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以自己为羞耻吗?
----
我的经历
小时候,我爸爸站在教室门外吸烟,我立刻着急地说:“你怎么在这里吸烟啊?老师看见了,也会说我的。”
这样的瞬间很多。“没用”、“多余”、“不懂事”,那些话像针一样,一点点扎进心里。我从小就学会了隐藏,学会了看别人脸色,学会了把“羞耻”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舒淇的《女孩》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了一直在恩+典中疗愈的自己
----
我丈夫的经历
我丈夫也有他自己的羞耻。他心里积累了很多苦,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觉得母亲固执迂腐。
小时候过年,别人家热热闹闹,他父母却总是在吵架打架。那种强烈的对比让他觉得自己格外孤单。
7岁那年,有同学嘲笑他说:“你妈妈早上不梳头,像个疯子。” 那一刻,他心里塌陷,无力反驳。
----
我婆婆的经历
我婆婆也是一位在压抑中生活了一辈子的女人。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对她说:“你去干活吧,让弟弟妹妹读书。” 她乖乖地听话,从不反抗,不埋怨,被夸懂事。
直到70岁了,她才对我说:“我妈不让我读书,我一个字都不认识。去教jiao会的时候,很自卑,看别人读+经.唱.诗,我就觉得自己像个傻子,不敢跟人在一起。”
她原以为自己的一生是顺从的,其实是被压抑的;她以为自己是善良的,其实是一直在取悦、在忍耐。她的那份“乖”,背后藏着深深的自卑与被遗忘的痛。
----
我们两代人的生命,像被一条看不见的线连接着,那条线叫“羞耻感”。
它从上一代传下来,织进了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关系、我们的反应里。
上一代人不会表达,他们选择沉默;这一代人知道痛,却不知该如何挣脱。
于是,我们都在努力逃避羞耻,却又被它困住。
我用了20年,才慢慢走出那片阴影。疗愈的过程漫长而反复,通过祷-dao告,写日记,看书,开始在文字里一点一点地看见自己。我学着去拥抱那个总是害怕、总想被肯定的孩子。
我婆婆也是在慢慢的接纳自己,我告诉她,“你哥去读书,你弟弟妹妹也去读书,只有你不能去。你也有权利争取去读书,或者要求他们教你认字”。她起初是不允许自己有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现在她也敢于表达真实的内心。
而我的丈夫还困在里面,他把错误都归咎给父母。
很多人发帖问,童年的创伤,为什么到成年后才爆发?我婆婆之前也不理解,“他小时候很乖的,怎么现在变了一个人?”
其实,我知道那不过是他心里那只“枯干的手”,还蜷缩在那里,不敢让光照进来。那是需要我和婆婆一起d-g,给与他更多理解,相信慢慢会好的。
----
经+上说,耶S-u对那枯干了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伸出手来” ,那人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
在我看来,站在当中已经很勇敢了,还要伸出那只枯干的手——那只瘦弱、干瘪、没有血色的手,象征着我们最羞耻、最想藏起来的部分。而奇迹就在那一刻发生,当那人愿意伸出手时,复原开始了。
那只枯干的手,其实就是我们心里的那份羞耻——不够好、不配被爱、不敢被看见。可只有当我们愿意伸出它,让光触及它,生命才会重新活起来。
如果我们暂时还不敢在众人面前伸出那只“丑陋”的手,可以先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试试看,比如在日记里,在祷-dao-告里,在一个安静的夜里,让那只手见见光。
----
复原,不是一瞬间的奇迹,而是一个渐渐苏醒的过程。光一旦进来了,就没有黑暗能吞没它。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光里,慢慢复原。那只曾经枯干的手,会再次有血色、有温度,重新活过来。让那只枯干的手见到光吧,会不一样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