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6221(7)可爱的中国
(一)
在美国生活得越久,越能感受到美国人爱国。唱国歌时把手放在胸口上,是从小就接受的教育。占有世界上40%的能源,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神圣不可侵犯。美国有海外军事基地,加上十多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在世界各地游弋,星条旗飘扬在五大州四大洋。固然是要在世界上实现“普世价值”,但主要是保护国家利益。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也是最好的国家,值得爱。很少有“美奸”或“组织”领取外国经费去办报纸和电台,攻击自己的国家。前些时出现的“斯诺登”,实在是个异数。据说近日又要打中东某国了,决策者肯定是爱美国多于关心那里的居民。
在美国生活得越久,就越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事”,议论时政,成了一代人“爱国通病”。刚出国时,台湾同学自称“老中”,把大陆同学称作“老共”,现在都成了老中。两岸三地,海外侨胞,前扑后继保钓,华夏子孙心系可爱的中国。 正如一首歌所唱,“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永远爱我们最爱的母亲。
回想在中科大6221,除了读“毛选”,学“修养”以外,还接受了大量的爱国教育。1962年冬天,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胜利,差点捉住印方最高指挥官考尔中将。1963年到1964年“九评”,把赫鲁晓夫轰下台。1964年十月六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说爆就爆”。这些胜利都给我们极大的鼓舞,为国家自豪,为中国人骄傲。特别是中国乒乓球队,以辉煌战绩,使乒乓球成为“国球”。更是对广大青少年,包括中科大6221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方志敏烈士的遗作,“可爱的中国”。当年学习时,就催人泪下,今天再读,仍然会被感动。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率部北上抗日途中不幸被捕。 就是在囚室中,方志敏写下了他的遗作“可爱的中国”,同年8月6日被杀害 。当时中国的领袖实行“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方志敏烈士没有在抗日战场上牺牲,却被杀害于内战的牢房。 同期被杀害的,还有抗日爱国名将吉鸿昌。他在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何等悲壮。在“抗日统一战线”达成的前夜,这二位蒙难于“风波亭”,他们不愧是爱国将领。
在“可爱的中国”一书里,方志敏烈士满怀悲愤,诉说“半殖民地民众悲惨的命运”,是真实写照。日本鬼子的铁蹄,曾经蹂躏过我的家乡,枪杀了我的伯父。逼迫我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跟大人一起“跑反”。国恨家仇,不共戴天。
1937年12月17日,日军攻占南京。进行残无人道的大屠杀后,为侵略武汉,先行强占安庆。1938年6月12日,安庆沦陷。我的伯父何振苗,1918年出生,属马。老家在安徽省怀宁县马庄,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生的唇红齿白,高高的个子,是全家的顶梁柱和希望。安庆沦陷前,在市区一家布店当学徒。1938年,1月13日,安徽省政府由安庆外迁至六安。3月下旬开始, 日军大规模轰炸安庆。 大批难民,纷纷逃离城区。我的伯父逃至离安庆五十华里的谭桥镇(现属怀宁县茶岭镇)。借钱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专卖油盐酱日用品,兼带“万国邮政”。有一天,不知国共哪一方游击队来人,告诉我的伯父,把汉奸朱某人的信件扣下。我的伯父遵命照办。可惜,由于年青缺乏经验,只把信件藏在柜台下面,被汉奸朱某人发现。狗汉奸勾结日本鬼子,进行报复。1939年1月20日,“狮子山”据点的日本鬼子,从十公里外赶到谭桥镇,抓走我的伯父。在押往狮子山的途中,我的伯父曾经成功逃脱,躲进一户人家。在翻墙外逃时,不幸被日本哨兵发现而射杀。遇难时,刚过20岁。1950年,镇压反革命,汉奸朱某人被枪毙。日本鬼子还欠着我们家一笔血债,没有偿还。
我本人出生于1944年,早于1945年“8.15”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躲过日本鬼子扫荡,从出生之日起,常常由母亲抱着我,四处“跑反”。有时会和鬼子遭遇,躲避之处和鬼子相差几十米。母亲告诉我,有一次我大声啼哭,吓坏周围的乡亲。她只好用手捂住我的嘴,差点闷死我。
方志敏烈士拳拳的爱国之心,耀然纸上。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挚爱的祖国,方志敏甘居清贫。五十年过去了,在中科大6221学习“可爱的中国”,历历在目。
