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什么?这真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尤其是作为儿子的父亲。父女之爱通常非常好,这很好理解:父亲是女儿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他们之间除了亲情,还有男女之情。这句话没有什么可隐讳的,不是常有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的说法吗。儿子和母亲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
作为儿子,通常太喜欢母亲了,因为母爱是无所不在的,具体到了你生活方方面面的琐碎细节,以对母爱的方式去理解父亲,这样几乎所有的父亲都是不合格的。相对于生活中的人而言,男性是比女性更容易找到缺点,因为有时候家庭就是女人的全部,她把自己的全部心思与才智都用到了这个方面,这是父亲所无法比拟的,而父亲对家庭的贡献似乎就是把挣来的钱给了这个家,他的爱有时是可以用金钱来度量的。
作为男性特有的粗暴和单纯,很容易在子女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母爱是单相的,我们不用怎样就可以感受得到,父爱也是单相的,不过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尽管现在有很多母性化了的父爱,可相比真正的母爱,它还是有所欠缺的。因为男性大体的性格是难以改变的,父亲的生活难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和父亲总觉得有距离感。而很多母亲,或是母系家族的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教育儿子要更亲近母亲,特别是父母有矛盾时,这也加重了儿子对父亲的疏远。
特别是,对于儿子而言,父亲还是母爱的竞争者。小时候是儿子的恋母情结,一心想把老爸推下床。而大起来青春健壮的儿子,却让人老色衰的老爸心生嫉妒。在潜意识角度,父子是天敌。那又是怎样的一种联系,使父爱成为儿子成长中的一种必需,使绝大多数儿子尽管没有受到父亲如母亲那样的呵护,仍然敬畏父亲,视之为至亲呢?
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有父亲最大的感受是他的强大,他在面对问题时体现出来的男性的镇定和威严,和有一个爸爸给自己带来的安全和自豪感。当我意识到自己是个男孩时,我就需要一个榜样,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爸爸教育我,当被人欺负时的反应不是哭,而是反击;爸爸把我扔到河中央,迫使我学会了游泳;当学校里有个家长打老师,别人就让我把爸爸叫来,因为他是肇事家长的领导。爸爸一来,凶悍的肇事家长马上屈服了,这给我带了无比的自豪和信心。在父亲这个榜样下,好的坏的,我学会变成一个像他的男孩。我不哭,我不撒娇,我爱当头,弟弟被人打了我不分青红皂白去打架;我不会问寒问暖,疏于照顾人,不爱做家务事,把女人称作娘们。
按教育学的理论,父母对子女影响最大的时期是青春期前,大约高一以前,以后则朋友,教育和媒体的影响起主要作用了。但在个人的人格定型中,父母的影响是深刻的,一部分是来自于遗传,一部分是来自于言传身教。
有很多的儿子表面上讨厌父亲,毛主席文革时声称如果他的父亲还在世的话,要把他"坐飞机“(一种刑罚)。但毛在之前与斯诺谈话时承认,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最希望得到的肯定来自于一直贬低他的父亲,而遗憾是是父亲已经在天上了。刘邦在家时,他爹老拿兄长和他比较以贬低之。当了皇帝后,刘陛下第一件事就是找老爹评理,如今”率土之滨莫非皇土“了,我和老二比,到底谁强?所以说,父亲的肯定,对于儿子而言,是莫大的动机。
我认为,儿子对父亲的爱,首先来自于血缘赋予的亲情,这是由基因决定的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则需要儿子对父亲的理解,这种理解往往在这个儿子自己也为人父的时候,体会更为深切。
好好了解父亲,不是把他作为一个父亲,而是作为一个成年的男性,看到那凛然不可侵犯的里面有这一颗多么爱孩子的心。就象在加拿大电影”老爸的单程车票“里,将要走向死亡的父亲,在海自豪地看着儿子,毫无理由的搂着他,告诉他有多么爱他,死亡的期限给了父亲勇气,不顾他一贯的作风,展露了作为天下所有父亲一样的天性。
对于儿子,懂得母亲的爱,是很自然的,懂得了父亲的爱,才能证明你是成熟得足以面对自己将来的生活!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