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佛法是没办法速成的。
但是,佛教又说这个客观并非科学意义上的“客观”,它只能通过观察内在与外在现象的因果关联使修行者得以“亲证”。例如:内心的贪嗔痴,长期会带来痛苦的状态;善行(如慈悲、布施)带来内心平和与他人善意的回报。
不得不说这种说法很难服人,说是客观但只能通过主观来检验。佛教对此的解释是这种“客观”更接近于:现象性真理(世俗谛)→ 可观察到的果随因生; 深层心理/业力机制→ 因为“心”也有其运行规律(瑜伽行派)。
从这一段开始我就看不懂了,也没有给出经文出处。
提个问题,禅宗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既然空的如此彻底,连自我都否定了,哪来的烦恼(贪、嗔、痴等)呢?进而业力如何产生?又何必修行呢?
这个问题提的特别好。我也想问呢,如果没有我,谁修行呢?
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提到佛法,因缘和无我讲的特别多,当然还有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等等吧。其实对于汉地佛教来说,四谛十二因缘在一般的大乘经典里都没有提及,常见的金刚经心经圆觉经什么时候提过四谛十二因缘?至于无我,在大乘经典里提的也不多。但是很多人非常喜欢说,而且就把无我简单理解成“没有我”。
大乘佛教有一本《百法明门论》,它的主旨是一切法无我,是专门讲无我的。可是他说的是一切法无我。一切法说的是什么呢?比如桌子椅子这些色法,还有心理上的各种情绪这些心法,还有就是逻辑文字时空这些介于心色之间的法,这些法统统“无我”。可见这个无我当然不是“没有我”的意思。否则怎么解释呢?红烧肉怎么个无我?我不吃红烧肉?红烧肉不是我的肉?让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