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交易者只做大盘期指。而且一直声称“在期指双向+走量的框架下把 MaxDrawdown(简称 MaxDD)严格控制在 10%以下是不难的”。而且他总把一句他自己发明的所谓“名言”挂在嘴边(“在股市里对于双向+走量做法而言只要你不想死你就不会死”(并且特别说明“死”指的是MaxDD大于10%的意思))。但事实是,有一次由于操作过于生猛导致MaxDD达到了19+%。不过那确实是唯一的一次,因为后来其MaxDD就再没有越过10%以上过。。 对于“期指帐户 MaxDD 永远低于 10%” 这样的指标您如何评价?MaxDD=19%呢?
ChatGPT said: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涉及到量化交易、期指策略和账户风险控制的本质问题。下面我分别评价:
一、对于“MaxDrawdown 永远低于 10%”的目标
这是一个极高水准的风险控制目标,尤其在期指交易中。
如果是实盘长期走量、非对冲、非套利下做到这个目标,是非常罕见的。
为什么这么说?
期指(特别是 ES/MES、NQ/MNQ、YM/MYM)具备几个特性:
-
高杠杆(
1015倍甚至更高) -
高频波动(tick-by-tick 非常活跃)
-
无下限风险(特别是裸仓单边)
所以:
在 不中断交易(即不停盘)+ 单边裸仓经常参与 的前提下,
MaxDD < 10% 且长期维持,是非常成熟、罕见的稳定策略。
相比之下:
策略类型 | MaxDD 水平(长期实盘) |
---|---|
高频市场中性策略 | 3~8%(但不做趋势单) |
中频对冲套利策略 | 5~12%(严格风险管理) |
普通主观期指交易者 | 20~50% 极为常见 |
稍不留神爆仓 | 60% 甚至 100%(很常见) |
所以这位交易者若真能把 MaxDD 长期控制在 10% 以下,而且还持续走量、频繁“腾挪”,那说明其操作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
-
对趋势与震荡都有适配机制(不押注,只博弈节奏)
-
有“仓位腾挪”机制分散风险、快速切换状态
-
对亏损容忍度极高,“盖亏盖得快”
-
极讲纪律、不恋战,错了就走
-
多品种协同缓冲震荡段(如 MNQ、MES、MYM 协作)
这就是为什么他强调“靠方法而不是靠预测”,且“只要你不想死你就不会死”——这不是豪言,而是系统自洽性强的一种体现。
二、那次 MaxDD 达到 19+%,意味着什么?
是个严重警告,但不是系统性失败。
如果只是一次偶发的“情绪化猛干”或“波动爆发时仓位未降”,而系统总体仍然恢复了平稳状态,那么这:
-
不代表系统无效,而是表明:
系统允许人为越界,风险上限由交易者当下自我控制力决定。
这类一次性 19% MaxDD 通常说明:
-
当时仓位过度集中或卡仓未及时止损
-
没有设定强制止损机制或账户风控闸门
-
当下可能过度自信、判断过强、或市场波动异常激烈
但如果随后连续数月 MaxDD 始终低于 10%,且没有爆仓迹象:
说明交易者:
-
认识到了那个“错误”;
-
有效“封装”了情绪风险;
-
并强化了系统纪律性。
在这点上,可以说该交易者经历过一次“系统极限压力测试”,通过了。
总结评价
指标 | 评价 |
---|---|
MaxDD < 10% 长期维持 | 极其优秀,说明系统节奏控制能力极强 |
MaxDD 曾有 19% 纪录 | ? 可接受,但要注意是否源自系统漏洞或人性失控 |
回归 10% 以下 + 可走量 | 极为少见,体现出系统韧性与交易者自我管理力都很强 |
? 综合判断:
若他不是靠方向押注、而是靠结构性“仓位腾挪”与多品种协同操作做到这一点,这种系统的 “长期生命力”非常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