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小费罐子中的美国

本帖于 2013-09-16 08:48:1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玉垒关 编辑

小费罐子中的美国

译者:公子重牙 原文作者:Ian Svenonius
发布:2013-09-12



旅行的时候,我们容易看出当代社会小费制的起源。在外国,付小费的服务通常是并非企业雇员的人提供的附加服务,或作为自由职业者(比如擦鞋童)提供的服 务。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里,一个自称导游的人带一群观光客参观可能获得小费的回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街头顽童会提出为你保护一辆停在街上的车 以换取小费。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结论很清楚:如果你不付钱的话,就别怪我不客气。对于大部分小费来说,其潜台词就是薄薄面纱下的敲诈行为:假如那些有产者不理会半失业 者的要求,他们可能就要倒霉,或者他们的东西就要遭殃。因此,小费实际上最早是防止被遗忘的穷苦人诉诸暴力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特权阶层遵守的社会合同, 他们既害怕又瞧不起不如他们幸运的人们,并且他们知道自己所在的阶级没能够做到公平。

然而美国的小费制有更多微妙的不同。在美国,收小费的人们从事的职业门类在不断增加。雇主们把收小费的人看作生意的一大福音:这些人既不需要福利计划、不 需要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也不必买失业保险。他们实际上是公司的客人,他们必须谨慎行事以换取顾客好心的金钱奖赏。当然这种奖赏数额可以很可观。虽然 是灰色收入,但是小费实际上是规定相当严格的一笔钱:一份账单的15%到20%,一杯酒一块钱;而且,其本质是强制性的:不付小费的结果是被当众羞辱甚至 拳打脚踢。小费的比例千差万别,取决于种族和阶级因素。长相讨喜的年轻白人男子往往被派到餐馆和酒吧里人人想去、接触顾客机会多、小费收入丰厚的工作岗位 上去,而中美洲来的移民就被派到小费数目拾人牙慧的在后面的工作岗位。

在美国,你需要付小费给:侍者、调酒师、出租车司机、旅馆服务员、咖啡师、三明治艺术家、代客停车服务员、外套寄存服务员、发型师、理发师、司机、女按摩 师、美足师、脱衣舞娘、遛狗的、酒店服务员、门房,等等。收小费的工作通常是为某个人或某一群人提供的非常容易量化的服务。这类工作常常和“奢侈的”服务 联系在一起(一杯浓咖啡可以在家里自己制作,所以你外出购买的时候需要付小费)。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费制是消费者出于内疚而支撑起来的。

与此同时,举例来说,每天走同一条线路的公共汽车司机收不到小费,虽然他(或她)也努力工作来服务公众。警察也不收小费,除了拍马屁者给“兄弟会”【1】 捐款换回来一张警察提供的表明优惠待遇的贴贴纸之外。公务员也不收小费。收小费的人提供的都是个人化的、隐私性的服务。

因此,奢侈的服务是症结所在。付小费是顾客的义务:顾客在付了服务费(全部给了企业)之外,还得以小费形式付工资给服务人员。

如果你试图在美国讨论一下小费制,马上就会遇到下面这种藐视和傲慢的口吻:“我付很多小费,因为我(曾经)在服务业工作(过)。”就像退伍军人那样,“服 务业从业人员”也像邪教那样紧密地团结成一个派系:他们都体验过仆役工作的真正性质,他们都有过有辱人格的痛苦经历。同一战壕的战友惹人注目地付很多小费 是为了表示敬意和尊重。服务意味着俯首贴耳,但是也意味着高贵的牺牲。服务行业的工作者依照我们每个人不同的蛋黄酱请求,高贵地制作出三明治。几乎所有美 国人都在服务行业干过;许多人一辈子都在其中打转。

给这些服务行业的同志们付小费的行为,其意义远远超过金钱本身。这是一份捐赠或跪拜;是对收小费者一种谦卑的姿态,目的在于认识到他们工作的侮辱性质,洗 净这种侮辱,且在精神上与他们同在。在紧张的一顿饭过后,侍者们在收到丰厚小费时的微笑和同志情谊对于付小费者是一种精神上的滋养,那天晚上他可以睡个好 觉了。那不勒斯街头顽童的暴力暗示依然隐含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只是现在他更觉得正义和果报是命中注定。

