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的礼物精品书--- 墨拓朱盖 楷书亲笔

来源: DUMARTINI 2012-07-23 08:18: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86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DUMARTINI ] 在 2012-07-23 09:03:1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图文原创)

 

 

引子:

在收到二舅这部新书之际,在兴奋之际,又经历一轮新的翻箱倒柜,我终于找到一张妈妈与两位兄弟最后的照片-----三位古稀老人挽手并肩坐在湖州二舅家中,好珍贵的一张合影。

此照摄于2003年11月,左一为二舅,右一是大舅。妈妈是大姐姐,比兄弟俩年长2/4岁。

大舅于去年10月仙逝,无疾而终,96足岁;妈妈去世于2005年,当年95岁;而二舅,今年高寿以97,精神矍铄,起居正常,每天坚持读书写字看报访友叙谈(正等待伦敦奥运会举行,打算熬夜看开幕式~~~电话里告诉我的。。。。),生活质量很高。按说已经打破了家族的高寿纪录,因我外祖父母都是96岁时去世的,如此有才华如此身心健康的长者,看来舅舅是国内最佳的百岁老人候选者了!!。。。) )))



 





新书名:

《西塞泉叟集钱刍言》








  

参考旧文----点击蓝色标题读下列博客



1 说说我的舅舅


2 当92岁的弟弟写长诗给95岁的姐姐



 

 

 

3

 

 

 

 

4





这本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深蓝色缎面的线装书,为同色深蓝缎面三联折的盒装,好叫人开眼界:从没见过这样珍贵的我觉得是所有舅舅写的几本书里最最雅致,装帧也最讲究的一个集子!就象我和舅舅在长途电话里聊天所共同感受的-----“这印刷书的质量是越发好了,越来越有经验了!甚至进行宣纸上为彩色照片拓印的尝试,第一次啊。。。”



书是托我哥哥回国去湖州探望舅舅时所带回

最让我感动的是舅舅的题名,与时俱进地写上了我的笔名斯眉

记得,第一次告诉舅舅我的笔名,是因为我把纪念妈妈的《念母八记》赠送给了舅舅一份。

当时他很风趣地用手指在我眉毛上一划


好名字,这眉毛啊。。。(呵,斯,不就是这的意思嘛)


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他竟然还记得!!

5





 

6







最让我惊讶的是全书一百四十多页,除了两三页的基本介绍和出版参数之外

全部全部都是舅舅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地抄写在宣纸上的!

我知道这都是舅舅近年来的文字,

不仅编辑成文策,更以九十五六岁高龄

磨墨润笔,展桌铺纸

一个字一个标点地亲手写上!

瞧这精细工夫,瞧他的遒劲笔法

是不是创造一个奇迹了

哇呀,我太以舅舅为骄傲!


7


8

这儿讲的都是一个个小故事
有介绍一种稀世拓本
有讲述怎样发现古钱
更多的是怎样同泉友们分享钱币鉴赏知识和经验




9




10



 




11



12



13





 

发现太平天国古钱币过程

 

14




 

15谈贯穿



 


16 珍稀拓本






17
谈怎样获得这个珍稀拓本的经过。小故事~~




18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关于修行•道理•感悟的论述,更能见识舅舅除了才学之外,在为人和道行方面的追求。

20 “精确,清晰,真实,”

 

对啊!我在电话里同二舅说------这不也是我们在作文和为人时候的六字方针吗?

 

和和,二舅爽朗地笑。。。。

 



 

21




22




23




24




25




27


附 二舅的《自嘲语丝》一首 (五言长诗)




28




29






30



写得真是好!

要向舅舅学,学他的好学和坚持

“日读文史卷,夜困六书间”


学他的慷慨和豁达

“琼宝皆散去,赤身上天堂。”






六十年来,舅舅不知经历了多少颠沛流离的日子,经过多少个不分日夜的笔耕,辛苦谋生之余,在下放当翻砂工搬运工修路工建筑工的艰辛里不懈不悔地坚持写作,才有这点点滴滴的积累---可以说这部书就是他一生毅力的积累!


他说自己也吃过别人的亏。

十多年前曾经被上海某书店经理以帮忙出书为名拿走过12万字手稿,墨印8百等珍贵第一手资料,至今不退不还,下落不明;以致 舅舅曾经心灰意懒,郁闷余积。。。

但舅舅始终认为,“使鉴赏钱币的技艺传后人,仅靠少数人得其真谛,范围还欠广作用还不大,应该打破前人封闭式框框,用文字来进行推广。我一生集钱的真正心愿是把知识和经验传之全人,留存人间。(摘抄自1998年《湖州文史》第十七辑)”


如此难产,但他没有丧失毅力和信心,终于在15年后,在泉友同好们的帮助下首次见书。。


“且述皆出经验之谈,所论皆属根柢之语,学者可阶梯以求,可谓暗室明灯,不是过也”(据唐石父泉家所评)


感谢《编委会》编辑和推出如此经典珍本,得以使舅舅又一次顺遂心愿。






---------------------------------------------------------



简介一下线装书历史:

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4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法。它的出现表明了我国的装订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工艺流程分三条线,均为手工操作。

1 书芯加工流程:

印刷半成品→理料(撞理)→(开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孔→穿纸钉定型→粘封面→切书→包角→复口→打孔→穿线订书→粘书签→印书根字。

2 书函加工流程:

计算配切书函各料→涂黏合剂→组壳→包壳糊函→开槽→制销孔、销带、骨签→涂黏合剂→裱衬条→涂黏合剂→粘内衬纸→压平→自然干燥→粘签条。

3 套盒加工流程:

配册→检查→装函套盒→包装→贴标识。


线装书需许多专用材料:如宣纸,笃头布(书头布、绳头布、堵头布)、工业纱布(装帧纱布、白纱布)、锁线(穿线机专用白线)、脊纸(皱纹脊纸、无纹脊纸)、脊心纸(中心纸)、纸底纱布、白洋布、纸底白洋布、装帧布系列等等。

所有跟帖: 

真棒!谢谢杜马介绍,只有敬仰的份了。 -加州花坊- 给 加州花坊 发送悄悄话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10:28:54

花姐你好!想起小时候都练毛笔字,不知现在的孩子在校还学吗? -DUMARTINI- 给 DUMARTINI 发送悄悄话 DUMARTIN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20:10:31

你的母亲和舅舅们都有书卷气, 很斯文的模样. 你舅舅字写得真棒. -womaninhome- 给 womaninhome 发送悄悄话 womaninhom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16:36:49

还好呀。。。倒是这位二舅吃了很多苦头,因为他神学院毕业后一直以牧师为职业, -DUMARTINI- 给 DUMARTINI 发送悄悄话 DUMARTINI 的博客首页 (63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20:14:23

那我更敬仰他了。 -加州花坊- 给 加州花坊 发送悄悄话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21:49:28

谢谢你的评论,祝夏安!! -DUMARTINI- 给 DUMARTINI 发送悄悄话 DUMARTIN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3/2012 postreply 20:15:10

敬佩德才兼备的老人, 谢谢分享,学习了~~ -小源- 给 小源 发送悄悄话 小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4/2012 postreply 06:33:55

谢谢小源啊,一起学习呵呵~~~~ -DUMARTINI- 给 DUMARTINI 发送悄悄话 DUMARTIN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5/2012 postreply 16:52:2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