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懈人生追求 九、走上自学成材路

来源: 求索之路平坦心 2021-04-08 05:33: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746 bytes)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针对潘晓(化名)提出的“人生的道路为什么越走越窄”这一问题,引导青年开展了人生意义大讨论。

“失学了,觉得没前途了,不知道人生的路怎么走了。”这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当代青年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怎么解决?

 

“失学者最擅于学!”

“失学者最擅于学!”1981年,《山西青年》杂志在全国率先创办刊授大学,一时间,全国各地青年踊跃报名参加,学员达到了50万。我也在第一时间报名。

刊授以全日制大学中文系教材为教学内容,以定期发行杂志为主要教学手段,每期在杂志上刊登教材和辅导文章,同时通过出版不定期的《习作与指导》和出版辅导教材通过学生自学来让同学掌握所学知识。由于它不受校舍、师资、时间等因素限制,因此能在更广阔范围内实施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满足了因种种原因不能进入正规大学就学的人们读书愿望。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当时,我们当地的一些教育机构也举办了一些面授课,比如请当地师专老师跟我们讲古代文学。此外,当地报社记者给我们讲写作课,我印象最深就是《写作》,我们用的是刘锡庆《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当时每星期上两次课(晚上),一次课两小时,我因为倒班每星期只能上一次,不过呢,老师每次都会布置两篇作文。我就坚持练习作文,主要练千字文,用两小时时间。比如我当时当扳道员,如果第2天是白班,早上8点上班,我头天晚上10点坐末班车到单位宿舍睡觉(我妈给我找了个楼房单间),我就把闹钟定到10点前几分,从8点开始写,休班也按两小时写。半年时间大概写了有几十篇吧,打好了基本的写作基础。

刊授大学创办之初,曾经表示 如果学员把所有的课程学完,考试合格由国家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但实际后来这个流产了。

 

 

八年艰难自考

不过呢,1981年,全国开始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四川省也于1983年开始了高教自考,以后,我就参加自考,没在继续“刊授大学”了。

我读书没有功利心,不是为了拿证,真是为了学习知识,所以呢,我反而不像别人那样应付考试“蒙混过关”,应付考试只要死背教科书上例句和辅导材料上的东西就能考过关,但是我真不愿意死记硬背。比方《现代汉语》,如果你把例句背了,考试的时候它会出现的,那你就比较容易及格,可是我偏偏不愿意背,我读的书比我们参加自考的那些人读多,学了《现在汉语》词汇部分我会去看吕叔湘《汉语五百句》等,但里面内容不会出现在考题中,……

 

写作课就掌握一本《写作基础理论》教材内容(死记硬背)考试能过关,但我偏偏要去看内容不考试的写作系列书,十六院校编写的《诗歌》、《散文》、《短篇小说》、《曲艺》、《剧本》、《报告文学》、《杂文》、《评论》、《长篇小说》、《通讯》、《消息》等等,尽量尝试学习各种文体写作。

 

 

我小学同学也参加自考,他基本上每科都考合格了,也较为顺利拿到专科毕业证。而我呢,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科10门课程,我基本上每门课程都重考过,有的重考两三次。比方说现代文学吧,辅导教材每篇都有阅读分析,这种分析大概有七八十篇吧,你只要死记硬背考试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我就是不愿意去背,因为我觉得作品分析,应该是靠自己的分析见解对不对啊?而老师的分析背下来,那就不是我的东西了,那不弄虚作假吗?当然,最后依然要硬着头皮死记硬背,但点到为止,所以,考试擦着及格线而过。

我那小学同学是毕业了,但是现在他在干嘛?现在他在路边摆摊卖麻辣烫之类东西,因为他原来上班的外贸公司垮掉了,他也没有一技之长。而我,现在是国内的知名作家,别人把我誉为国内著名作家。所以,踏踏实实学习还是会获得很好回报的!