就像施舍穷人会让人自我膨胀一样,"付很多小费"(百分之二十或更多)也是一个人体面与否的标尺。人们常常对自己付小费的行为自吹自擂。在美国,小费付的 少是最缺乏魅力的行为。老人、信教的人和不懂礼数的外国人才那么做。相反,在欧洲的有些地方,如果你在咖啡店里付小费的话,咖啡师感到你在侮辱他(她), 且觉得困惑:你当他(她)是乞丐吗?或者你是某个爱炫耀、到处撒钱的花花公子?当然,这些人从来没看过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好家伙》 (Goodfellas),里面的一个六十年代的黑帮分子为展示自己生猛的男子气概而滥发小费。

人们争先恐后地吹嘘自己付小费的英雄事迹,全然不顾一大批几乎没收入的劳动者不得不七拼八凑、乞求工资背后固有的和明显的不公。然而在收小费的雇员们中依 然未见有真正造反的。在我们一门心思想中彩票、想通过《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2】一夜成名的文化中,雇员们不愿放弃等待某位沙特酋长(仅仅因为一杯好喝的冰沙)给他们派发一百万美元小费的机会。当然还有些明显的、额外 的好处:纹身调酒师都是坏男孩型性感人物,能够决定哪位顾客得到服务、何时得到服务。经理还给了他们不少免费饮料的配额,他们可以赠送给小费付得高的顾 客,或是可能上床的性伴侣。因此,调酒师专横、不民主的权威让常去酒吧的人都希望得到他们的青睐。

除了作为一种剥削性的商业模式之外,小费制还有许多其它目的:或者是对服务行业的同志表达战友之情,或者是资产阶级为扼杀起义虽不情愿但不得不义务做的付 出。小费能够免除罪孽和不道德,所以还具有宗教性质。小费是没良心的人为他们沉溺于奢侈享受的不道德行为而付出的内疚费。付小费既是一种支配性行为(在金 钱中展示权力),也是一种服从性行为(以金钱方式向服务人员致敬)。所有这一切都很色情且让人兴奋,从而解释了小费制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小费制这一令人困惑的、活跃的、和高度变态的社会模型让我们同时成为奴隶和主人。服务行业的模式还延伸进入卧室,成了当代色彩的强调口交和“服务”性伴 侣。这一现象是跨文化的。在后工业时代【3】的西方社会,服务行业拥有最多的工作机会:美国,这个把大部分工业出口到更便宜的世界上其它地方且在农业上实 现了机械化的国家,80%的工作机会在服务业。事实上,美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接近彻底的二元对立:一边是资产阶级或所谓的“中产阶级”;另一边是 服务业。

不过即便这种二元对立也是模糊的。中产阶级是一个所有美国人都能贴上的标签,可能除了少数自称有钱人的饶舌歌手外。比如,股神巴菲特【4】很有可能自称中 产阶级。政客们在他们的重要演说中总是要迎合一个虚构的中产阶级。在美国,中产阶级的本意(资本所有者、富人、不是贵族出生的有钱人)已经被拿掉了,变成 用来代指社会地位在中间的人,介于最有钱的那个人和最穷的那个人之间的所有人。在美国,除了那两个人之外,所有人都是中产阶级。

当然,是否中产阶级的决定性因素并非一个人银行账号上的余额,而是一套价值观念。这是一个对自己行为的后果很关切的社会团体。在人们的阶级意识更为高涨的 时期,“中产阶级”曾经是一种侮辱性的说法。法国的无产阶级鄙视那些为了某种想象的未来而出卖现在的人,称他们为“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行为包括了投资 股票、买保险、拥有房产、崇拜工作、热爱科学,以及尽管有钱依然厉行节约。简言之,非宗教的新教主义。对于立足于当下此刻的无产阶级来说,健康饮食、节 制、得体有礼,和通情达理的行为都是中产阶级的作派;无产者不会担心利率和“将来的一毛钱”【5】这类问题。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比他们地位低和地位高的阶级(有遗产、有头衔的贵族)都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鄙视工作、看不上新教伦理,并且他们毫无愧疚地追求醉酒和 奸淫那类感官刺激。 贫穷的或者从未发生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或社会都以纵情声色著称;而在经济上发达的地方,放荡的寻欢作乐并不常见。在美国人的概念里,这些地方不可理喻; 他们觉得那里的人们是野蛮、残酷和疯狂的。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本质就是要么通过资本主义把人们变成美国人,要么杀掉他们。他们死了也比(不能像美国人那样) 活着强。

