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的书法之美 (ZT)

石鼓文的书法之美     
                 

石鼓文(北宋拓)


 

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被称为“中国第一古物”、“书家第一法则”的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也是流传至今拓本稀少的神秘文字之一,郭沫若先生曾著《石鼓文研究》探究这种古老文字的奥秘。


石鼓文(北宋拓)




唐代初年,在天兴(今风翔)三畤原发现了10个鼓形石,上面各刻着四言诗歌一首,共六百多字,人们叫它“石鼓文”。石鼓文的发现引起了唐代文人的极大兴趣,很多人都进行了研究,杜甫、韩愈、韦应物等人作诗题咏。其拓片也流传于世,为历代所珍视。因为诗的内容主要写秦国国君的游猎活动,所以也称为“猎碣”。

石鼓文(北宋拓)


 

石鼓文作为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书体为秦大篆“经典”之极品。其年代唐代人以为是周文王或周宣王时,宋人提出是秦始皇以前之物。经近代和现代学者考证,认定是秦国刻石,但仍有文公、穆公、襄公、献公之说。


石鼓文(北宋拓)



 

石鼓发现后,曾经多次辗转迁徙。现原石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可看到复制品。


石鼓文(北宋拓)


 

韩愈描述石鼓文字之美用了如下的形容: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上千年石鼓文字的斑驳漫漶,对韩愈充满了岁月历史的魅力,相较之下,使他对当时流行的王羲之书体表现了轻微的嘲讽:“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石鼓文(北宋拓)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性,常常被认为是“大篆”转变为“小篆”的关键,而“小篆”一直被认为是秦的丞相李斯依据西周“大篆”所创立的代表秦代宫廷正体文字的新书风。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由李斯撰写的“峄山碑”、“泰山刻石”,都是“小篆”典范。“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峄山碑文),线条均匀工整,结构严谨规矩;“乃今皇帝,壹家天下”,书法也到了全新改革、“壹家天下”的时代。

石鼓文(北宋拓)

         
 

石鼓文书法之所以受到重视,与学者的提倡是有很大关系的。


康有为在其所着《广艺舟双楫》中称 “石鼓即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可见对石鼓文之推崇,其书学思想影响之大,至今不衰。


 吴昌硕是近代以来临石鼓文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他临石鼓文的特点,是打破石鼓文的方正,把字行写长。在结体上,取左右上下参差之势,别出心裁。


吴昌硕临石鼓文 


 

清代人评其书: “昌硕以邓(石如)法写石鼓文,变横为纵,自成一派。”同时代的符铸也说 “缶庐(吴昌硕)以《石鼓》得名,其结体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势,可谓自出新意,前无古人;要其过人处,为用笔道劲。气息深厚。”此外,他还将其笔法用于国画创作之中,成为一代宗师。


吴昌硕临石鼓文 


 

石鼓文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其书体受到古今大家的重视是不无原因的。学习它不仅可上追大篆下开小篆。而且对其它的书体学习也尤为重要,其意义之大,将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吴昌硕临石鼓文 


吴昌硕临石鼓文 


吴昌硕临石鼓文 


 


 

举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