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存在》伍III. 解脱的实义

第三种存在

伍、心归净土

III. 解脱的实义

「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楞严经》

《十善业道经》说:「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念佛同样是造业,但它造的是「净业」,感得的果报在「净土」,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是胎生的。极乐世界的众生,是从清池的莲花中自然化生【16】。那里环境好、寿命长,又有阿弥陀佛亲自指点,必能在一生中获得「解脱」【17】。什么是「解脱」呢?《楞严》上说:「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18】。古德形容是「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我们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心灵从身体的捆绑中「解脱」出来,不再受「轮回」的束缚。

《楞严经》告诉我们,人的身体(六根)是一个奥秘,它是由心灵和肉体(六尘)交织而成。就像把清水和沙土混杂在一起,形成浑浊的泥浆。因为心灵混迹于肉体之中,无知无觉的肉体,突然间有了知觉。没有障碍的心灵,忽然就多了限制【19】。解脱的关键,就是把心灵从身体中解放出来,就像把清水从泥浆中沉淀出来【20】。当心灵摆脱了身体的束缚,回首再看「轮回」中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仿佛回忆一场梦【21】。解脱,正是从轮回的噩梦中惊醒,醒过来就叫「成佛」。

「佛」,梵文buddha。它的动词词根buddh是「睡醒」的意思,对应的名词buddha是「醒着的人」。世人常把「佛」想象成呼风唤雨撒豆成冰的神仙,其实它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醒着的人」。相比之下,深处轮回的我们是「睡着的人」。我们有缘在这一生看到佛像、听到佛法,那是因为此刻的睡眠浅,隐约听到醒来人的呼唤。这些呼唤,在梦中幻化成「佛」的形象、「法」的音声。耳朵听多了,某一刻突然醒(buddh)了,那一刻就是解脱,那一刻就叫成佛(buddha)。

至于醒来之后的境界,那是梦中的语言无法描述的。我宁愿听从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规劝:「对无法言说之物,应保持沉默」。

IV. 致读者

这几篇文章是专为初学者写的。写作的时候,我想象我的读者是公司的职员、送餐的快递、读书的学生、做饭的主妇。总之,他们是平凡的普通人,每日忙于生计,无暇阅读艰深的文字。因此,我的文字刻意避开晦涩的思辨,而改用意境烘托,以象征提示。希望我的读者能顺着文字望见高山。那是佛法的高山,血液中流淌的文化,是我们一生当中必须了解不能拒绝的东西。

这几篇文章的核心,是说明在流变的万物当中,有个恒常的「心」;在虚妄的思想背后,有个实在的「我」。但这是否违背佛法「无我」的原则呢?为避免诤论,这里不得不做个简单的说明。「无我」的我,梵文pudgala,中文音译为「补特伽罗」,是印度外道的一种信仰。除外道信仰的补特伽罗外,佛典中还有一个「常乐我净」的我。这个我指的是「阿赖耶识」,梵文ālayavijñāna。「阿赖耶识」与「补特伽罗」的区别,见于《楞伽经》中佛陀与大慧菩萨的对话【22】。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下交流。

赵拙
写于二零二五年夏

【16】《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17】《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十二、定成正觉愿)」
【18】《楞严经》卷五:「内脱身心,外遗世界。远离三有,如鸟出笼」。这里的「身」是六根,「心」是六识,「世界」是六尘,「三有」即是根尘识。
【19】《楞严经》卷四:「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此外,《楞严》还把身体比作盛放虚空的容器。《楞严经》卷二:「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楞严正脉疏》解释说:「身即喻瓶,空乃喻识。千里万里,但是身之往来,识常不动。以总摄藏识,识海周遍矣」。
【20】《楞严经》卷四:「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此外,《楞严》上还有一段「六根缠缚」的经文,可以反显解脱的关键。《楞严经》卷四:「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楞严正脉疏》解释说:「世界即世间。别经云:世间有二。一者众生世间,即有情根身。二者器世间,即无情器界。惟此二法尽一切法。众生于二,遍成缠缚。皆不自在,总为结体。然的实结处,不在器界,唯在六根。故迷者求出三界,悟者但解六根。今经言由根缚故,不能超世。反显根解,则不惟于身自在,而于器亦超,得大自在。如后观音三十二应等,即超越之相也」。
【21】《楞严经》卷四:「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22】《大乘入楞伽经》:「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修多罗中说如来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恚、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外道说我是常作者,离于求那,自在无灭。世尊所说如来藏义,岂不同于外道我耶?佛言:大慧,我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大师,人其实不需要另外求解脱。色空无二致,入俗世而不染尘,才是真正的解脱。心灵不需要从肉体解放,而是要控制肉体让肉体服从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15:13

