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ew.inews.qq.com/a/20251115A001GX00?devid=4C3CC693-B6D7-49E8-946C-856D5CA8F7B5&qimei=c151ef6bf95dad2ab3471de500001f814804
11月14日,近期美股波动较大,纳指跌幅尤甚。美股波动加剧的背后,一个是流动性危机,一个是AI泡沫,两座大山持续萦绕在美股上方对美股形成压制。
知名经济学家刘煜辉近期研判,美股高波频次会越来越高,甚至可能形成一次大的triggle(触发),形成一个深V型走势。
刘煜辉认为,虽然潜在的波动性越来越大。但是否会一下子挤破,他认为这种担忧可能也过于紧张了。刘煜辉认为,这种高波的释放频次会越来越高,市场会持续不断地出现波动,而且波动的幅度也在不断放大。
此外,美股还有一个重大利空。随着停摆结束,投资者的视线正迅速从华盛顿的政治僵局转向一个更大的不确定性来源:因停摆而延迟发布的关键经济数据,以及这些数据将如何影响美联储未来的利率路径。
美联储鹰牌言论甚嚣尘上。美联储官员哈马克明确表示,为持续抑制通胀,政策需保持一定程度的紧缩,必须维持利率不变,预计未来两至三年通胀率仍将高于目标水平,强化了市场对利率长期高企的预期。
简单解释为美股,我们接下来看本文重点,那就是全球科技霸主英伟达,受美股利空影响,英伟达近期持续阴跌,昨日跌近4%,今日再跌3%。
英伟达大跌背后,除了上文提到的降息预期下降,还有就是AI泡沫隐忧。近几个月来关于AI泡沫的担忧不断升温,尤其是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引发了循环融资担忧,还有就是近期AI巨头们疯狂发债,再度引发资本市场担忧。
刘煜辉表示,美国的AI繁荣只能依靠内循环实现。A购买B的货物,B购买C的货物,C再回头持有A的股权,形成一个闭环。这种内部风火轮式结构试图维持美国本土的AI繁荣和巨大资本开支。这种无限量订单结构存在潜在脆弱性。几大科技巨头不仅订单交叉,债务结构也出现交叉。
美国的科技巨头之间频繁使用SPV(特殊目的机构)债务结构,规模非常大。比如,meta最近公布的300亿美元融资中,260亿美元采用SPV债务结构。债务是交叉的,且放在表外,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担忧会加剧。
11月初,《大空头》原型人物Michael Burry豪掷10亿美金大举做空Palantir和英伟达,其中英伟达做空金额1.87亿美元;川普的儿子买入价值1090万美元的看空纳指100的看跌期权。
本以为随着政府停牌结束,流动性问题拔除,但是美联储官员则更加鹰牌,降息预期大幅降低。与此同时,机构们纷纷抛弃英伟达。
软银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第2财季数据显示,该公司于10月份清仓英伟达的持仓,套现58亿美元;与此同时,软银愿景基金二期将于12月按2600亿美元的投前估值,增加225亿美元对OpenAI的投资,以进一步巩固其与OpenAI的长期合作。
当时,不少人认为,软银再度瞎操作,可能像10年前一样再度错过英伟达的投资机会。就在10年前,孙正义曾是英伟达最大股东,2017年软银持股4.9%英伟达股票,价值1656亿美元,但2019年,也就是不足10美元就逐渐抛完了。今年,两人回忆起孙正义错失英伟达投资机会的往事,孙正义还装作抱头痛哭的样子。
而就在刚刚,桥水基金也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末的持仓,同样是疯狂减持英伟达,而且不止英伟达,七姐妹不少都在减持。其中,英伟达减持472万股,只剩下251万股,套现了大约9亿美元,仓位猛砍65%。此外,桥水还减持标普500ETF,谷歌减仓超50%,微软减持1/3。
上周,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再次警告称,美国经济可能已经进入“大债务周期”的后期,美联储的宽松政策正在刺激泡沫进一步扩大。等到美联储不得不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时,即是泡沫破裂的时刻。