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忧郁症的一剂良药----妈妈咪呀

来源: 凛子 2012-01-16 06:17: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324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凛子 ] 在 2012-01-16 10:18:5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治疗忧郁症的一剂良药----妈妈咪呀

 

昨天打开电视,发现BBC 第三频道正在播音乐剧“MAMA MIA”。心里一阵高兴,赶紧坐下来,正好演到Donna的那俩闺蜜一起唱那首“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 , 多么棒,多么蛊惑人心的旋律!早就听说这部音乐剧超级好,但我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不过就是百老汇人折腾出来的闹哄哄的闹剧罢了。后来拍成了电影我也不知道,结果我在中国去绍兴玩的时候,居然阴差阳错地在住的饭店里看到了。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好,后来又在飞机上看了一遍,此刻看着仍然兴趣盎然。如今有多少片子还可以经得这样看!这部电影是2008年才根据同名百老汇音乐剧改编成电影,上映后据说第一天英国就创了个首映最高票房纪录六千多万英镑,美国,加拿大也是打破了多少亿美元的票房纪录。反正我也记不清了,总之是大火了一把。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却并不知道,或者说听说了也没在意,(我没来得及在意的事是太多了,而且最近还越来越多。)这部剧真是太棒了,让人看了又想哭又想笑,又心酸又温暖,又滑稽又可爱,又怀旧又时尚。据说当初音乐剧在百老汇上演时,每一场结束时观众都会疯狂地和演员一起又唱又跳,我完全相信,如果我在场我也会。它用音乐舞蹈剧情整个把你的喜悦细胞打开,让你疯狂,让你情不自禁……。

要说这个故事本身也并没有什么新意,一个曾经热情奔放的年轻女孩与三个男人发生了恋情,结果虽然有了孩子,却没有留住孩子的父亲,最要命的是,她甚至都不确定谁是孩子的父亲。不过,反正都没有男人,谁是父亲就显得不重要了。她一人在希腊的一个小岛上开了一家小旅馆,苦撑经营,含辛茹苦把女儿养大。如今女儿要结婚了,在父亲缺位的家庭里长大的女儿,内心却极其渴望有父亲的手牵着,把自己嫁出去。 女儿偷看了妈妈的日记,知道她曾有三个男朋友,便背着妈妈邀请这三个男人前来参加她的婚礼。故事由此展开。

古往今来单身母亲的故事太多了,男人不负责任地播种,女人差强人意地承受后果,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式的女性坚强已经是屡见不鲜,不足挂齿。那么“妈妈咪呀”又怎能把这样一个俗套的故事弄得超凡脱俗呢?

当然这首先必须感谢阿巴乐队(ABBA)的音乐,没有他们的音乐,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旋律,观众就难以如此的为之疯狂。但是如果没有卡瑟琳温馨的故事把这些曲子连贯,那再好的音乐再好的歌曲也只是音乐歌曲而已。第二,剧作者用妈妈和女儿,来表现两代人在爱情婚姻人生观念上的碰撞;用三个妈妈同时代的男人和两个妈妈的闺蜜一同满足了那一代人怀旧的情怀;同时还展示了某种像昆德拉所说的人生的轮回,历史即使重演也不会再是简单的重复。作者用她的智慧聪明让故事发展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妙趣横生。

妈妈唐娜年轻时正逢嬉皮士盛行,打破禁锢性解放的年代。她热情奔放,迷恋流行歌曲并且还创建了自己的搭档组合,风靡一时。当然她也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男人们离自己而去,二十年自己独自把女儿带大。这的确让人心酸,每个女人都不希望这样,但说实话,这也并不比结了婚又离,或者一次浪漫爱情也没经历更令人沮丧。

女儿长大了,二十岁,从来都没离开过这座小岛,从来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还不知道什么是生活就决定要结婚了。妈妈唐娜说实话并不希望女儿这么早就结婚,试着劝女儿三思。可是女儿回敬她一句,我就是要结婚,我可不想让我的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她对母亲恋爱观的挑战令母亲黯然神伤。性解放之后的一代渴望的是传统家庭的回归!非常有意思。

无论如何,唐娜在二十年之后与年轻时的恋人不期而遇确实差点让她崩溃,就连和她一起长大变老的闺蜜们也没见过她如此地绝望。但是当她们知道其原委后,一首曾经让她们为之疯狂的“You are the dancing queen”就又让她重新振作了起来。有什么不得了的,不就是三个臭男人嘛!二十年,虽说她不再是窈窕少女,虽然现在最多也就是个风韵犹存,但是,那又怎么样!她和她的三人组合,重振旗鼓,在女儿婚礼前的女人派对上大放异彩,让全岛的居民目瞪口呆,也让在一旁偷看的三个前男友心潮澎湃……。

