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迷信导致的语言窄化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更喜欢给语言打标签。有些表示相同的实际意思的词汇在被打上不同色彩的标签后,就不能随便混用。在我小时候,“一路走好”是一句极为平常而且让人感到亲切的送别语。但是,据说现在的中国人把这句既普通又温暖的话专门留给死人不再适用活人了。


语言本来是灵活的,可以派做任何目的。原本说给活人听的话说给了死人其实也并无不可。但问题是,如果原本说给活人的不带有任何咒诅的好好的一句话因为说给死人听了之后就再也不能用来对活人说了,那就是一种迷信了。这种迷信背后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那句话对死人说过之后,有的活人觉得如果有人再拿来对自己说的话,对自己不吉利;另一种是因为把对死人说过的话再拿来对活人说显得对活人不尊敬。前面一种原因是一种纯粹的迷信。如果有人要出远门,旁人出于好心关照他“一路走好”应该不会导致他走上阴间的路;而后一种原因的影响面其实更广,就算被关照的对象不在乎,旁人也会觉得不舒服。当然,这两种原因可能是合在一起综合发生效应。


这种迷信会破坏一种文化的正常生态,成为一种孳生内心的阴暗和人际的矛盾的土壤。至少是把好好的语言给窄化了。世界各地的华人们应该摒除这种语言上的标签式的迷信,保持语言的天然的灵活性,除明显带有咒诅或辱骂意思的词汇之外,不要无谓地给正常的词汇戴上莫名的负面标签。。。。。。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因为禁忌与恐惧,导致语言窄化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信仰,死亡,情色,肮脏 ............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7/2015 postreply 06:08:44

如果语言原来就具有一些明显的禁忌特征,也就罢了,一路走好原本根本就是好话, -慕容青草- 给 慕容青草 发送悄悄话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页 (362 bytes) () 12/17/2015 postreply 20:09:49

一个语词的多重性,也是它意义的延伸。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275 bytes) () 12/18/2015 postreply 06:29:21

如果对死人说给一路走好之后仍可顺畅地对活人说,对一种人称呼小姐之后仍可对另一种人称呼,当然就没问题了, -慕容青草- 给 慕容青草 发送悄悄话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页 (383 bytes) () 12/18/2015 postreply 15:26:20

语言窄化是因为压抑,压抑是因为恐惧,如果没有了恐惧,语言也许就放开了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0/2015 postreply 09:06:45

换个角度体验语言窄化,有些类似于科技类的专业分化过程。比如专业术语。 -禾口- 给 禾口 发送悄悄话 禾口 的博客首页 (116 bytes) () 12/20/2015 postreply 09:40:30

是科技论文是最规范的,而诗歌是最开放的,前者的对象是可能,而后者的是不可能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0/2015 postreply 18:21:11

朋友指出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语言窄化的现象。。。不但科学如此,哲学也一样。。。 -慕容青草- 给 慕容青草 发送悄悄话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页 (209 bytes) () 12/20/2015 postreply 19:05:01

我觉得是因为恐惧才有抵制的需求。如果把语言窄化现象当作类似交通规则的理来接受,或许更方便交流。 -禾口- 给 禾口 发送悄悄话 禾口 的博客首页 (212 bytes) () 12/20/2015 postreply 19:52:46

本文讨论的就是:迷信增加恐惧。。。因而作为社会文化不应该鼓励迷信。。。 -慕容青草- 给 慕容青草 发送悄悄话 慕容青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0/2015 postreply 18:59:1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