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存在》壹II. 把佛法浓缩成三个字

第三种存在

壹、流逝的河

II. 把佛法浓缩成三个字

学佛通常是从读经开始的。在浩瀚的佛经当中,《心经》篇幅最短,读诵的人也最多。《心经》全文只有二百六十个字,其中列举了四十一个佛学概念,包括四谛、十二因缘、五蕴、十八界、再加一行一果。要把这些概念全搞明白,已经很不容易,何况是理解全经?所以古人把读经比做「入海算沙」,因为经典里名相繁多,多的宛如大海的沙子,又如夜空的繁星。再以《百法明门论》为例,这是一本佛学入门的基础教材,全文只有五百四十二字,但却罗列了一百零二个佛学概念。这么多的名词术语,我们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呢?

《楞严经》提示我们,佛法虽名相繁多,但大致可以归纳成三个字,它们分别是:代表六尘的「」、代表六识的「」、藏于六根的「」【2】。《心经》中的五蕴十八界,《百法明门论》的一百多个概念,都是从这三个字衍生出来的。我们掌握只要掌握了这三个字,也就掌握了佛法的纲要。在这三个字中,「相」是「看得见」的,「想」是「看不见」的,它们分别对应着苏格拉底所说的「两种存在」。至于第三个「心」字,那是隐藏在万物背后的「第三种存在」。我的讲述将紧紧围绕这三个字展开,并试图揭露其中隐藏着的、已经被世人遗忘的深刻。下面先说第一个字…

【2】《楞严经》卷一:「当汝发心,缘于如来三十二相,将何所见,谁为爱乐」。在这里,如来以「三十二相」发问,由此一问,破「爱乐」妄想,显「所见」真心。这是《楞严经》前三卷的要旨。又《楞严经》卷一:「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轮转,即身境生灭之「相」。这一句包含「心、想、相」三个字。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第一次看见这么浓缩的,赞。我多半会从纯字型组合来解读,相 加上 心 就是 想:) -JSL2023- 给 JSL20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07:23:19

我的下一篇文章,就是按照心上的「相」,来解读「想」字的。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384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10:07:41

如想是universal, 那这个跟老子数到三有点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JSL2023- 给 JSL20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11:15:56

对老子的这句话不是特别明白,三到底指什么?怎么生万物?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19:12:33

我的歪解:相(存在的世界)算 一,心 (引起思考)算二,想 (提出各种理论),他们就构成了我们今天的世界,算三:) -JSL2023- 给 JSL20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20:49:47

谢谢,说出你自己体会的理论。许多人不说自己体会。只指给你一堆书看。 -绿卡能- 给 绿卡能 发送悄悄话 绿卡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8/2025 postreply 05:00:18

全靠赵网友的新解:) -JSL2023- 给 JSL20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8/2025 postreply 06:39:08

诚心问一个问题,历史上佛经是怎么选出来的?有无新的佛经出来?你写的东西有可能成为佛经吗? -QualityWithoutName- 给 QualityWithoutName 发送悄悄话 QualityWithoutNam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09:09:34

谢谢关注啊。佛经大规模的翻译在唐朝之前,唐朝翻译的佛经并不多,唐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新的佛经出现了。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669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10:28:39

谢谢分享~~ -sand2010- 给 sand2010 发送悄悄话 (257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17:26:11

好的,我会经常去看看,不一定插得上嘴。 -赵拙- 给 赵拙 发送悄悄话 赵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7/2025 postreply 19:11: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