我自考过程比较艰难,考了七、八年,我不擅长死记硬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文革中的中学生,从初一开始到高一,基本都是开卷考试,所以没养成硬背的习惯,第二呢,我长期得肺结核吃抗涝药,这些药对记忆力本身有损害,我个性张扬,不愿意受约束。但心理学我就一举通过了,因为心理学很有趣,不需要很多死记硬背的东西。文学也有趣,但死记硬背无趣。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文学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全部重考过。

最要命的是,我每次考试都是五十多分,也就是差几分合格,而我每次考合格呢,也是六十多一点分,几乎刚刚跨栏而过。

 

 

 

 

                因祸得福夯实语言基础

俗话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我从小喜欢阅读,语文一直很好,参加两次高考,语文都是各科最高分。而近八年的自考,一遍遍“学习”基础课程,反而使我的语言基础更为扎实。

当然,好多内容考试并未涉及,学了也“白搭”,比如,现代汉语课的语音部分,考试并非重点,但实际非常有用。

比如用电脑、智能手机,不少人没法用语音输入,他们要用手写板、手写笔,因为他们普通话说不好,或者汉语拼音掌握不好,所以他们用智能手机就只能发语音。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在三个国家留过学的人,他会几国语言,自称翻译家。但他每次与微信我联系,就是频频发语音。我觉得很奇怪,结果他告诉我说你可以把语音转为文字,我说你为什么不把它转为文字发送?语音转文字本身有个“良率”问题,但本人可以改错,你让接受者替你代劳,关键无法纠错啊!对这种掌握信息应用技术落后的人,其思维观念等必然滞后,何况还很自私利己,我就干脆屏蔽了他,不和他联系往来——虽然他曾邀请我去上海讲课、培训中小企业家,但我觉得和这种特点的人交往早晚会不欢而散。

许多人,从三十几岁以上,尤其是五、六十岁的人,包括名校教授,因为汉语拼音不过关,所以,影响他们与时俱进的获取信息,从而进一步导致观念滞后。虽然汉语拼音很简单,但是因为不考试不评职称,人们就不会去主动学习,这就是中国特色,功利为上!

事实上,你如果要认真研究、深入学习,你会发现汉语言文学具有非常绝妙的魅力,甚至可以用毕生的精力来研究。

现代汉语一共分为五部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但语音、语法和词汇是现代汉语最核心的三个内容。考试的时候,语音部分反而要求不高或者基本不考,这就是应试教育的特点。实际上,语音不考的话就导致了学汉语言文学的人可能说不好普通话。今天你看现实中一些人在用智能手机的时候有的喜欢发语音,因为他们打字不利索,起码对汉语拼音不熟悉,有些人普通话不标准,甚至没法用语音录入转文字(现在有了方言输入了),有些五六十岁的教授电脑用手写版、手机用手写笔,这都是应试教育留下的“后遗症”(反正与考试、评职称无关就不学习)。所以,自学考试实际上是中国大学考试的翻版,具有应试教育特征。我后来到北大中文系学习的时候,意外发现古代文学课的教学模式跟自学考试简直异曲同工,区别只不过是面授与否而已。比如老师讲文学作品都是提炼主题,然后分析艺术特色等等。老师把主题、艺术特色给你讲授(念)出来,或者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写下来,最后考试只要死记硬背老师讲述板书过的东西就过关。

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确实可以提高文学素养,确实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但自考又何尝不是如此?可是,这样的学习模式对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力、分析力等可能帮助不大吧?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除去上班时间),我认真地研究了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上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等等,从而受益不浅,在这个基础上学古代汉语中的诗词格律时就很容易进入了。

 

 

 

 

词汇部分呢,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是主要内容,尤其对于同义词的辨析,我觉得掌握得比较好(可是考试我还考不过),而熟语部分我最有成就的是成语,最多时我可以熟练应用五千个左右。

而语法部分呢,还是喜欢新编暂拟汉语教学系统的语法体系(兰州大学黄伯荣和徐州师院廖序东主编版本),我参考过胡裕树老师主编的《现代汉语》,觉得胡裕树老师的修辞部分很有特色,受益不浅。我把这两个教材结合起来学,我觉得学习效果挺好的,但就是考不过,我觉得很奇怪啊?我反复复习考试考=相同的内容,真的是很痛苦!与此同时,也浏览过张志公《现代汉语》(电大版)。

