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同时撬动了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与金融市场的估值叙事。换言之,AI既是实业增长的引擎,又是资本市场的情绪燃料。

二、股市的“AI依赖症”:资本集中与脆弱繁荣

AI热潮带来的财富效应远超预期。2025年上半年,美国主要股指的上涨几乎全部由少数科技巨头推动。少量企业掌握着AI基础设施与算法模型的核心地位,市场估值因预期扩张而剧烈膨胀。这种超高集中度的上涨结构,意味着股市的广度在缩小,脆弱性却在上升。比如,S&P Dow Jones Indices 数据表明,2024年中,单一企业 NVIDIA Corporation(Nvidia)就贡献了该指数年度回报的约 22 %。而截至2025年3月的数据则显示,科技股在 S&P 500 中占比约 34 %。与此对应的是:在2025年前两个季度,美国商业固定投资增长约 8.1 %(年化率),其中“AI敏感投资”几乎解释了全部新增部分。

从宏观角度看,这是一种“杠杆式繁荣”:企业未来的AI收益预期被快速折算为当前的市值,而股价上涨反过来增强了企业融资能力和投资信心,形成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回路。但问题在于,这种回路极度依赖“信念持续”。只要市场开始怀疑AI的盈利兑现速度,股价波动便会通过财富效应和资本开支渠道传导至实体经济。

三、财富效应的反噬:股市波动如何反馈至消费与增长

当前的消费结构与以往不同。高收入群体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显著提升,而他们的支出意愿与股市表现紧密相连。当科技股暴涨,他们购买高端商品与服务的意愿增强,形成“估值—消费—增长”的链条。然而,这种结构本质上是脆弱的。一旦AI相关股票遭遇调整,财富缩水将直接削弱消费支出。与传统经济衰退中“就业下降导致消费下滑”的模式不同,这一轮风险更像是资产估值衰退——由股价下行引发的消费紧缩。经济增长因此对市场估值变得前所未有地敏感。四、资本支出的双刃剑:AI投资的周期性与延滞效应

AI相关资本开支的高增长阶段不可能无限持续。当市场情绪转冷或企业利润承压时,资本开支往往成为首个被削减的项目。比如,有分析指出,“数据中心支出”在2025─26年可能仅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 10至20 个基点(即 0.10%–0.20 个百分点)。这种削减不仅会影响AI产业链本身的就业与产能,也可能通过设备制造、能源消耗、数据服务等环节扩散到更广泛的经济领域。然而,与传统制造投资不同,AI投资的回报周期更长、滞后性更强。即便资本支出暂时放缓,其前期积累的生产率效应仍可能在中期支撑经济。换言之,AI泡沫的破裂未必意味着立刻陷入衰退,但一定意味着增长动力的重新分配。

五、结构性风险:当技术故事变成宏观变量

AI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时具备技术叙事的感染力与宏观经济的实质影响力。这种双重属性让它成为一种新的“宏观变量”——它不仅决定企业利润的方向,也影响货币政策、就业结构乃至社会财富分布。当AI投资过度集中于少数巨头时,经济结构的弹性下降;当市场预期过分依赖AI叙事时,政策空间也随之收窄。因为一旦政策收紧、融资成本上升,就可能直接刺破估值泡沫,引发连锁反应。此外,市场本身已日益显示出“上涨更多靠少数头部公司”的特征,这意味着如果这些头部公司遇到盈利或执行问题,其对整体市场影响会远高于以往。例如,仅Nvidia一家公司就贡献了2024年S&P 500回报的22%。这一集中趋势反映了:股市上涨的路径越来越依赖于“少数更强者”,而这种模式的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也更高。

六、从狂热到常态:AI的长期整合路径

从历史视角看,每一次技术泡沫最终都会冷却,但技术本身的生产率红利终将融入经济结构。AI也不例外。未来几年,AI投资将逐步从投机阶段转向应用阶段,从“模型竞赛”转向“产业渗透”。这种转变意味着资本市场的热度下降,但生产率和利润的增长可能更加可持续。当AI从被神话的故事回归为基础设施,它与经济的关系也将更为健康——股市不再因AI而“飞升”,但经济将因AI而更高效。

结语:共振的时代,脆弱的平衡。AI让股市与经济重新绑在一起,这种共振既是繁荣的源泉,也是风险的根源。它让经济在短期内避免衰退,却也让增长更加依赖于资本市场的信心。未来的关键,不在于AI能否兑现全部预期,而在于社会能否在技术驱动与金融杠杆之间,维持一种脆弱却必要的平衡。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