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十字路口,许多国家选择大力补贴电动车和新能源产业,试图以此实现碳减排目标。然而,从国家安全、经济成本、产业韧性等多重角度来看,盲目押宝新能源,尤其是电动车,并非明智之举。
一、战略安全:燃油车更稳健
燃油车的稀土需求极低,仅在三效催化器中使用廉价而丰富的氧化铈、氧化镧。即便遇到供应紧张,也可以通过增加贵金属用量来替代,不会造成致命冲击。相比之下,电动车高度依赖钕、镝、铽等关键稀土,这些资源全球供应高度集中,一旦遭遇战略封锁,电动车产业可能陷入瘫痪。反观石油与天然气,美国及其盟国拥有丰富储备与生产能力,供应多元、安全性更高。
二、经济成本:燃油车更亲民
燃油车技术成熟,制造与维修体系完善,整车成本稳定且可控。普通消费者可以负担,并能依赖庞大的汽修体系保持车辆寿命。电动车则不同,其电池与稀土电机成本高昂,价格随矿产市场剧烈波动。一旦原料价格上涨,电动车的成本压力将不可避免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更不用说,未来废旧电池、废旧电机的回收成本沉重,远超传统燃油车的处置难度。
三、产业韧性:燃油车守住就业与产业链
燃油车产业链庞大,从发动机制造、零部件加工,到加油站、维修厂,都是社会重要的就业来源。新能源转型则伴随巨大的结构性冲击:大量传统产业岗位可能消失,而新兴新能源产业链集中在少数环节和少数国家,难以在短期内吸纳相当数量的就业人口。这会带来社会与经济的不稳定风险。
结语
电动车与新能源产业看似代表未来,但它们背后的资源依赖、成本风险与产业冲击,却是政策制定者不容忽视的现实。燃油车并非落后,而是成熟、安全、可靠的选择。与其盲目追逐所谓“新能源转型”,不如在保障国家安全与经济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发展燃油车,逐步提升效率和清洁技术。这不仅能避免稀土的战略依赖,更能守住产业链与就业的根基。
燃油车不是过去,而是稳定未来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