现代的女性再也不会是简·奥斯汀笔下守株待兔的待嫁女,也不会是张爱玲《金锁记》里的心理阴暗的七巧,更不会再是古训一失足而留千古恨的例证再现。经历了就经历了,是苦是乐,是福是祸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幸福随时都会来敲门。即使生活不可能复制,不可能回到你当初的纯净,但快乐,即使掺拌着辛酸和苦涩毕竟也还是快乐。妈妈咪呀让人们乐此不疲,它的魅力就在于此。

顺便多说一句,那首“The winner takes it all”,据说被认为是女人不可错过的三首歌之一。我以前听过,觉得好听,但是只有在妈妈咪呀中听唐娜借用这首歌向山姆倾诉衷肠,才会让你泪流满面。

编剧把ABBA的歌彻底地融进了她的故事,令人赞叹。

 

有关妈妈咪呀的参考资料:

《媽媽咪呀!》于199946伦敦爱德华王子剧院首演。2004开始在威尔士王子剧院演出。北美的首场演出是2000523多伦多皇家亚历山大剧院20011018该剧在百老汇冬园剧院上演。

目前多伦多的公演已经结束,其他演出包括澳大利亚国际巡迴演出(2001-2005年)、年)。

2005515,《媽媽咪呀!》以百老汇初演一千五百场的记录超过了其他著名音乐剧如真善美国王与我红男绿女200668日,它在百老汇所有音乐剧公演时间长度排名里名列第二十六位。

2006419Playbill.comBroadway.com网站公布了《媽媽咪呀!》电影即将进入制作,2008年夏天上映。

目前尚在进行的演出有:美国百老汇拉斯维加斯,及全国巡回演出)、欧洲(国际巡回演出)、日本大阪(于2007年结束)、德国汉堡斯图加特西班牙马德里,和瑞典斯德哥尔摩2006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意大利米兰公演,分别用佛兰芒语意大利语演出,是该剧自英语德语荷兰语日语朝鲜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演出以来的第八种和第九种语言。这部音乐剧于2006年重返南非开普敦普利托里亚)及韩国的首尔。此后,第十种语言俄语版本已经于200610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公演。第十四种语言中文版本已于2011711日在中国大陆上海大剧院正式首演。

 

 

 

一个梦想的实现

追本穷源,《妈妈咪呀》中所讲述的那个故事,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制片人朱迪·克莱默一直在 积极地与阿巴乐队ABBA)的班尼·安德森和比约恩·奥瓦尔斯碰面商讨,就第一部与其乐队息息相关的舞台剧《国际象棋》进行了大范围的剖析,克莱默表示自己被里面所蕴含

电影剧照(20)

的力量深深地感动了:毕竟,是阿巴乐队创作了《舞会皇后》,而如今它已经成为现代最伟大的流行歌曲之一了。克莱默受到了他们歌曲中的戏剧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重新筹备一个舞台剧,不仅仅能够收录阿巴乐队的音乐,还能利用场景的安排,赋予其一个全新的故事形式。比如说阿巴乐队具有最特殊意义的《胜者为王》,通过堂娜这个角色的倾情演绎,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还有原名为《我的故事》的一首伤感歌曲——堪称阿巴乐队有史以来最具突破意义的作品,同时也是这个乐队在美国当之无愧的Top10之一,则是让观众的情感尽情地宣泄的一种媒介。

尽管《妈妈咪呀》的内容,与阿巴乐队在音乐方面的贡献以及其成员和乐队的历史无关,但最初的时候,班尼·安德森和比约恩·奥瓦尔斯显然并不想趟这个浑水,总之就是怎么说都以摇头来代替回答。然而制片人朱迪·克莱默却凭着自己惊人的毅力,物尽其用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进行游说,劝说这两个人同意他们的歌作为整个舞台剧的基本……直到1995年,克莱默的坚持不懈终于得到了回报,两人点头应允,但前提是克莱默必须得提供一个好的故事本子,足以承载这些经典的歌曲,于是,克莱默转变方向,又开始紧锣密鼓地寻找一个天分傲人的作家,时间一晃又过去了两年……1997年,克莱默认识了编剧凯瑟琳·约翰逊,也意识到自己已经找到了那个具备着惊人的才华和情感的合适人选。

朱迪·克莱默向凯瑟琳·约翰逊简要地概述了一下自己的要求,同时还对约翰逊解释了一下,阿巴乐队是如何同时捕获两个完全不同的年龄群体的喜爱的,因为他们的歌既有像这种适合年轻人、充满了俏皮和天真的《亲爱的》以及《舞会皇后》,也有更加成熟、极度反思、情感丰富的歌曲,比如说《胜者为王》和《懂我懂你》,所以克莱默坚持认为,阿巴乐队的歌曲里本身就蕴含了一个能够吸引几代人的故事。