考试是这样,给你一组同义词,让你按教材上提供的方法分析方法逐一分析,但回答必须是标准答案,如果你没全背下,估计就不得分或者很低分。

《古代汉语》用的郭锡良教材,我也买了王力教授《古代汉语》但比较深,学起来有点费劲。对于《古代汉语》我觉得就是门工具课,但现在许多经典作品都有白话翻译,所以,没必要对古语词花太多功夫,因此,我古代汉语词语部分学得一般。当时也有多少古语词释义(标准答案)需要硬背,也也硬背了一些,但非常痛苦,如果按照个人理解释义答题,可能就不得分。

多年后获知,自考阅卷,不少是研究生兼职,他们就拿着标准答案比对打勾划叉(客观试题与简答题)。

但我对诗词格律很有兴趣,对“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十三撤、十八韵,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词牌等颇有一番研究。

比如,在接触词牌之前,对毛泽东诗词奉若神明,学习词牌后,才知道掌握内在“机理”后就不太难了——当然还需要有语言功底。而毛泽东,中国文化底蕴确实比较深厚。

所以后来网上有人攻击毛泽东词作是修改和模仿他人作品,我立马斥责这种无知观点:你如果不懂词牌,你根本无法修改模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习中国古代文学获益不浅,系统了解了中国文学的起源、发展与瞩目成就。

 

 

 

诗经、楚辞,史记、汉书、战国策……,从先秦文学诸子作品到唐诗宋词,纵观几千年源远流长之文学长河,洞悉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领略中国古代文化之辉煌与深邃。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统学习,直接收获是文学素养的明显提高。

写作课学习的十六院校编写的“高校文科教材”《写作基础知识》,这个教材非常好,学习之后“仿佛夜行的人,手中有了指路的电筒”。从材料的选择——历史材料、现实材料、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到材料的积累和材料的使用等等,提供非常好方法。人物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景描写、动作描写——手的动作、眼睛的动作……等等,总之,通过学习使自己得到严格的训练。

“鲁郭茅巴老曹”,集中国现代文学之大成,阅读他们的作品,就等于阅读相应的时代。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不带走康桥的一片云彩……”徐志摩、戴望舒、丁玲等名家作品,令我赏心悦目、留恋难返。

20多年过去,过去的学习内容只留下依稀的记忆,但其精髓已经化作我思想灵魂之血液。

中国当代文学对我产生影响最大的还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伤痕文学。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鲁光的《中国姑娘》、刘宾雁《人妖之间》、《人血不是胭脂》、《第二种忠诚》,还有忘啦作家名字的《渤海二号翻沉记》、《唐山大地震》等等。刘宾雁的作品我都读过,他是我走上新闻职业道路的导师。

学习外国文学,给自己打开了一大扇观看世界的窗户。学习《欧洲文学史》与阅读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使我对世界文学有了总体上的了解,尤其是文艺复兴运动对今日西方世界之崛兴盛所产生作用,令我反思中国之崛起与复兴所依托的思想解放应该怎么实现。

欧美文学中,美国文学很年轻,但确是一种新兴力量,有后来居上的态势,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马克吐温等是典范代表。

在亚洲文学中,中国文学占据绝对主流,体量惊人,日本、韩国(朝鲜)、东南亚等国家文学相形见绌,《源氏物语》读到不及一半觉得乏味即放弃(没有相应生活背景)。但我发现中国文学走出国门的太少, 没有占据世界文学应有地位。当然,近30年日本文学有了很大发展,成就瞩目。

学习文学理论还能记住的是,“无产阶级文学家,应该什么都研究、什么都精通”,其时,这是不太可能的。关于文学的表达手法,还记得现实主义即写实手法,浪漫主义手法即想象手法。中国官方媒体最为推崇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报告文学”就是集纳现实主义表达手法与浪漫主义表达手法之大成的产物——不过,我现在对此却不以为人!因为借鉴西方媒体报道理念,我认为中国当今“报告文学”已经沦为不折不扣的怪胎——新闻报道要求客观真实,因此,现实主义表达手法即写实符合“客观真实”,但浪漫主义手法即按照可能发生、可以有的“合理想象”来表达就违背“客观真实”原则,就等于造假、就等于捏造事实,有鉴于此,中国当今“报告文学”就是不折不扣的怪胎!

