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串联之旅( 2 ) (图)

本帖于 2010-03-02 12:25:33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1.   建国初期,铁路牵引动力仍是蒸汽机车。是干线客运主型机车,一直到1966年停止生产.铁道部下令四方机车厂开始生产内燃机车.沿记得我们这趟列车是蒸汽机车牵引的列车.最高时速是80公里,一般时速就是60公里. 成都至北京铁路里程2042公里全程运行时间就是昼夜不停也需要34小时.但我们这趟列车是不可能不停,当时铁路是单线,沿途要让行货车,军用列车,专用列车及普通客车.

2.  

 

3.   这趟列车之旅是我第一次出川之旅.很兴奋,好奇地观望窗外快速闪过的出成都站后就一望无际的川西坝子田园风光.时令已是深秋,田野的夏熟作物已收割,准备秋耕。农民正在田间操着耕牛翻耕土地,准备播种明年春收作物.列车时走时停,有时小站也停。列车一停下,我们都从车窗内爬出来,在站台边上大,小便,因为列车厕所已挤满了人,不能用,只好下车解决。火车上二天二夜的那个挤,真是可怕。最重要的就是占领厕所,否则一路受罪,男孩子还好点,拿个茶缸就可以尿尿,女孩子就倒霉了。

4.  

 

5.   列车驶过德阳市后,从平原转入丘陵地区,根据史料记载,或从著名作家沙汀描述他故乡安县的小说中也可得知从德阳,罗江到绵阳沿途山岭从民国时期到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时期之前都是满山遍野树林复盖,满目葱笼。而此时列车窗外一片荒山秃岭,红土裸露,满目苍涼。从五十年代开始就高喊要绿化这片山岭,到至今快六十年过去了,县委,市委,省委书记不知已换了多少批了,仍然是荒山秃岭依旧,没有变。我2008年春节乘汽车回江油故地重游,经过这片山岭时,从车窗向外望去,不知曾经多少次经过同样是这片山岭.我们四川有这样美丽的青山绿水的山川,有这样一年四季温暖如春的气候,我一生浪迹过的地方不少,每当浪迹天涯归来,总要以这儿故乡的山水是仍然最接近理想了.只见窗外满山遍野无树木复盖。其中无树木的荒坡就有位于罗江附近的古代三国时期蜀国落凤坡古迹和白马关庞统祠。据史料记载刘备当年引兵入川,军师庞统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罗贯中记录到,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可见当年此地的森林繁茂,自然景况怡人的真实情况。星移斗转,时代变迁。时间从公元220年到1966年仅过了1746年,我们竟然将先辈的大好河山糟蹋得不像样了。愧对祖先啊

 

列车运行一小时从德阳穿过这片丘陵地带后,就迎面而来的是从龙门山脉北面宛延流来的清澈的涪江,驶过涪江大桥,见由这条河流冲积而成一片坝子上耸立着一座年青而又古老的工业科技城市绵阳。坝上建筑物星罗棋布。经过建国后17年地建设,这座城市已颇具规模了。列车徐徐地驶入绵阳车站。列车刚一停下,我们也迫不及待地从车窗内爬出来方便。站台服务员推着小车沿列车窗口推销食品,我匆匆忙忙买点食品带上车,怕我的硬卧车位人离开太久被别人占有。列车停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换了机车头,加足了燃煤,列车启动向北驶去。绵阳车站到江油中坝车站距离大约为50公里。后停靠在江油中坝车站。在漆黑的夜空中,我从车窗向外望,根本看不清楚一公里开外的发电厂的高大的烟囱。但见电厂厂房灯火辉煌,一片繁忙的生产景象。但被文化大革命的狂热激情所干扰.