另外,朱迪·克莱默还感觉到,凯瑟琳·约翰逊似乎认为比约恩·奥瓦尔斯的歌词里面暗示的主题皆是一些与婚礼和假期有关的东西,克莱默回忆道:我告诉约翰逊,必须要忘记这些歌,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也就是说,没有了这些歌,你的故事一样精彩,一样打动人心,而她确实采纳了我的建议。

音乐只是一种渲染气氛的手段

对于凯瑟琳·约翰逊来说,为了这部舞台剧,她需要着手准备大量的前期工作,还将从AZ仔细阅读阿巴乐队所有歌曲的歌词部分,作为这一切的一个起点……约翰逊知道自己不得不建立一个游离于音乐之外的独立故事框架,之后才是歌曲的有效选择,来加强剧本的表现力度。随后,约翰逊还意识到,她必须得时刻留意自己所选择的阿巴乐队的歌的曲速,它们的出现要完全符合故事发展到某一个程度时的节奏——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

凯瑟琳·约翰逊的努力很快就有了成果,最终她创造了一个暖人心房、令人振奋的好故事,讲述了两代女人不同的爱情观,以及轻率的爱和成熟的爱所产生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然后再在中间穿插了友谊、身份的注解以及愿望的达成……约翰逊和朱迪·克莱默一致认为这样的内容设

宣传照(18)

定肯定能够在所有人的心中引起相应的共鸣,对任何年龄段、不分男女、不论国籍,都能产生一股不容忽视的吸引力——就像阿巴乐队的歌曲所达到的效果一样。

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剧本之后,朱迪·克莱默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物色合适的导演人选,她竟然成功地说服了在戏剧界非常受人尊敬的歌剧导演菲利达·劳埃德加入进来。看过剧本之后,就连劳埃德也禁不住为之着迷,不过他关注的可不仅仅是阿巴乐队的歌曲,还有整个作品中那难得一见的沉静气质,劳埃德有条不紊地总结道:如果不提前声明,甚至就连班尼·安德森和比约恩·奥瓦尔斯本人也觉察不出来,这是一个根据他们的歌曲创作出来的故事。

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阿巴乐队和舞台剧工作组走得最近的是比约恩·奥瓦尔斯,他回忆道:所有的事情都改变了,歌曲有的被接纳,有的被舍弃。我还清楚地记得,凯瑟琳·约翰逊真的了解我们的每一首歌、每一句歌词的含义,要知道这里可有上百首歌曲呢……而他们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要改变它们,而是融合它们。

至于班尼·安德森,则是到了这个舞台剧第一次试演的时候才出现在剧院里的,他说:我觉得,走进剧院的观众可能要被彻底地震撼住了,因为无论你之前是怎么想的,看完剧之后,都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就是《妈妈咪呀》的奇妙之处。歌曲的运用非常棒,以一种充满智慧的方式起到了连接上下文的重要作用,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我一下子就被凯瑟琳·约翰逊创造的一切所倾倒了,她现在可是我的偶像。《妈妈咪呀》第一次面向观众正式登上舞台,是在199946日,地点是伦敦爱德华王子剧院……20056月,这部舞台剧正式公映第1000场,是百老汇寿命最长的一部。

《妈妈咪呀》在伦敦公演没多久,就有数家电影公司表示愿意投资将其改编成电影……最终,由汤姆·汉克斯与加里·高兹曼合办的Playtone电影公司,联合朱迪·克莱默的Littlestar公司,共同担起了改编影片的重任,身为制片人的汉克斯回忆自己当时看舞台剧时的情景:差不多从第12分钟开始,我就已经和其他观众一起站起来,随着音乐轻声哼唱。另一位制片人高兹曼则表示:将这部舞台剧改编成电影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一定要捕捉到这个故事在舞台上时所爆发的气氛、能量和灵魂,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保证带给大家一部伟大的电影。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治疗忧郁症的一剂良药----妈妈咪呀
  • 找女婿白操心
  • 闾丘露薇为什么挨骂?
  • New Year's Resolution
  • 这诡异的2011
  • 所有跟帖: 

    谢谢介绍,一定要去看看。 -加州花坊- 给 加州花坊 发送悄悄话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6/2012 postreply 09:08:41

    很喜欢这个片子,感同身受。 -成长- 给 成长 发送悄悄话 成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6/2012 postreply 10:18:12

    听过里面的一些歌,但没看过这部电影,听你这么一介绍,得找来看看,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啊:-) -深秋的红叶- 给 深秋的红叶 发送悄悄话 深秋的红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6/2012 postreply 15:21:3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