控制肉体让肉体服从是训练也是锻炼, 是修仙成佛? -幕鼓晨钟- 给 幕鼓晨钟 发送悄悄话 幕鼓晨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23:00

没那么厉害,最简单的例子,我看见甜品,很想吃,但是我控制住自己不吃,这对于肉体也是有好处的。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25:56

如果哪天我能控制住自己的肉体,做出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那也算一种超越吧。成仙成佛那肯定不够,活得更充实肯定够。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28:00

超越自己已经差不多够了 -幕鼓晨钟- 给 幕鼓晨钟 发送悄悄话 幕鼓晨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31:00

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红杏是一颗颗的栽的,上不上得了青天,却不是人能决定的。但是起码有杏仁吃。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4:39:10

想吃不能吃,这本身不就是痛苦吗?要是能控制自己怎么吃都健康还不胖,这个才是自由,对吧?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5:10:34

你必须知道真理,真理才能给你自由。随便吃肯定会胖,这是真理决定的。你不是神,不是真理,真神才是真理。 -QualityWithoutName- 给 QualityWithoutName 发送悄悄话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3:07:57

这是UT Austin的校训,引自圣经。 -QualityWithoutName- 给 QualityWithoutName 发送悄悄话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3:09:26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比较了基督教和佛教,不知道这位基督徒弟兄怎么看待其中的观点?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223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5:10:05

对前世的体验完全可以是灵体作用的结果,比如一个鬼魔灵体附在事主身上,产生上一世的经历的感觉。在圣经中被鬼附身是有纪录的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04:57

这可以并不是事主真正的有上一世。而是把附身的鬼给的感受当成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在逻辑上完全能说得通。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06:33

这只是有感悟前世感觉的诸多可能当中的一个。但是可以作为否定必然有前世这个结论的充分条件,不是前世感觉必定如此的必要条件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12:03

从佛法上说,人生于迷惑,困于无明。不可能从理性出发获得完全的真理,所以才需要佛陀出世。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421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22:01

所以又叫信仰,信仰是体验,同时又是对超越现实的未来的预判。不同宗教是对这个超越现实的预判的来源,手段,目的地不同。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27:32

所以科学在很多领域其实也是一种信仰。是基于科学家试验体验之后,对未来的预判。如果这个预判不能马上试验证实,就是信仰。 -咲媱- 给 咲媱 发送悄悄话 咲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6:29:19

谢谢你。好奇你那个 "相心想"标志是独创吗?:) -JSL2023- 给 JSL20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5:23:27

意思在佛经里,这种表达形式是我做出来的。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8/20/2025 postreply 15:30:08

用清水和沙土混杂在一起比喻心灵和肉体(六尘)交织,不错,这个心灵和灵魂是一个东西吗?我我我的我vs有我的我, -skycarrot1- 给 skycarrot1 发送悄悄话 (589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0:12:59

如果至心念佛,来世可以从极乐世界的莲花中化生出来。但往生极乐世界并不等于觉悟,只相当于进了阿弥陀佛办的佛学院。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646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13:12:53

觉悟肯定是分好多层次的,不能一下子顿悟就到了budda 的境地。那还在这个世上的有修行的人有可能感受或 -skycarrot1- 给 skycarrot1 发送悄悄话 (8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22:33:48

有可能的,就是打坐的时候在定中看到。《楞严正脉》的作者交广大师在定中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84 bytes) () 08/22/2025 postreply 02:07:0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