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69届同学的聚会)我的家人都从国内和台湾移民到美国和加拿大,虽然居住国外已近四十年,但我们自03年后是每年都回国内探亲访友及旅游,因根在那里,情在那里,谊在那里,回忆的东西在那里,留恋的东西也在那里,我的少年顽劣之迹在那里,我的青年时代的快乐与痛苦在那里,我工作与生活的坎坷经历在那里,我的梦想开始和破灭在那里,这是我每年回国的原因。
亦师亦友的师生情
今年,我与66届---71届的同学都有聚会,虽然大家年龄渐老可身体依然健康,回忆往事犹如昨天刚发生一样,快乐的回忆与欢乐的笑声,使我们变得更年轻了。
(05年与原女八中同学聚会)
在北京女八中教了九年书,文革前是女八中文革后现为鲁迅中学,老三届(66届--68届)师生一起相处近六年,与新三届(69届--71届)一起有三年的时间,自2003年到今年这十年里,每年回国都会与我教过的学生聚会,一起回忆和畅谈人生的坎坷的经历和学习奋斗成长的过程,实际上,与同学交谈的过程也是我自己学习人生哲学的好场所。***********************************
我与新三届同学接触正是“清理阶级队伍”的时间,课不太好上,因当时社会上基本是处于“无政府主义”的状态,我上课时也有外校的学生来捣乱。后来,情况有所转变,一是学生们在课下校外摸底要了解我的底细,有次在宣内大街我遇到王国钧老师(58年全国拳击锦标赛次中级冠军,北京体育师范学院教师,后为国家拳击队的教练,现为央视五台拳击项目的嘉宾)在一起聊天,被本校和外校的学生看到,另外也有的学生从教师那里知道我在北体大所学的专业(58年入学主项是击剑专业,副项是拳击专业,必修项目是本系其它专项为摔跤,武术和举重)。二是在带领学生修建大草场和篮球场时,除了工伤事故在家休养时,每天都有几拨(三四十人)新老三届的同学来我家看望,让我深为感动,此刻我也认识到已与同学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的课也好上了,虽然被隔离审查和全校批斗,没有影响到我与同学的良好关系。

与71届六班同学合影
(照片是在“钓鱼台”里面拍摄的)


我于1972年底(12月26日)调到天津,文革还没结束,我的档案里还是定为“516分子”的现行反革命尚未平反,天津的几所高校都不敢要我,但当时天津中学需要教师,教育局成立一所“教师进修学院”,于72年9月开课,学生全部来自老高三和高二的插队及建设兵团学生,我只好临时先去进修学院教课,课外是男女排球队和男篮的教练。在73年的天津高校排球联赛,男排只输一场(负天津体院排球队)获得亚军,女排全胜获冠军。73年至76年找中小学教师培训班,到77年恢复高考,我院与天津师范学院合并。我在天津师范学院工作直到81年4月来美国,每次回国都会到天津与同学和老师同事聚会,聊叙别后的一切有趣之事,“离别暂短,情谊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