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读一本书

来源: bymyheart 2011-02-09 14:59:0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01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bymyheart ] 在 2011-02-11 13:49:5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同读一本书

我的朋友潘美关心中国文学,阅读了不少中国作家用英文写的小说,以前她读完了就寄给我问我怎么想,有的书我读过,有的是她寄给我后我才读,有时候我也会介绍给她我觉得不错的介绍中国的书,交换一些读后感。

最近潘美的小儿子学习中文暑假将参加哈佛和北京一起联手办的中文课程,潘美就愈发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了,圣诞节时儿子送给了她一本《围城》(Fortress  Besieged)。潘美读完了写信给我,说最近一直特想和我聊聊,问我是否知道这本据说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小说’。我于是告诉她我是好几十年前读过这本书,因为钱钟书的大名,也因为他的‘围城’的名言,和他在书里对方鸿渐们的精彩描写,至少在当时的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学里,钱钟书和围城的确是很了不起,是我读过的好书之一。

潘美之前和我一起讨论过哈金的   <  A Free Life >,也聊过Da Chen, Amy Tan ,等等用英文写小说建立了声誉的中国背景的作家的书。她说她喜欢哈金的书,读完了潘美说‘无法不想到你和你们一家人····’。我们一家是这20年来她最熟悉的中国家庭,她看着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落脚,挣扎,迁移,奔波,成长,成熟,····这期间她始终关注,关心,爱着我们和孩子。她从我们身上印证着那些中国作家故事的人文价值吧,观察着我们的心理的成长和成熟,她一定在想我们为什么要反认他乡为故乡的背后的辛酸和艰难还有骄傲?

这20几年,她和我一样带大同龄的孩子,看着他们健康成长,成为阳光向上知书达理的青年,我们分享一样的欣慰和骄傲,担心,一样的育儿观,价值观,
 同时潘美知道我比她不容易。这是事实吧,虽然我没觉得。

潘美甚至有些激动地把儿子写的申请哈佛-北京联办的暑期中文班的文章传给我看,信中提到他从很小就对中国和中文着迷,去年在国会山作实习生期间,他惊讶地发现,很多国会议员在中国问题上依然怀着极深的偏见,很大程度上因为他们对现实中国的无知,这也和他们不会中文有关,这促动了他要进一步学好中文的决心。我读了十分感动,潘美说:‘儿子虽然没提及你的名字,但我相信是你和你们一家使他这样对中国文化有兴趣。’我真的感动了。

20几年的生活对我们两个萍水相逢的家庭来说,我们的交往就这样点点滴滴影响着我们的儿女和他们对彼此文化的认识和兴趣,谁知道呢,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子女会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领军人物也未可知,不过,就是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下一代彼此不再陌生各自的文化也是一件好事情。

我的朋友昨天干脆给我寄来了她和一家人今夏随旅行团去访问北京上海苏州的详细安排!

信末尾她说,‘看完了围城,喜欢,不过远远不如读哈金和Da Chen的书那么容易,我把英译本寄给你吧。’

我喜欢哈金,但我知道钱钟书的《围城》可是比哈金的书在中国读者里边地位高的多,文笔也更犀利,我不知道究竟是翻译后失去了文采,还是我与潘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读出来的东西不一样造成印象不一样,也许都有。我也不知道是谁翻译的。现在很多书翻得很烂也是事实。

哈金的A Free Life是写中国人的故事给美国人看;他面向的读者是像潘美这样的关心中国,知道一点中国人的故事,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他们是一个怎样的内心世界的美国大众。钱钟书的围城是要把在外国混成‘假洋鬼子’的一批中国文化人的故事写给中国大众看,大部分中国人那时候并没有机会真的看过外国的月亮,到底圆不圆全凭那些见过的见仁见智的描述了。钱钟书的笔下辛辣潘美大概很难体会出来他的幽默在哪儿,而哈金写得这些人事都是在日常生活里见到的,没有一个背景时代的隔离阻挠阅读理解。

这百年来中国人在海外海内的纠集过程里辛酸苦辣甜,起伏得失怎是一本书一个人可以盖全!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本书的章节都有独特的精彩和辛酸,我们在外国人眼里的千人一面的印象就像某个中国画家的作品,但至少我从来没有认同过这样的概念。我不认同又怎样?在我们的文化里求同不求异,和后来的党同伐异不是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烙印吗?如果我是一个外国人,我也只能从一个一个的浪潮里涌出的一类相似的面孔和行为里概括‘中国人’这个巨大内涵的定义放在自己的定义里。