列车不知停了多长一段时间,在夜色中向厚坝,小溪坝,沙溪坝,竹园坝,斑竹园和马角坝车站驶去,我伴随着车轮撞击铁轨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中进入梦乡。睡梦中迷谜糊糊地觉得列车已到了马角坝车站,窗外站台灯火通明,声言嘈杂。马角坝车站是换机车加燃煤的地方,设有机务段,还算是宝成线上一个大站。火车朝前行,就是上坡路了,这个坡度就长了。一直要经过昭化,广元出四川翻过秦岭到宝鸡时,才算完。距离近500公里。换车头时,加挂列车时撞击的震荡弄醒了我,后列车驶出马角坝车站我又进入了梦乡。一直到天亮我才醒来。列车正在翻越秦岭。翻越秦岭是整个旅途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660公里长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有270座共82公里长的隧道,一路上,列车不断在进进出出隧道,一瞬间进入隧道成黑夜,一出隧道又变成白昼,黑白交替中,从窗外望去下面隧道和铁路一级一级地盘山而上。一天就钻了数不清的山洞!有的从山左侧钻进,在山洞里转了方向,却在另一个方向钻出,有时还由一座山的悬崖绝壁钻入另一座悬崖绝壁山势险峻,峰连峰。有时隧道洞里阴森滴水,出隧道后就是桥,各式各样的桥.造型各异.整天盘桓在云雾里钻山洞.

 

在这秦岭大山中,根本看不见我们天府之国的青山怀抱着的平原,江南水乡的稻田,水牛在田间徘徊景致.秦岭之险峻,阻隔了巴山蜀水向北的通途.难怪有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其著名诗篇【蜀道难】中吟唱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绝句。从广元向北行驶,山势越来越陡,如由山麓向山腰爬翻过秦岭进入陕西省。明显地可见到处是黄土秃岭,与秦岭之隔的四川省相比,蜀地则山山岭岭均是青山绿水,而前者就像黄土高原,树木稀疏,荒凉.两者的自然境貌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秦岭应该是南北分界线了。

 

到宝鸡站,停车换机车头后,继续向西安进发。到西安火车站早已天黑了。但西安车站仍然是灯火辉煌,站台上人来人往,想上车去北京串联学生很多。西安火车站的乱,看起来与成都火车站差不多。秩序是紊乱透了,站台上好多天没有打扫,垃圾成堆。站台上卖食品的小车很多。但据站台服务员说:相隔不到两个钟头,就有一列向北开往北京的客车经过西安火车站。这对西安串联学生自然是很幸运了。机会比我们大多了。我与洪翻窗下站台去方便,顺便在站台上买了些食品。可惜来去匆匆忙忙,没时间游览这座曾经是13个朝代历经1062年的著名古都。原本打算从北京返川时,路过停留再拜访这座古城。看看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唐时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还是东方最大的国际性的都市的古都长安.可惜返川时,从广州沿湘黔线,乘车从贵州贵阳经重庆回到成都的。从此就与西安失之交臂,到如今也未曾到过西安.今后不知何时才有机会了。

 

列车又是在夜色中驶出西安车站,沿陇海线向京广铁路驶去。天亮了,我一觉醒来,看窗外一片灰色的大地,一马平川,这才是真正的大平原,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平原,一望无际.从大平原的田野上,才能见到这么大的圆大鲜红的太阳,阳光撒满大地,阳光从大地平铺过去,伸向远方.虽是深秋,但还没有下雪.列车驶过关中平原就进入了华北平原.过了三门峡车站就进入河南省地界.,已经在列车上度过两夜,今天晚上就要抵达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车内来自全川各地的红卫兵早已兴奋不以,迫不及待了.

 

我见新,洪都兴奋不以.. 新与我同学多年了,新和我的友谊应该说是深厚的.他和我是初,高中同班的同学,文革中同属一个造反组织战斗队.是我25初中643班同学,他当时在班上学习成绩突出, 64年初中毕业,考七中未被录取,后分配到川师附中,他家庭出身是小商人.就只能加入红战友. 洪是水津街中学毕业后,考入附中的学习成绩好,身体不大好.读高一下半年时,突然胃大出血,人昏倒,紧急抢救,才挽救一命.后回家修学半年.养了半年病,虽然渐就痊愈,但还没有断根.复学后成绩仍然能赶上. 成绩在班上居中上游.

 

由于连日的旅途劳累,列车内环境恶劣,空气污浊,在加上睡眠不足.我见他脸色难看,怕他身体不舒服,有病.我关切地问他身体是否不舒服,他乐观地回答身体很好,不用担心.他仍充满信心一定能到北京见毛主席.列车到了华北平原,驶上京广线后,车速明显地加快.停站时间缩短.列车在河南新乡车站停下,要换机车头,添燃煤.站台上很多小贩在卖道口烧鸡.我早就听我父亲讲过他1952年乘车沿京广线从武汉到北京去学习,在新乡车站下车买过一只道口烧鸡,吃后赞不绝口,回家后还念念不忘..我便也从窗口翻下站台,买一只河南道口烧鸡,带回车内慢慢享受.