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英国内战一样,是一次新教的、共济会【6】的、资产阶级的革命。就如同美国和以色列宣传的中东暴力事件一样,美国革命是一次社会 宗教的感知的大冲撞。一方面,加尔文主义【7】的资本家们崇拜勤奋的工作;另一方面,和神职人员结盟的地主阶级则把工作视为人类的诅咒。当共济会的力量获 胜之际,以增长为导向的强调工作的意识形态也盛行起来。

当年美国的资本家都是奴隶主,主要通过剥削奴隶(强制他们劳动,且不付工钱)来积攒财富。但是他们高度尊重劳动的概念。他们标榜自己个人很勤勉;从杰斐逊 【8】和华盛顿【9】的成就来看,他们中的有些人确实很勤勉。这些人的革命为美国奠定了基础;从很多方面看来,美国至今依然是一个囚犯劳动营。

移民们来到美国,把这里称为“机遇王国”,典型地说明他们是冲着赚钱的希望来的,而不是什么开明的社会价值观或生活质量。你如果去布鲁克林 (Brooklyn),那里的楼房和火车会提醒你:在工业化时期,纽约市本质上是外国纺织工人的集中营。当年那些纺织工人和今天服务业不那么引人注目的雇 员们一样,工资极低。

他们当年也是因为想到机会而平静下来的。小费罐子里的机会工资有点神秘、包含未知、实际上带有迷幻效果;因而比冰冷、生硬的薪水支票更有吸引力。那个小费 罐子也因此成了工人们不抵抗的象征。在当代社会,巨量的、贫穷的服务业“中产阶级”人士们引人注目地互相交换慷慨的小费,从而支撑起一种自我恭贺和假装有 钱人的狂欢;这种狂欢必须结束。只要人们对模糊的“果报罐子”【10】收入的幻想依然污染了大气,就没有人能够接受一支没有薪水的劳动大军通过他们同事的 内疚感来补偿收入这一事实所包含的极端的不公正。

你能否想象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在匹兹堡那些脸上满是烟尘和污垢的钢铁工人们,把自己的工资拿来付给工友,而他们的工厂老板却在叫穷?这就是现在在我们幻想经 济学的旋转木马上环形拉动的现状。当第一位咖啡师拒绝他不当班的同事用加重的手势表达出的无忧无虑的慷慨时,整个臭气汹天的小费制度将崩溃成一个愚蠢的小 土堆,露出其卖身契的本质。

{原文作者:伊恩·斯文诺尼尔斯,原文发表于雅各宾杂志网站}



【译注】
  • 1.兄弟会(fraternal order)是一个男子与男子发展朋友或兄弟关系的社会团体,致力于其成员在智力、体力、和社交方面的发展。此处指警察接受捐款的慈善组织。
  • 2.《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是福斯广播公司从2002年起主办的美国大众歌手选秀赛,英国电视节目《流行偶像》(Pop Idol)的美国版。中国的所谓“超级女声”什么的都是模仿这一节目。
  • 3. 后工业(post-industrial)社会是一个社会科学名词,指始于六十年代的西方工业社会转型出现的社会现象,该词最早出自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 (Daniel Bell)的著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 4. 沃伦·爱德华·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1930年生),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一般人称他为股神。他2010年个人财富排名全球第三。
  • 5. 将来的一毛钱(slow dime),出处是口语“现在的五分钱胜过将来的一毛钱(a fast nickle beats a slow dime)”。 说的是货币的时间价值问题,也就是说,在生意买卖中,把货物变成现金的时机宜早不宜迟。
  • 6. 共济会(masonic)出现于18世纪英国的具有宗教特点的兄弟会组织,是世界上最庞大的秘密组织,宣扬博爱和慈善,追求完美人生。共济会成员包括众多著名人士和政治家。
  • 7. 加尔文主义(Calvinism)是16世纪法国宗教改革家、神学家约翰·加尔文毕生的许多主张和实践的统称。
  • 8.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年-1826年),美国第三任总统(1801年─1809年)。同时也是《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
  • 9.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1799年),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殖民地军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10. 果报罐子(karma jar),这里指的是小费罐子因为是其它服务行业同志的血汗钱来支撑,而有了因果循环的味道。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



