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请进:

本帖于 2010-03-02 12:25:33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娓娓还记得军港的夜这首歌吗?每当我听到苏小明那醇厚沉静的独特嗓音,就会不由自主地沉入于山东某港口,夜黑风高那个难忘的夜晚,轮船靠不上岸,却第一次次努力想抛锚的情景。

我和ZOE两个小女孩是文革后期,自行联系上海运局,随一艘只有男性船员的油船出海工作的,在东海,黄海,渤海和公海上航行了半年。。。年代是比较久远了,可惜当时所有的记忆的细节,随着动荡岁月几乎消失殆尽,曾经的一些片段记录,也在频繁的搬迁中被家人投进了历史的垃圾箱。。

几天前看到了娓娓倾注心力费时打磨的这个莺歌海系列,感到何等有幸!因为好多相似的经历,船上的生活片段,慢慢又在脑际重新闪现。

象娓娓这样的文章精品,是需要花时间认真阅读的!所以今天,我什么事都放下了!从第一集开始,仔仔细细地读,一边读,一边擦眼泪。。

写得真好!依靠着这份难得珍贵的笔记,你得以回复当年旅程所见所感之真实,又因为20多年时代变迁人生阅历的积累,融入一些今天的感叹。

是呵,关于晕船。。我们那时是把胃全吐干净了的,甚至包括那种绿色的液体,然后手拎一个小铅桶继续在甲板上晃悠着前进。。。

是呵,要通过小船登岸,下绳梯,很快乐的一件事,被人提着上大船~~我们曾在水手长指导下学过怎么样编绳结,打各种各样的水手结,至今未忘呵。

不过因为是在船头的地下舱里工作,我们时刻感到甲板上有一双眼睛(阳光下的影子投射下来了。。)在关心我们在保护我们,那是船上最威严最不苟言笑的那个浙江籍大副,甚至当班,他也会从驾驶舱里举起望远镜跟踪并关心我们的安全。多好的一些人!

是呵,关于轮机舱,多么喧闹!充满机器轰鸣的一个地方,真使人受不了。。。可是这些轮机员(同水手不是一种文化背景?)他们是最容易得思乡病的!在船上漂流久了,他们是最先换上干净的衣服,最先到一个码头就抢先上岸“着地气”的人们,也是最喜欢在岸上享受逛街的乐趣,最晚上船的那些人,其中有个姓何外号叫“何垃圾”的三管,他是啥都喜欢买一些,将来要带给四川老婆尝鲜,这样的一个耿直而重感情的好汉。。。

是呵,打牌。当年船上哪有什么娱乐可言,当完班的水手轮机员只有吃睡两件大事。。。但有个餐厅,不吃饭的时候他们就在那儿聚拢了打牌。我们也参加,然后就被驱逐,因为太不懂作弊,被对手嚷嚷几回。。。(仅仅剩下的细节之一)

是呵。原装可乐,船上吃得很好,都是当时贫乏中吃不到的高级食品。很可笑的是连高能量饼干,我们也会去救护船的储藏箱里去偷一包出来尝尝。其实在船上,只要你说饿,厨房里是敞开让你挑选的,但我们只是调皮~~

是呵,就是这些退伍海军,这些专业人员,这些普通的人,在文革几乎破坏了一切经济基础的状况下,努力地勤勉地不为人知晓地撑起了国内原油运输的担子,保证仅有的一些大型国企得以维持下来。。

是呵,他们的工作听起来很新奇,待遇很好也很有保障,(可以到处旅行游码头,原先小孩子的想法。。。)其实并不尽然,那种随时面临风暴恶浪,那种随时可能发生故障,孤立无援的感觉是深深刻在他们低沉的嗓音和微蹙的眉尖之中的,当班时我们见不到,他们全心工作,很投入,可是在餐厅,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孤独和单调,他们思乡思念家庭孩子!!这段经历,使我对这些船员充满尊敬和同情。还有温情。。。因为就连女孩专用的卫生棉,他们都特地向岸上预定了,(船上从来没上过女性工作人员,连女厕所都没的)——用不着你去要,他们会偷偷地,塞一包在你的被褥下面,还记得当时我和ZOE摸到这包东西时相视,抿嘴,憋着,收敛笑容,都不敢大笑出声,因为隔壁就是那些单身小伙子的宿舍,钢板的船舱并不是很隔音。。。

感谢娓娓给我一个机会了解80年代里中国海洋气象学的的一个著名科学之旅,写得这们好!有详尽的记载就是好,也为你没有参加北极行而叹息,但是难道人的命运都是早早就刻在天上的?放弃一头,也许你就得了更多的收获?

匆匆写上几句,尽在感叹不言中。

与娓娓充满科学根据的真实记载无法相提并论,权当你潜心写作之后一段稍息时的闲扯。。。等待你更多佳作。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