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存在》叁VI. 禅定,不是沉思(Meditation)

本帖于 2025-07-30 04:31:1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赵拙 编辑

第三种存在

叁、拈花者谁

VI. 禅定,不是沉思(Meditation)

「禅定」是东方特有的修行方式。西方文化里没有它,取而代之的是「沉思」。「沉思」的英文是Meditation,本义是专注认真的思考(To think deeply or carefully)。我们在前文谈到,苏格拉底以「沉思」为修行。据他的弟子柏拉图回忆,有一次苏格拉底遇到一个难题,他站在那儿「凝神默想」,一动不动,从清晨一直站到第二天日出【22】。这种「沉思」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比苏格拉底更早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23】。本文提到的笛卡尔,不也把自己的书叫做《沉思录》吗?在西方文化中,「沉思」是神圣的灵修,哲学家靠它净化灵魂,宗教徒借它认识上帝。我们知道基督徒是不打坐的,取而代之的功课是「沉思神的话语」(Meditate on God’s Word)。

也许正是西方「沉思」的传统,引发了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这似乎不是一件坏事。然而,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在目前,我们还处于「沉思」的红利期,所有人都在享受科技的便利,很难意识到它的弊端。可是再过五十年一百年,科技过度发展的弊端会变的越来越明显。核战争、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这些都是悬在脖子上的利刃。它没落下来的时候,人们可以闭着眼睛狂欢。等它落下来的那一天,再睁眼可就晚了。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缓慢发展的农耕文明有多可贵。

直到今天,西方人仍把「禅定」叫做「Meditation」(沉思),这是很大的误解。禅定是「但无妄想」,沉思是「凝神默想」,它们是两条截然相反的路。可是人为什么要「无想」呢?像泥塑木雕一样坐着不动,或是反复念诵一句佛号,这究竟有什么好处?依佛法说,它有两大好处:浅近的好处,是当下的幸福;长远的好处,是永恒的解脱。前一个好处,前文中已经说不少;后一个好处,到目前还没有提及。到底什么是「解脱」?人的生命又是被什么捆绑?这是下一篇文章的主题。亲爱的朋友们,下次见。

【22】柏拉图《会饮》:「一天大清早他遇到一个问题,就在一个地点站着不动, 凝神默想,想不出来,他不肯放手,仍然站着不动去默想。 一直站到正午,人们看到他,都很惊奇, 互相传语说:“从天亮,苏格拉底就一直站在那里默想!” 到了傍晚,旁观者中有几个人吃过晚饭一一当时正是夏天一一 就搬出他俩的铺席,睡在露天里,想看他是否站着过夜。 果然,他站在那里一直站到天亮, 到太阳起来了,向太阳做了祷告,他才扯脚走开。」
【23】《早期希腊哲学》中谈到毕达哥拉斯的道德观:「在现世生活里有三种人。正象到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来的也有三种人一样。那些来作买卖的人都属于最低的一等,比他们高一等的是那些来竞赛的人。然而最高的一种乃是那些只是来观看的人们。因此,一切中最伟大的净化便是无所为而为的科学,唯有献身于这种事业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学家,才真能使自己摆脱生之巨轮」。
【24】《斐多》:「如果思想集中,不受外物干扰——一切声音、形象、痛苦、喜乐都没有,尽量撇开肉体,脱离肉体的感受,专心一意地追求真实,这该是最适于思想的境界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