 

那只鸡是用泥巴包裹烧烤的,小鸡,不是现在用化学激素饲料喂养出来的.是一只真正的土鸡,也不会是瘟鸡,那个时代也没有现在这样败坏的道德风气,到处都是坑蒙拐骗,不择手段赚没良心钱.特别是吃的食品更是触目惊心.根本无公信度可言.当时食品比较信得过.打开外包装,露出一只酱黄色的烧鸡,香气扑鼻而来,配料讲究,,加工精细,造型美观大方,色佳味美,美味不腻,只要提着鸡腿一抖,即可骨肉分离.以独特风味令人倾倒,不仅是佐酒助兴与节假日馈赠之佳品,而且是招待来宾与举办婚宴的佳肴.

 

我当即与文,张两位同学分享之.不久列车从新乡站发车.离北京越来越近了,望见窗外闪动的华北大平原的田野景色,兴奋不已,经过两天两夜列车上痛苦煎熬,终于要抵达伟大的首都北京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到北京,只是印象中的北京.尽是童年和少年时对北京的记忆.59年大跃进时期闻名全国的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等.在夜色中,我们这趟从京广线开来的列车上,已经可以望见北京城的万家灯光,北京夜晚是美丽的,虽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火车站倒是灯火辉煌的.

 

终于到达了北京永定门车站 。这也是我第一次到北京.下车后,我们就排着长龙阵,等待分配住处.因时间较晚,我们一行三人暂时分配到北京工人体育馆过渡性住宿一晚,待第二天在另行安排.我们在夜色中到达北京工人体育馆,馆内外已是人山人海.在馆外的绿化地带,矮小的冬青树周围,看见男男女女的蹲在树丛下,拉大小便,匹匹啪啪之声不绝于耳,臭气熏天.正当我们跑开,急急躲避之时,突然洪不行了,脸色煞白,倒地大口吐血.胃大出血.神智不清了.刹那间人群围观,挤得真是水泄不通。我们赶快通知接待站。接待站来人将他立刻送到接待站设置的急救站,医护人员又把他马上转送医院抢救.幸好当时真正的讲究为人民服务,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否则在当今社会腐败堕落,一切向钱看,一切要钱,没有钱只有在医院等死的社会风气下,早已命丧京城了.

 

当晚我们就与他分手.但我自己内心却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我隐隐地感觉着愁怅。和我们共同朝夕相处的同学要分手了,而我心里也暗暗地祝福他能够平安地康复。参加毛主席的接见后安全返川。他留在医院治病,之后一人返川.(我们出乎意外地于2008年春节的时候在成都市中心人民南路广场相见。我们是阔别十年后的再见的。一九八八夏天年我出差到西非的尼日尼亚,北非的突尼斯,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塞内加尔,加那里群岛,西欧的法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南斯拉夫返国后,在成都街头遇见了他,自从那次分手后,没有想到十年以后,经历了岁月沧桑的变迁,我们又能够再见了。见到他之后我心里在隐隐着痛。只见他蓬头垢面,花白的头发,衣着慺烂赃得发亮,手提一塑料袋,与那些三五成群在城区的马路上靠检塑料瓶为生的人一样地谋生。我知道他终生一人,无妻,无儿女。他的具体情形我不大清楚,我问他:“你的社保,医保呢?”他默默无语。大家都知道在这贫富悬殊的时代这样的事到处都在发生。我们除了感到伤感,同情之外,一般地说来,我们也帮不了他什么忙。我也只有安慰他,向他告别,握手,匆匆忙忙地走了).

