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副班长(1)

来源: 戈壁柳 2009-05-03 09:52: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85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戈壁柳 ] 在 2010-03-02 12:25:3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各位网友,这篇回忆写得不好,议论太多。最近很忙,还没有时间改写。看到许多网友点击,觉得不放点东西对不起大家,就先放上,听听大家意见也好。年轻人要注意,这篇回忆相当沉重,如果你感情比较丰富,还是不看为好。文中主人翁是真名,事情是真事。

                          我的副班长  --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

  上海徐汇区的淮海中路武康路这一带,解放前属于法租界,当时分别叫霞飞路(Route Joffre)和福开森路(Route Ferguson)。住在这一带的中国人,除了官僚买办和社会名流以外,还有资本家,高级知识分子和文艺界人士,象宋庆龄,郑君里,赵丹都住在这里。解放后,官僚买办跑掉了,他们的房子被没收,成了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干部们住的地方,象柯庆施和张春桥就住在这里。但是其它住户没变,这里就成了红与黑混杂的区域。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住在这里的资本家和知识分子被抄家,他们的房子被霸占,于是好一批造反派头头,文革中投机的小爬虫搬了进来。文革以后,暴发户和大款们出手大方,买下了不少这个地段的房子,这里又成了新贵们出没的地方。尽管这里的住户早就面目全非,这里舒适的环境基本照旧,上海人依然习惯地称这里为“上只角”。

 岁月流逝,往事如烟,历史在健忘中增添了一页又一页。这一带依旧车水马龙,住在这儿的老干部们,造反派头头们,文革小爬虫们,新贵们,大款们,以及文革中侥幸没有被抢走房子的资本家们和高级知识分子们,还有他们一年年长大的子女们,又融合在一起享受歌舞升平的日子。人们总善于接受既成的现实,图个当时的享乐安宁。很少有人愿意掀开尘封的历史旧页,阅读一个个沉重的故事。
  “忘掉过去,过上几年快乐日子吧。你还能有多少年可活?”
  然而,我做不到。
  我做不到,因为我无法忘记当年共同生活工作过的战友。他们象贱民一样屈辱地生活,从未享受过平等的权利。他们象奴隶一样悲惨地死去,就象路上一只被踩死的蚂蚁。他们在地球上和人们的记忆中匆匆地消失,就好象从来也没有来到过这个世界。然而,我看到他们忧郁的眼睛,我听到他们谦卑的声音,活生生的,就象发生在昨天。
  我做不到,因为当今造假的东西太多。奶粉造假,油条造假,苏丹红鸭蛋造假,肉包子新闻造假,华南虎新闻造假,“半夜鸡叫”故事造假。明明有真实的史料却封锁住不让老百姓知道,老百姓能看到的只能是一些经过编排甚至编造的历史。迎合主旋律的回忆录,电视连续剧一部接一部,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迎合的作品却一部部被封杀,就象一个合唱团只允许高音没有中音和低音。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一点留下,现在和今后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像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于是,我拿起了笔,思绪把我又带回到那个时代。

  武康路的对面,有一条幽静的马路叫余庆路。两边的法国梧桐遮盖住整条马路,即使夏天在路上走也很荫凉。梧桐的阴影下,有一幢小洋房,小洋房的门上有一块小铜牌,上面写着《哈定画室》。哈定是个很有造诣的画家,他的画室是培养美术人才的私人画室。在一切要公有制的当时,这种私人教室极少,凤毛麟角。据说哈定有两个最得意的门生,一个擅长人物,一个擅长风景。但这种民间的美术人才当时是上不了报宣传的,我不知道他们是谁,更看不到他们的作品。当时我已下决心报名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锻炼体能,天天早上在余庆路长跑。哈定画室的门总是紧关着,从没见有人进出。它对我总是那么神秘,它对外从不宣扬,从不打广告,学生是些什么人?从哪里来?这真是个谜。
  1965年6月进疆前夕,各里委报名支边的青年集中培训。我们里委和另一个里委的报名青年合并为一个班,我任班长,另一个里委的一名知青为副班长。就在那次集训中,我第一次见到了他。
  “你好,我叫戈壁柳。”我向他伸出手去。
  “你好,我叫陈秉正。”他也把手伸过来。
  这是一只瘦削的手,软软的,没有多大力量。陈秉正个子不高,瘦瘦小小的。他看上去年纪比我大六七岁左右,戴着一付眼镜,活脱一个文弱书生的模样。他言语不多,一双眼睛深陷在眼镜镜片后面,完全不象我们进疆前有一种带着憧憬的激动和兴奋,反而显得有一些忧郁。我们简短地交换了一下各自里委青年的情况。我们里委的知青大多是刚毕业的,年纪轻一些,他们里委的青年大多在街道里已经呆了好几年,年龄普遍比我们大一些。
  “想想快要去新疆这个革命大熔炉,心里真是很激动。”我的书呆子气上来了。
  “是吗?。。。”回应很冷淡。
  “今后我们就要并肩战斗了,咱们要好好合作,带好这个班。”书呆子气不减。
  “战斗?。。。哦。。。是这么回事。”回应不冷也不热。
  他沉默寡言,一双忧郁的眼睛望着你,深不可测,好象一个仆人在听候主人的吩咐,又好象一个看破红尘的出家人,望到的一切都是五大皆空。而我当时却是充满激情的。虽然我已经被当时的政策整得很惨,但我还是迷信那个教义,希望从报纸上,广播中,书本里找到答案。我讲的话多半是书本中报纸上的语言,活像一个党委书记在作报告。那天的对话想来十分有趣,一个热情洋溢,一个冷冷冰冰,一个主动介绍,一个勉强应答。我不知道他是如何看待我的,是不是认为我是一个幼稚可笑的傻瓜。我只觉得他的心已经凉了,对一切都漠然,就象埃及古墓出土的木乃伊。
  他就是陈秉正,副班长,我未来的搭档。

图片来源:
http://www.myliving.cn/manage/06teji/editor/UploadFile/200727171933298.jpg
http://www.j7art.com/hua_tan_hua_shi/n6/g-s/19.jpg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MIT求学记 成都行(4)
  • MIT求学记 成都行(3)
  • MIT求学记 成都行(2)
  • MIT求学记 成都行(1)
  • MIT求学记 GPS野外观测(5)
  • 所有跟帖: 

    我喜欢读你写的故事,可是这一篇读着费力。 不知道哪一段说的 -xxq2001- 给 xxq2001 发送悄悄话 xxq2001 的博客首页 (61 bytes) () 05/04/2009 postreply 10:31: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