          

心理学非常值得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我们学习教材是华东师大《普通心理学》(实则为教育心理学),所以,它兼顾了基础心理学与应用(教育)心理学两方面。

我心理学是所有自考课程中唯一一次考试通过的——当然,该课程考试不特重死记硬背!

我阅读的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欧美人撰写的《管理心理学》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朋友从内江师专图书馆借出来的。

华东师大心理学研究内容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诸多领域,也与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我觉得学习心理学是收获是最大的帮助自己的了解自己,比方说:记忆的生理机制帮助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意志、动机、情趣等非智力因素在成才中的作用,则使你明白坚忍不拔是成功的必须品质。智力与能力的区别、才能与天才关系,人的认识力、思维力、判断力、记忆力、观察力综合应用就集成为能力,能力的高度发展就是才能,才能的完备发展就是天才。

我还参阅过曹日昌《心理学》,苏联心理学家的心理学书籍。

通过学习心理学使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追求具有了更强的信心!

那一段时期,我阅读过好几本心理学专著,比如,《青年心理学》、《血型与性格》(日本)、《情爱论》、《梦的解析》(看了一点)、《爱情心理学》、《女性心理学》、《性心理学》等等。

 

              政治课不可或缺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属于必考公共课(只考两门),我觉得这一些学科都各有各的价值,都很有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呢,我觉得它是方法论,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一门经典科学,虽然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它却是世界哲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全盘否定,我觉得是走极端,是不可取的!政治经济学我觉得也是很有价值的,比方说对资本的分析啊,关于剥削的剖析等等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而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犹如波澜壮阔的画卷,对中国历史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总体上的描述,使你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获得清晰的认识,现在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呢,对这一切都是否认啊,我觉得好好笑呀。

当然,综上所述,哪些教材都存在历史局限性,并且有或多或少偏于左倾,不过,瑕不掩瑜,大方向还是没啥问题。

1991年12月,我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证书。

 

 

 

由于我以初中学历获得自考大专文凭,重庆铁路分局为此奖励我四百元人民币——当时,车站工会碰见我顺受给我四百元钱,告诉我是奖金,而没有在正式场合宣布我获奖——因为我热爱读书“不得人心”,大家都知道,我是出了名的光知道读书、不热爱本职工作之好高骛远者,这不是本单位企业文化所倡导的。

 

 

 

在填写《毕业生登记表》时,我曾满怀希望,单位能够对我的使用安排给与表示,但是,在看到一句寡淡无情的“该员在我段暂只能从事工人工作时”时,我顿时被打入冷宫。我觉得写这话的人一点不讲礼仪,一点不给人情面,一点不知道委婉表达!

后来我又参加过本科段的一些课程学习,比方说语言学概论啊、训诂学啊、中国通史啊等等,反正都没考过。像中国通是吧,不同朝代都是相似的,历史循环、农民起义推翻了现在的统治者并成为新的统治者,到下个朝代,他们又被农民又起义推翻并成为新统治者,如此周而复始,所以有外国人说中国没历史,都是一轮轮农民起义推翻统治者,其时,这种情形在英国“光荣革命”之前的历史上也曾经发生。

我还记得中国通史复习材料有几十个问答题,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农民起义推翻政权的起因、经过,意义。由于先记忆的材料对后记忆的材料有干扰,背起来真的是痛苦极了,所以厌恶死记硬背,最后都没考过。

不过,我的看书学习,始终得不到我父亲的支持,以前他曾撕过我的书,现在晚上看书学习,他为了省电,曾催促我关灯。或者通过我妈来叫我关灯,后来,有一次我给他买了一斤糖果,他才没催促我关灯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