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不错。 这个方面的思考可以很深,也可以很具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面和知识面的拓宽,我感受到自己的 empathy 在变化中。 特别是接触了老人,病人,家庭有问题的孩子们,失恋的,闹矛盾的,担惊受怕,抑郁的人之后,发现了在感受方面很多细腻的元素,慢慢才能将别人的感受拉进到 自己的感受之中,而从这样的感受之中滋生出来的同情是原来不太有的,不是表面上比较熟知的那些情况。

以前,我如果听到有人描述情形和焦虑的心情时,容易用自己的感觉来掂量那种情况,只要我认为并不可怕的,就会草草地认为这些焦虑和担忧是多此一举, 难得滋生同情,也就不太在乎。这就是 empathy 不够的表现。 没有试着先去理解对方的感受,根据这个事实来想办法减轻别人的 suffer。有 empathy 的人会首先将别人的感受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来对待,而不是用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淡化或者强化别人的感受。

我们还没有到老的时候,很多老人的感受是不容易体会到的。我们没有经历过父母离婚的人也不容易体会到孩子心灵深处受到的影响。我们没有经过失恋的也 可能很难体会到他们在情感上受的折磨。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亲身经历的境况,那么就需要有 empathy 才可能去感受。

有时身边看上去好好的人会轻生,因为他/她的内心感受不是外人从表面看到的现象。

总之,这方面的例子举不枚举,只有静静地去思考才知道自己有多少 empathy。

随便聊聊一人之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