我们认识美国社会也有同样的倾向。好在这是一个开放和鼓励个性的社会。

避免偏见形成只有与更各种人交往,真正走入生活而不是隔岸观火,读更多的书。当然敞开思想,亲身经历和感受远远超过那些闭门造车的书本。

潘美和我同读一本近20年来中美文化,人际交流,和在美国生活里抚养孩子这本大书,我们读出共同也读出差异,这差异往往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变化的世界已不能用昨日的观念去解释清楚。对于一个5000年文字史的文化解读更不是一本书可以说得明白,更别说我自己已经成了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解释中国这个庞大的概念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有限。中国人的定义如今真是不好确定,看你指的是哪一群人了,那是涵盖天上人间的宽度。

我希望我的朋友走马观花后会接着更有兴趣了解我的家乡和我的同胞的真实生活,我愿我们一起接着同读这本充满变化,琳琅满目的大书。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冰语
  • 树影扶疏雪地印象
  • 味道不错的几道菜
  • 改良过年
  • 祝福常青人新春大吉!
  • 所有跟帖: 

    为读书人鼓掌!为用心读书的人鼓掌! -大坐家- 给 大坐家 发送悄悄话 大坐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5:09:11

    谢谢作家兄的鼓励。读书是个习惯吧,能读懂生活这本大书是智慧。我须好好努力。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33:18

    co:为读书人鼓掌!为用心读书的人鼓掌! -晓雨1- 给 晓雨1 发送悄悄话 晓雨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54:26

    向用心读书的人学习,致敬! -龙坡居士- 给 龙坡居士 发送悄悄话 龙坡居士 的博客首页 (69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6:02:17

    书是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最好的桥梁. -史迷- 给 史迷 发送悄悄话 史迷 的博客首页 (64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24:18

    该回心君的,老大先帮着收下:) -史迷- 给 史迷 发送悄悄话 史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29:15

    那不是我儿子,是朋友的小儿子,我看着他长大成了一个大人,说话一套一套的。他是一个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71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43:11

    谢谢龙兄,您是读通透了社会这本书的达人,我还是需要努力阶段。问好新年。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37:18

    "我们的下一代彼此不再陌生各自的文化也是一件好事情" -hz82000- 给 hz82000 发送悄悄话 hz8200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6:21:48

    人际之间交流是减少误解和偏见的最好途径对吧,谢谢。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45:53

    我很推崇钱钟书的“围城”理论,因为它可应用于生活中许多的事情,不仅仅是婚姻。 -fatguy73- 给 fatguy73 发送悄悄话 fatguy7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09:29

    你说得对,婚姻关系也是人际关系,如诗曰:‘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108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8:53:26

    心君,你说的庞雄是哪一位枭雄? -龙坡居士- 给 龙坡居士 发送悄悄话 龙坡居士 的博客首页 (147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9:26:12

    庞雄也让我想了好久:) 野狼大概猜得快:) -史迷- 给 史迷 发送悄悄话 史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9:34:24

    刚跟我说过自己20年不读书还这么明白快嘴,你要是再多读几本书谁还能跟你一块玩儿?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59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19:37:06

    也许“胖熊”更贴切?:o -fatguy73- 给 fatguy73 发送悄悄话 fatguy73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11:17:56

    给爱读书的心妹妹鼓掌!中国人的幽默外国人不太好懂,就像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外国人的幽默一样。。 -五味七色- 给 五味七色 发送悄悄话 五味七色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20:12:32

    谢谢班长鼓励,幽默理解得恰到好处需要功夫,对文化对人性对语言吃透--会心一笑水到渠成。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10:36:09

    比喻的好,不同的人读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再读同一本书还会有新的理解。 -林笑- 给 林笑 发送悄悄话 林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1 postreply 20:34:36

    这点上非常同意你的评点。谢谢阅读。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10:37:43

    读书就像读帖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飘人- 给 飘人 发送悄悄话 飘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05:43:51

    谢谢飘兄。很实。只是书比帖子要更复杂一点,承载的容量更多,就更是莫衷一是的情形。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10:41:22

    祝心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心无- 给 心无 发送悄悄话 心无 的博客首页 (332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08:40:20

    谢谢,有一句值得读的话我就没瞎耽误工夫:))你总是鼓励有加的。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10:43:42

    是的。即使同一篇文章同一个电影,不同的人理解的也不一样,何况一本大书了 -润涛阎- 给 润涛阎 发送悄悄话 润涛阎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10:02:20

    阎兄说得很对。所以让人‘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是极其不可能的,那只会造成说假话的,或言不由衷的 -bymyheart- 给 bymyheart 发送悄悄话 bymyheart 的博客首页 (67 bytes) () 02/10/2011 postreply 10:49:5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