 

所有跟帖: 

很深刻。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民众如水般易被控制,然而水终将流向大海。 -乱弹- 给 乱弹 发送悄悄话 乱弹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13 postreply 19:35:50

这种狂欢必须停止,说得太对了 -acme- 给 acme 发送悄悄话 acm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13 postreply 20:32:14

哎,看得我都内疚了。 -玉垒关- 给 玉垒关 发送悄悄话 玉垒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4/2013 postreply 08:33:46

黑人脸皮厚,最喜欢主动要小费,哪怕他做的事与小费一点都不沾边。 -难缄其口- 给 难缄其口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4/2013 postreply 19:25:47

谢谢楼主好帖。还是喜欢中国不收小费的风俗 -唵啊吽- 给 唵啊吽 发送悄悄话 唵啊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4/2013 postreply 20:59:57

小费本质是压榨 -十块糍饭糕- 给 十块糍饭糕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4/2013 postreply 21:11:19

我觉得中国恰恰需要实行小费制度。 -flyingcow- 给 flyingcow 发送悄悄话 (313 bytes) () 09/14/2013 postreply 21:37:50

中国人太扣门,虽然对自己好,但看到要花钱,一千个不好的理由都能找出来 -zhuozhuo- 给 zhuozhuo 发送悄悄话 (64 bytes) () 09/14/2013 postreply 23:05:42

在大城市里每天都离不开要给小费,不能太抠,也不能太大方。不然受不了。 -东沙沱滦- 给 东沙沱滦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6/2013 postreply 07:19:40

要起奖惩的作用就要有分寸,胡乱多给少给都扰乱这个体系 -zhuozhuo- 给 zhuozhuo 发送悄悄话 (32 bytes) () 09/16/2013 postreply 08:37:35

为什么不是增加工资,而是让顾客掏小费?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366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05:42:09

不是主子,就是奴仆?觉得你缺少对生命的基本尊重。。。 -zhuozhuo- 给 zhuozhuo 发送悄悄话 (96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07:38:15

我不会因为给了人小费而觉得高人一等,如果我去服务 -zhuozhuo- 给 zhuozhuo 发送悄悄话 (152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07:47:11

就工资或小费对比,为什么小费好,是有经济原因的 -zhuozhuo- 给 zhuozhuo 发送悄悄话 (406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08:00:36

Ding! -jojo1971- 给 jojo197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08:03:56

好多中国人为省钱,给小费很扣缩,直接放弃了保证服务质量的权利,不仅cheap而且愚蠢 -zhuozhuo- 给 zhuozhu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08:35:39

看了你的第一句,就知道无法教育你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10:05:52

呵呵,说不出道理了?有点下不来台了? -zhuozhuo- 给 zhuozhu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10:19:38

文章已经写的非常清楚,像是为你定做的,你看不懂,我也没有这个责任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10:26:22

那文章哗众取宠吧,哈哈 -zhuozhuo- 给 zhuozhu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10:28:55

很简单,不坐出租,在家吃饭,自己剪头发,讲到底,一切奢侈的生活习惯全放弃,就不用给小费了 -jojo1971- 给 jojo1971 发送悄悄话 (1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08:02:27

企业主把消费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不应该提倡小费制度, 是对纳税人的剥削,超额征税。 -redapple02- 给 redapple0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11:44:56

说穿了就是帮老板逃税的一个怪胎! -HUDIEMI- 给 HUDIEM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5/2013 postreply 20:46:51

英兄,您推荐的这篇我转帖了,多谢您!~ -Yuan- 给 Yuan 发送悄悄话 Yu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3 postreply 05:24:51

谢谢好帖,给小费是为了基本服务,还是超额服务? -过山车乘客- 给 过山车乘客 发送悄悄话 (162 bytes) () 09/16/2013 postreply 11:59:45

谢谢好帖,给小费是为了基本服务,还是超额服务? -过山车乘客- 给 过山车乘客 发送悄悄话 (162 bytes) () 09/16/2013 postreply 12:03:27

应该与服务无关,其实把金钱交易称为服务本身就有点矫情 -英二- 给 英二 发送悄悄话 英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6/2013 postreply 20:44:2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