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就靠中国(30%)和美联储(70%)一起印钱来买美国国债撑着。

来源: uptrend 2011-04-15 22:00: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uptrend ] 在 2011-04-15 22:46:1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所有跟帖: 

所以,中国在强制剥削中国劳动者来补贴美国,而这是不可能持久的。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03:33

一旦中国的领导人为本国老百姓负责,拒绝印钱买美元,而让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就会受到巨大冲击。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07:39

所以,人民币一旦真的大幅度升值,实际上是中国受益多,美国受害多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12:04

因为人民币大幅度升值能压制通货膨胀,而美国将不得不印更多的钱来买自己的国债,而出现全面通货膨胀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14:35

美国现在以威胁不还债来胁迫中国,因为中国持有巨量美国国债,一旦美国真的赖帐,中国会有巨大损失。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25:07

但是美元持续下跌,即使美国还没赖帐,中国也已经损失巨大了。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26:35

终有一天,中国会意识到美国实际上不可能还债,最多是印美元还利息。而美元越来越不值钱。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30:28

这样,中国会止损而不再购买美国国债。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32:26

所以,对美国来说,如果美联储不印钱(QEn),那只有大幅度提高利率,才能吸引人们购买国债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38:02

也就是说,美国要想压制通货膨胀,必须停止QEn,同时选择大幅度加息。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40:45

但是,在美国目前的经济和房地产弱势下,大幅度加息将会使得银行大量倒闭。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42:56

所以,美联锄最可能的做法是:口头上停止QEn,大声叫嚷加息,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47:14

但实际上换个名称继续印钱,最多是极其缓慢地加息。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47:45

所以,美元还会持续跌势,而商品,金银油会续涨 -uptrend- 给 uptrend 发送悄悄话 uptren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5/2011 postreply 22:50: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