(二)
现在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已成为北京十六景之一,吸引无数游客。半个世纪以前,和其他首都大专院校的学生一样,我们6221的许多同学,都在天安门广场接受过毛主席检阅。
天安门高33.7米,气式宏伟,金碧辉煌。城楼大殿东西宽九间,南北深五间,意为“九五”之尊,至高无上。楼上挂着八个大红灯笼,吉祥喜庆。最下面是汉白玉须弥座,威严庄重。从金水桥跨过护城河,可见两个汉白玉华表,云绕龙盘。八面红旗,两条标语,毛主席像挂正中。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 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城楼就此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地,也是当代中国的象征。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从天安门金水桥畔到前门箭楼,南北长880米,从东长安街4号公安部门口到人民大会堂,东西宽500米,它占地面积440,000平方米,约是4,400,000平方英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组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竖立在广场中央 。
1962年,毛主席还没有进纪念堂,广场南面是一大片小松树,可以散步。每逢十月一日国庆,天安门城楼和天安门广场都要装饰一新,毛主席会亲率党政军大员,到天安门九五之尊处,检阅群众游行队伍。这些群众主要是由首都大中小学生组成。在中科大6221学习期间,我四次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1962年举花,当“加点”;1963 和1964年参加民兵受阅方阵,“正步走”;1966年,随群众游行队伍“走”过天安门。金秋十月,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兰天白云,晴空万里。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很像美国的夏威夷。六十年代,北京还没有那麽多汽车,也不是钢铁和水泥构成的丛林。没有那麽多“沙尘暴”,更没有被“雾霾”笼照。有的是上下班时巨大的自行车流,蔚为壮观。现代化带来的应该是幸福,而不是把北京变成“雾霾”笼照下的“停车场”。北京的出路何在?以我之见,赶快迁都。
1962年十月一日,我有幸担任一个“加点”,站在离纪念碑不远处,举花。在新闻节目中,看到的天安门广场上那一片花的海洋,就是由我们这些举花人举起的花构成的。整个广场中心,大约300x300 平方米,被分成无数个一平方米的小格,每个小格都标有坐标。举花人每人占有一格,形成距阵元。“加点”,是不规则地在两个距阵元之间的附加点。举花人手持红黄两色球形纸花,收拢时可成扇形。在广场一根灯柱旁设有滑轮升降信号旗。举花人看着信号,变换举起手中花,或红或黄,或放下,整个广场就可呈现出红底黄字的各种图案。拿鲜花的只是那些少先队员,他们同时手拿和平鸽,站在最靠近游行队伍的区域。当游行结束,拥向天安门时,举花的大部队跟着那些少先队员,高呼着“毛主席,万岁”!跑向天安门,祖国的花朵们同时放飞和平鸽。不过,等我们这些加点跑到金水桥时,毛主席早已回到中南海了。由于举花技术难度不大,开学后不久,课余时间进行一些训练,没有耽误上课。
1963 和1964年参加受阅民兵方阵,“走正步”,就须要“脱课”一月,进行专门训练。毛主席主张“人民战争”,他老人家不“检阅”解放军,而要检阅民兵。于是,首都大专院校各出一个民兵方阵受阅。中科大出的是“五七无后座力炮” 方阵,每天在解放军进行曲中踢正步。十月一日,五点起床,七点由几辆大客车拉到东长安街建国门外,休整等待。前后都是游行队伍,神龙不见头也不见尾。十点钟,东方红音乐响起,毛主席上了天安门,大会开始。等到解放军进行曲响起,
民兵方阵开始受阅时,已经快十二点。我们时跑,时停,时走,到了公安部门口,开始踏步变成方阵齐步走,经过东观礼台。然后,一声令下,“向右看”!我们就踢着整齐的正步,头转向右,行注目礼,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检阅。可以看到毛主席向我们招手。再次齐步经过西观礼台,然后时跑,时停,时走,直到西长安街复兴门中央电视台附近蹬车返校,大约下午三点了。我扛一只步枪尚且又累又饿,那些抬无后座力炮的同学更不用说了。尽管如此,能参加到民兵方阵受阅,必竟是一种光荣和信任。大家在车上还是唱着歌,尽享快乐。1966年,毛主席从全国各地请来成千万红卫兵来北京做客,到天安门“高呼万岁”,国庆典礼没有像以前那麽认真准备了。我只是随一群人“走”过了天安门,还可以停下看毛主席招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巍巍天安门,阅尽人间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