 

很晚了我才与新同学睡在工人体育的场馆内,地面铺上草席,密密麻麻的睡满了串联学生。第二早晨起来,连洗漱困难,在馆内串联学生供食处,用完早餐。排队等接待站分配住处。当时体育馆接待工作工作是异常忙碌,差不多是全天二十四小时接待.从差不多每天清早一早,到晚上甚至就是深夜串联学生也是穿流不息前来报道.我们一行两人被分在百万庄的一所中学内。乘专车抵达后,当时感觉校园还比较宽敞.整个校园内,大大小小的有十几二十几栋房子,有上体育课的操场坝,全校一个人影也没有.大慨也是文革后停课了.据称师生都去外地串联去了.校园由一道围墙围住。走出大校门就是麦田,步行一公里可以直达进城的公共汽车站。我和新同学住在这里后,数次寒冷的早晨出校门,沿着霜冻的小路穿过麦田,步行到公共汽车站,搭车进城。沿途只见住在麦田边的农舍的农民用手动机械把手从井下提水。

 

校园内显得很荒凉。树木稀疏,一片苍黄的景色。而我们四川校园的景色全不如此.我们校园内有葱茏的树木复盖,校墙外是一哇一哇的碧绿的稻田,夏季晚间田里的夏虫蝈蝈地叫,伴随我们上晚自习.学校大食堂后面是人民公社的狮子山花果林.遍山的果林延伸得很远.再上一个坡,你就可看到成昆铁路.铁轨穿越狮子山朝昆明方向延伸.接待我们的是校革命委员会的一名工作人员。他查核了我们介绍信后,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这所学校接待站的情况。然后把我们分配到一间教室住宿。

 

房子特别的宽敞.教室内住宿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东北辽宁省,湖北省武汉的.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自己家乡文化大革命经验.每间教室已把课桌全搬运走了,被杂乱的堆在一间教室内.教室地上铺的是稻草,也没有被盖。中间放一个火炉烧煤球取暖。煤烟由烟筒导出室外。以防煤气中毒.安顿好住处后,这位工作人员向我们宣布了纪律.按每个教室内所住的学生编为一个排,每天早晨准时在校园操场坝上军训.由校内派来的解放军负责.准备毛主席的接见.我们过几天就要参加毛主席在天安门上的检阅.我们一共参加两次毛主席接见.113日的第六次,1111日的七次的接见.我们离毛主席接见的时间很近了.校内接待工作人员一再向我们强调,要作好一切准备.

 

第二天我们抓紧时间去先后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参观,主要是看大字报,听辩论会,参观红卫兵成果展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看大字报,大字报内容太多,我就如饥似渴的有选择性抄写了大量好文章,也没法抄写更多的.已经快下午,抄写停了下来,想到四处看看,校园太大,转了转,北大清华更仿佛是一片大字报的海洋,这里原本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发源地,北大的聶元梓文革的闯将,「文革」時期北京大学的造反派領袖,因張貼《宋碩、陸平、彭珮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第一张全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大字報,發動衝擊北京市委大學部副部長宋碩和北大領導陆平彭珮云而聲名大噪。北大的聶元梓和清华大学蒯大富已经成为闻名全国的风云人物。这里原本就有搞运动的光荣的优良传统。是1919年”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此时的北大清华校园内到处张贴的是讨伐彭珮云,宋碩,陆平,蒋南翔等的大字报。在大字报栏上引人注目地用毛笔粗大地写着“一条又黑又粗的资产阶级反动的教育路线专政无产阶级十七年”的标语。严然已把北大清华造就成了一座文化大革命的战斗堡垒。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的大串联之旅(1 ) (图)
  • 我的大串联之旅( 2 ) (图)
  • 叶慈小道穿越诗人'胸中贮满愿望的土地' (图)
  • 卵巢可能创造新的卵子
  • 英汉语译日语诗 【 無题 】
  • 所有跟帖: 

    宝成铁路翻越秦岭那一段后来都是电力机车了 -來自大涼山- 给 來自大涼山 发送悄悄话 來自大涼山 的博客首页 (211 bytes) () 09/06/2009 postreply 17:27:47

    宝成铁路翻越秦岭那段是电力机车牵引应该是1975年之后的事了. -清衣江- 给 清衣江 发送悄悄话 清衣江 的博客首页 (97 bytes) () 09/06/2009 postreply 18:31:58

    是这样的,我没注意这个大串连的年代 -來自大涼山- 给 來自大涼山 发送悄悄话 來自大涼山 的博客首页 (22 bytes) () 09/06/2009 postreply 19:02: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