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副班长 (2)

来源: 戈壁柳 2009-05-08 20:52: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26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戈壁柳 ] 在 2010-03-02 12:25:3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二)

  上海北火车站,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车站上挂着大红横幅《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喇叭里播放着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锣鼓声此起彼伏,气氛渲染得十分热烈。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穿着军装的支边青年和他们的亲属围成一小圈一小圈,交待临别的话和事情。
  “囡囡,到了新疆早眼写信回来,自嘎身体当心,衣裳扎暖倪眼,弗要受凉。”妈妈的眼圈红了。
  “阿拉晓得了,姆妈侬自嘎身体当心。”女儿的声音哽咽了。
  在这些支边青年中,是有一些激情洋溢觉得自己是革命者的。也有一些是觉得去新疆热闹好玩而报的名,多半是一些年纪轻不足十六岁的孩子,此时却显得有些茫然,吃不准自己干的是好事还是闯了祸。多数支青和他们的亲属心事重重。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所谓家庭出身不好的,从未享受过平等的待遇,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消除这永远无法赎回的原罪。在学校表现再好没有入团的份,勒令向团组织交代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却是常有的事。毕业时高考成绩再好也不被录取,在里弄一旦有工厂企业招工机会总是给出身好的,永远轮不到他们。在那一切都由组织控制,不允许自由选择的年代,他们唯一的归宿就是乖乖地到农村边疆,到那理论上最革命,实际上把犯错误的发配去的地方。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既复杂又无奈。然而,他们中间的多数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以为自己报名去新疆等于赎了原罪,从此不会受歧视。就象祥林嫂捐了门槛,相信阎罗王不会派小鬼把她踞成两截一样。

  我在当时的知青中大概算是另类。我是自愿报名去新疆的,和家人分别时并没有太伤感,多少还有点激情。然而我又不是热血沸腾要干一番革命事业的那种。我只是觉得当时书本上报纸上讲的和现实生活完全对不上,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不知道,我要弄明白这是为什么。我觉得淮海中路武康路这一带的生活环境限制了自己的思索,跳出这个环境到真正的工农大众中也许能找到答案。为了独立思考寻找真理而报名去新疆,当时有这种书呆子气动机的知青恐怕不多。可以说,当时报名去新疆的动机五花八门,多数是在各种压力下无奈的选择。
  开车的时刻快到了,车站上的次序开始有点混乱。
  “革命青年志在四方!”喇叭中的进行曲换成了激昂的口号。
  “集合,上车!”哨子声响了起来。
  锣鼓声更加密集,临行前的道别声愈发悲怅。
  “囡囡啊,我舍不得侬。。。”
  “姆妈啊。。。我弗想去了。。。”
  我想起了自己的职责,赶紧告别家人,在人群中寻找班里的战士,叫他们及时回到车厢里去。我找到副班长,叫他也帮助通知班里的战士回车厢。他的情绪比较低落,默默地点了点头,算是回应。回到了车厢里,我开始清点人数,还好班里的战士们都到了。
  然而,副班长不见了!

  这玩笑开得太过分了!我心里不由地冒出一股无名火。都是什么时候了,不帮帮忙还这么无组织无纪律,得跟他好好谈谈。我问班里战士谁见到副班长了,他们都说没见到。这下我心里有点发毛,别把人弄丢了。赶紧托一位伙伴照顾一下班里战士,我上其它车厢去找陈秉正。
  车厢里很乱。亲属们拥挤在车厢外,里面的知青都挤到窗口边,跟亲友们讲最后几句话。突然,车厢动了一下,这是火车启动的先兆。刹那间,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叫从车厢里蔓延到车厢外,又从月台上涌泻回车厢里。不少知青们,家长们,亲友们抛掉了掩饰放声大哭,有的哭瘫在地上站起不来。这是真情的流露,有耽忧,有悔恨,有无奈,有绝望,就连我这个不轻易动感情的也禁不住鼻子发酸。
  好不容易挤回自己的车厢,陈秉正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真见鬼,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你上哪儿去了?害得我好找。。。”我刚要发作。
  他抬起头。天哪,木乃伊的眼眶红红的,眼角还挂着泪花。
  “我在厕所间。。。呆了一段时间。”他有点不好意思,就象一个被老师发现的作弊的学生。
  我的无名火一下就熄了,原来木乃伊的内心深处还是有着丰富的感情。他想起了什么?为什么这么伤心?我无法从木乃伊紧闭的嘴唇中解开这个谜。
 
  以后的四天火车行程中,我和班里的战友慢慢地熟悉起来。副班长依然沉默寡言,在和其它战士聊天中我知道了陈秉正五年前高中毕业,因为家庭出身资本家没有考上大学。到里弄后,前几年动员去新疆他坚持不报名,希望在上海做一份工作。但是一批批工厂企业招工名额只分给了家庭出身好的,他和其它家庭出身不好的青年始终留在里弄待业。里弄干部已经把话挑明了,
  “城市工矿企业的工作哪能给你们这种出身的人干,你们就死了这份心吧。”
  陈秉正苦等了五年,实在顶不住了,里弄干部天天在门口敲锣打鼓动员,父母也受不了。他这才和几个出身不好的青年无可奈何地报了名,登上了西去的列车。

图片来源:
http://nnda.gxi.gov.cn/images/zpImages/39889.6486675347.jpg
http://www.wst.net.cn/history/1.19/011907.jpg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我的副班长(1)
  • MIT求学记 成都行(4)
  • MIT求学记 成都行(3)
  • MIT求学记 成都行(2)
  • MIT求学记 成都行(1)
  • 所有跟帖: 

    等我长大时,已经没有上山下乡了。谢谢你分享这段你的亲身经历。 -广陵晓阳- 给 广陵晓阳 发送悄悄话 广陵晓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9/2009 postreply 06:41:20

    珍贵的回忆。 -zhangjing- 给 zhangjing 发送悄悄话 zhangji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9/2009 postreply 12:58: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